返回列表 發帖

軍國主義

軍國主義是一種黷武主義,認為軍事力量是國家安全的基礎,並將保證軍事力量視為社會最重要目標的意識形態[1]。中文「軍國主義」一詞來自日文漢字,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國策思想。然而軍國主義的實踐並非只有日本為之,歷史上許多軍事力量強大的國家或政權,或多或少都會有軍事優先的政策。

原始的軍國主義是兵民合一的,為了確保戰爭的需要,會向農民徵調糧食,向牧民徵調騎乘動物(馬、駱駝等),並在和平時代或後方對人民高密度實施軍事訓練,以確保兵源不會短缺。近現代的軍國主義則是在人力、技術、資金大量投注在軍備,做法大同小異,惟軍國主義教育的論述會有改變,以民族沙文主義為多。

特點
國民經濟運作以軍事優先,保證戰爭所需。
私權、人權、言論自由受到壓抑。
政治上實行極權主義和獨裁制。
教育以軍事訓練、仇外主義、自我民族優越作為自幼養成的教材。
人民日常生活常受軍事上的動員與干涉,建築與公共設施廣泛地要塞化。
普遍的徵兵制,役期長,軍籍不分男女一概登錄,必要時會徵收未達役齡的少年進入軍中作戰或任勤務。
高難度軍事訓練,以無所不用其極的方式將軍人塑造成殺人機器。
政府許侵略掠奪後的利益於人民,激發人民對戰爭的熱情,以確保民意對戰爭的支持。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

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表現為:
實行軍閥獨裁和侵略擴張的思想和政策來統治全國。
對內鎮壓反戰革命運動,宣傳極端的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強行徵兵參戰
對外則窮兵黷武,進行國土擴張。

這段時期的軍國主義國家有納粹德國、墨索里尼統治下的意大利、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日本、斯大林統治下的蘇聯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還沒有建立之前,解放區實施的戰時共產主義,也有軍國主義的概念。不過在解放軍中,軍人是效忠聽命於中國共產黨,略不同於全民皆兵政策中的義務役士兵。中共建政後,經過了多次的對外戰事,加上後來的改革開放政策的推行,解放軍仍為維護現代中國黨、政、經、軍等方面發展的中堅,迄今維持着約兩百餘萬人的武裝力量。

此外,台灣在國民黨政府實施戒嚴的時期,也為確保反攻大陸的力量,而實施類似軍國主義的政策。後隨着反攻大陸計劃的流產,蔣經國上台,加上中華民國被逐出聯合國席位與台美斷交促使美軍撤防臺灣的雙重衝擊,才改變以往優先注重軍事發展的政策,開始整頓台灣內政。到了馬英九時代,台灣當局推動兩岸和解,有計劃將義務役改為募兵制,並維持低水平的國防預算、軍備與兵員,以降低兩岸之間的敵意。

典型的軍國主義國家
近東的赫梯王國、巴比倫王國、亞述帝國、波斯帝國
古希臘的城邦斯巴達
亞歷山大大帝時代的馬其頓王國
羅馬帝國
中國戰國時代的秦國
朝鮮半島上的古國高句麗
中亞的匈奴帝國,突厥
中東的阿拉伯帝國、塞爾柱土耳其、鄂圖曼土耳其
成吉思汗時期的大蒙古國
歷史上不同時期的德國政權:普魯士、第二帝國、納粹德國、前東德
墨索里尼時代的意大利
明治維新到二戰結束的大日本帝國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先軍政治)
歷史上不同時期的俄羅斯政權:俄羅斯帝國(彼得大帝、凱薩琳女皇時期)、前蘇聯
伊朗(伊斯蘭革命衞隊、神權政治)
緬甸(軍政府)
拿破侖時期的法國
維多利亞女王時期的大英帝國
唐代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
西漢(漢武帝時期)、三國時代的曹魏、隋朝(隋煬帝時期)、唐朝(唐太宗時期)、元代(元世祖),明朝(明成祖時期)、清朝(努爾哈赤至乾隆時期)
鄭成功統治下的台灣
黑山
阿茲特克
尼泊爾(早期沙阿王朝)

軍國主義在東亞地區通常被用來指涉大日本帝國的國策,例如中國大陸、韓國等曾受日本侵略的地區中較為通行,尤以華語地區特別流行此種定義,可能是受到中華意識和反日情結影響。

此外美國等社會認為,所謂「邪惡軸心」的三國,即朝鮮、伊朗、伊拉克,敍利亞有軍國主義傾向。另外,絕大多數阿拉伯國家將以色列視為軍國主義國家。

關於軍國主義與黷武主義

軍國主義和黷武主義,都對應着英文詞彙Militarism軍國主義對應着日文詞彙軍国主義,中文使用者對這兩個詞的理解可能有一定的區別,有以下幾種不同的看法:
軍國主義和黷武主義是完全相同的概念,可以混用。
軍國主義是黷武主義的一種(極端形式)。
軍國主義是黷武主義,但往往用於特定的國家(如二次大戰時的日本)。
1

評分人數

    • ivan: 感謝幫忙要地威望 + 3 通用貨幣 + 10 要地貢獻 + 3

返回列表

戰略要地重大資訊 關閉


關於要地的異常

將軍正在進行修復, 短期間請大家多多包涵. 主要是要修復一些被修改的設定, 也請大家不要驚慌.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