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中國及太平洋戰場

中日戰爭的全面爆發
二戰中國戰場在1937年7月7日日本華北駐屯軍發動盧溝橋事變時就已經全面展開,比歐洲爆發全面戰爭早了兩年多。事實上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中國和日本已經分別在中國東北、上海、華北附近爆發過軍事衝突,因此有學者認為中日之間的戰爭在那時就已經開始。但是中國政府的主要軍力仍然被蔣介石調用去從事剿共平叛的行動,鎮壓共產黨軍隊的行動在1936年西安事變之後才停止,而中日兩國政府間的正式戰爭狀態則在七七事變之後才得以明確。

從1937年到1941年,二戰亞洲戰場的絕大部分戰役發生在中國。日軍從華北和上海兩個方向向中國腹地發起猛烈攻擊,並宣稱能「三月亡華」。中國政府組織力量進行頑強的抵抗。在淞滬會戰苦戰3個月後,1937年12月南京守將唐生智逃走,大批中國軍士潰散,中國首都南京失守。為了報復中國政府的強力抵抗,和企圖通過野蠻手段恫嚇中國人民的抗日意志,日軍在南京以及周邊地區組織了大規模的屠殺行動,其中南京大屠殺尤為著名,據中國政府官方資料,有30多萬人在這次事件中被日軍殺害,但是日本方面對此有不同的觀點,認為是20世紀最大的謊言。而根據戰後組建的遠東國際法庭判決書所述:「在日軍佔領後最初六個星期內,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殺的平民和俘虜,總數達20萬以上。這種估計並不誇張,這由掩埋隊及其他團體所埋屍體達十五萬五千人的事實就可以證明了(由紅十字會掩埋的是43071人,由崇善堂收埋的是112266人,這些數字是由這兩個團體的負責人根據各該團體當時的記錄和檔案向遠東法庭鄭重提出的)。」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撤離南京後,先遷到武漢市,然後又退守重慶。在這一過程中,國民政府繼續組織力量反抗,在徐州、河南、江西、湖北、安徽、廣州組織過大規模戰役。南北日軍欲會師華中時,國軍於台兒莊擊潰日軍,史稱臺兒莊大捷。並在稍後日軍發動的包圍戰中全身而退。1938年8月至10月爆發武漢會戰,雙方皆投入大量兵力。歷經5個多月後,日軍攻下武漢。同期間日軍登陸大亞灣,攻下廣州侵略華南。1938年秋,日軍雖然佔領了中國東部的大片領土,達成佔領廣州及武漢的目標,但由於戰線拉長,難以控制廣大的佔領區。面對國軍的抗衡及佔領區內人民的自發抵抗之下,日本已無法持續發動進一步攻勢,於是戰爭進入對峙狀態。

中國共產黨方面,為了配合國民政府軍的作戰,1937年9月,第一一五師主力在晉東北平型關附近伏擊日軍,殲敵1000餘人,擊毀汽車100多輛。中國共產黨認為:「這場戰役是中華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次重大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之後,八路軍還參加忻口會戰,其第一二〇師在雁門關以南伏擊日軍,第一二九師還以一營兵力夜襲陽明堡日軍機場,毀傷敵機20多架,削弱了日軍當時的空中突擊和運輸力量

戰略對峙與長期戰

1940年,抗日戰爭中日本佔領了中國東北、華北、長江中下游和東南沿海的大片領土,上海、南京、北平、天津、武漢、廣州等重要的大城市相繼陷落,國民政府遷至陪都重慶,繼續抗戰。
由於戰局已演變為長期戰,因此日軍的戰略轉以利用佔領區作為軍隊補給來源,以佔領平漢鐵路、浙贛鐵路及粵漢鐵路來達到物資流通。並設法切斷中國對外的補給線,包括中緬、中越及中蘇間的交通線。

在珍珠港事變前,中國基本上獨自與日本作戰。英國因為對日採取綏靖政策,封鎖中國的國際補給線滇緬公路。美國奉行中立政策,對中日雙方都不提供武器,但可以提供原材料。因為日本工業基礎強於中國,此舉實際上有利於日本。初期的美國援助,包括2500萬美元的桐油貸款和2000萬美元的錫貸款,以及購買當時無法在國際上拋售的白銀。而蘇聯為了保護其國防之安全對中國提供軍事及經濟援助。蘇軍還以志願者的形式,派遣飛行員加入中國空軍以協助抵禦日本空軍。但在1941年簽訂《蘇日中立條約》後,由於日方確保不會侵犯領土,且雙方互相承認滿州國及蒙古國,所以蘇聯停止對華援助。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對日宣戰並以租借法案援助中國。在初期,美國將大量資源囤積於印度,沒有馬上交給中國。戰爭後期,美國援助日漸增多,但由於先歐後亞的戰略,對中援助僅僅是對歐援助的1.7%。

到1941年,日本已經佔領了華北和華中的大部分地區,但是日本依然不得不面對來自國民政府領導下的大量正規軍隊的抵抗和國共兩黨各自獨立領導的游擊隊的騷擾。儘管日本在華建立了多個傀儡政權,但是這些政權基本上沒有實權,加上日本軍隊的殘酷壓迫使得日本的佔領極為不得人心。在美國調解下,雙方曾進行和談。但由於日本和談條件過高,令中國政府難以接受而放棄。日方不願意作出讓步以換取民心,他們只是希望通過高壓統治令中國人放棄抵抗。

這種政策導致更頑強的抵抗與國際輿論的反彈。由於日本的侵華行為和法屬中南半島的佔領,美國、英國以及領有荷屬東印度的荷蘭流亡政府聯合停止對日本供應原油與鋼鐵,加上中國即成為「ABCD包圍網」。日本將此看作是一種挑釁,並引發珍珠港事件而展開太平洋戰爭。之後日軍佔領東南亞,利用那裡的資源維持日軍的運作。

中國共產黨在這一時期,在敵後積極建立根據地,開闢敵後戰場。1938年5月,毛澤東寫出了《論持久戰》,提出抗日戰爭應分為戰略防禦階段、戰略相持階段和戰略反攻階段。彭德懷還發動百團大戰,在此過程中,共產黨所控制的華北抗日根據地也隨之大幅度擴大為華北437個縣中的10個縣;在南方,新四軍也在蘇中地區對日軍發起大規模攻勢,使根據地得到極大擴張。對日軍交通線在一定時期內造成破壞。之後,日軍開展多次「掃蕩」和「清鄉」,但日軍仍舊沒能阻止根據地的發展,令日軍的後方受到威脅。

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2年之前的東亞和太平洋戰場,日軍佔領了整個朝鮮半島、中國的東北、華北大部、長江中下游地區、台灣、東南沿海等地、東南亞大部和太平洋西部大部分島嶼。中國、美國和英國等國對日宣戰,蘇聯對日則保持中立。圖中並未將當時成實際獨立狀態的外蒙古和西藏列為中國的領土。

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襲珍珠港,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當時艦隊主力只剩航空母艦能戰。日軍同時發動東南亞戰爭,同步向馬來半島、菲律賓進攻。雖然日本非常清楚,他們無法與美國進行一場持久戰,他們卻還希望美國在面對如此突然、慘烈的犧牲後能夠願意與日本進行協商,以迫使美國接受其在中國的侵略行徑和既得利益。美國在損失大量戰艦後正式對日宣戰。中國隨後亦正式對日宣戰並成為盟軍一員。蔣介石任中國戰區(中緬印戰區:包括東南亞及印度)統帥,史迪威任參謀長。英國開放滇緬公路補給物資,英美各國亦簽訂平等條約。但由於當時英美各國同時面對歐亞兩大戰場,使得採取「先歐後亞」策略,這使中國仍未能減輕負擔。

四天後,日本的盟友德國和意大利也對美國宣戰,美國被迫兩線作戰。而在此之前,美國儘管通過《租借法案》不斷向英國和蘇聯提供戰爭物資,卻一直試圖保持中立。盟軍由於歐洲戰事的拖累無法在亞洲對日本的進攻實施有效抵抗。1941年12月10日英軍在馬來亞和新加坡的2艘重要軍艦被擊沉,香港也在1941年12月25日投降後被日本佔領。在差不多同一時間,美國在關島和威克島的基地也被日本攻佔。次年1月日本開始進攻緬甸、所羅門群島、荷屬東印度以及新畿內亞,佔領了馬尼拉、吉隆坡和臘包爾等城市。日本侵略征服的道路是如此的神速:1942年2月新加坡、巴厘島與帝汶、3月仰光、爪哇、5月曼德勒都一一被日軍佔領。而日本空軍也完全控制了這些地區的空中戰場,美英的空軍被完全趕出這些地區。日軍還對澳大利亞北部發起突襲,並掃蕩東印度洋,將英國艦隊趕出錫蘭。
2

評分人數

    • B943B0022: 鼓勵發文要地威望 + 6 通用貨幣 + 10 要地貢獻 + 3
    • ivan: 感謝幫忙要地威望 + 3 通用貨幣 + 10 要地貢獻 + 3

中途島海戰與跳島作戰

1942年中途島海戰後,盟軍扭轉了戰局,開始發動反攻,1945年,美國在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蘇軍也加入了對日作戰,並很快殲滅關東軍,佔領中國東北和北朝鮮;中國軍隊(包括國共兩黨的軍隊)也轉入了局部反攻。
此時日軍主要目標為夏威夷群島及澳大利亞,以阻止盟軍利用來作為反攻跳板。4月的空襲東京(Doolittle Raid,杜立德空襲)雖然很大程度上是象徵性的,卻鼓舞了士氣;而美國海軍在珊瑚海海戰(Battle of the Coral Sea)雖失利,卻依然挫敗了日軍進攻莫爾茲比港(Port Moresby)的企圖。日軍為了避免本土遭受攻擊,決定於6月發動中途島海戰(Battle of Midway),以求殲滅美國太平洋艦隊;在這場實力相近的戰役中,日本海軍因為動作較緩,慘遭四艘航母被毀的決定性打擊。中途島海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的轉折點之一。

澳大利亞軍隊在新畿內亞成功地守住了莫爾茲比港,8月日本地面部隊在米爾恩灣戰役(Battle of Milne Bay)中遭到挫敗。同時美國和日本搶佔瓜達爾卡納爾島(Guadalcanal)。在之後的6個月雙方部隊發生激烈戰鬥,最終美國取得了勝利。至此日本不得不開始打一場防禦戰,盟軍變被動為主動。日本海軍被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拖累,從此便再也無法恢復元氣。日軍在其他戰場上也喪失了優勢,美國開始積極為麥克阿瑟在新畿內亞的陸地推進以及尼米茲的太平洋島嶼戰爭鋪平道路。

1944年盟軍在一系列越島登陸作戰中,突破了日軍在太平洋的內防禦圈,日本海軍遭到重創,隨後盟軍發起進攻菲律賓的登陸戰役,在雷伊泰灣海戰中擊潰了殘餘的日本艦隊。盟軍在西太平洋獲得空中和海上的壓倒性優勢。 在中國戰區,日軍被拖入了曠日持久的消耗戰的泥潭。中華民國國軍將領薛岳對攻入長沙的日軍採取天爐戰法,引誘入長沙,再左右包夾。這締造了三次長沙會戰勝利,大大鼓舞了中國軍民的士氣。 日軍為了封鎖滇緬公路以封鎖中國對外補給,於1942年攻擊緬甸英軍。國軍以史迪威為指揮,杜聿明、孫立人等人率遠征軍入緬援英。但由於盟軍缺乏統一指揮,加上忽略地形險惡及輕敵,最後被日軍各各擊破。緬甸最後被日本佔領,盟軍分別撤至印度與雲南,滇緬公路中斷。1943年10月中英盟軍發動滇西緬北戰役,於1945年1月收復緬北,並建立中印公路恢復補給。此期間以駝峰航線代替,但效力不大。 在滇緬戰爭期間日本發動「一號作戰」,先擊敗防禦河南的湯恩伯;再率軍採取鉗型攻勢攻下長沙,方先覺死守衡陽,最後仍被攻下;最後日軍再聯合廣州日軍攻下廣西,並攻至貴州獨山,一度威脅重慶。日軍打通了平漢鐵路、粵漢鐵路,完成大陸補給線,卻無力保障大陸交通線暢通,也未能阻擋美機空襲日本本土。由於分散了兵力,最後為國軍反攻提供了契機。

日本投降

1945年8月9日早晨,長崎原子彈爆炸後在天空升起一個高度達6萬英尺(18公里)的蘑菇雲。
在硫磺島、沖繩島以及其他地方的苦戰使雙方都遭受嚴重的人員傷亡,不過這些戰役的成果是日本的緩慢撤退。隨着越來越多的資深飛行員喪身戰場,日本開始實行由神風特攻隊直接衝擊重要軍事目標,試圖減緩美國部隊的進攻速度。但同時,東京和其他城市還是遭到了美軍的轟炸。在中國戰區,國軍在中美空軍支援下牽制日軍並轟炸大陸補給線。日軍意圖反制而發動湘西會戰與鄂西會戰,中國皆防衞成功。1945年2月3日,蘇聯同意介入太平洋戰事。1945年4月5日,蘇聯政府在《蘇日中立條約》到期前,宣佈《蘇日中立條約》不再有效。投機的史太林選擇在8月8日對日宣戰,發動八月風暴行動攻入中華民國東北地區。國軍亦對華南地區發動躁進作戰,目標廣東及湖南。而同月美國分別在日本的廣島(8月6日)和長崎(8月9日)投下了兩顆原子彈,震撼日本。

面對核武器的威脅與中國東北地區的喪失,日本天皇裕仁與內閣開始重新考慮投降。日本帝國在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正式宣佈投降。最終的投降書是於1945年9月2日在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上簽署的,此後麥克阿瑟將軍開始負責日本的重建。這段時期在日本被看作是美軍的佔領期。美國總統杜魯門於1946年12月31日正式宣佈,美日兩國已經不處於敵對狀態。
2

評分人數

    • B943B0022: 鼓勵發文要地威望 + 6 通用貨幣 + 10 要地貢獻 + 3
    • ivan: 感謝幫忙要地威望 + 3 通用貨幣 + 10 要地貢獻 + 3

TOP

勿忘国耻

TOP

很給力知識分享.

TOP

竟然是这么久远的贴被挖出来了,这贴倒是蛮客观的(难得看见回对土共的正面评价,虽然那个共产党称的第一场胜利多少有些滑稽),我还记得我来要地不久时那个毛泽东和日本勾结那个贴还真是无语

TOP

返回列表

戰略要地重大資訊 關閉


關於要地的異常

將軍正在進行修復, 短期間請大家多多包涵. 主要是要修復一些被修改的設定, 也請大家不要驚慌.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