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1911 中國革命空軍: 航空隊 (轉貼)
辛亥革命前,孫中山遊歷海外宣傳和組織國民革命,他目睹世界上第一架飛機的製成升空到飛機第一次被應用於空戰投彈,逐漸形成“航空救國”的理念。在他的宣導下,革命黨人在辛亥革命期間建成四支航空隊,震懾晚清政府,其中華僑革命飛機團是擁有飛機最多的航空隊,中國近代航空事業在此蹣跚起步。
革命軍四支航空隊
華僑飛機團
1911年9月,同盟會委派革命党人梅培籌建華僑革命飛機團,號召華僑出錢出力。隨後,同盟會在報名應徵的華僑青年中,挑選22人為飛機團成員,以美國華僑著名飛行家譚根為統領,李綺庵、余夔為助手。洪門籌餉局又以年薪1萬美元的待遇,聘請美國飛機修理專家威爾霍斯(Wilcox)為飛機裝配工程師。華僑革命飛機團就此正式成立,全團共23名成員,除威爾霍斯外,全都來自廣東。
馮如航空隊
馮如與助手在回國後製造的飛機前合影
1911年2月,剛獲得飛行冠軍的馮如謝絕美國方面的高薪聘任,帶著助手及兩架飛機回國。武昌起義爆發後,廣東宣佈獨立成立軍政府,馮如參加革命軍,被任命為廣東軍政府飛機隊隊長,當時飛機隊共有兩架飛機,一架為馮如從美國帶回,另一架是經他半年努力,在廣州城外燕塘自製而成。馮如原擬駕機北上作戰,後因清王朝垮臺而終止。
湖北軍政府航空隊
成立於1911年11月,劉佐成任隊長,有法國製造的“桑麻”式飛機兩架。1911年2月法國飛行員環龍帶兩架飛機到上海做飛行表演,後兩架飛行輾轉至武昌都督府,湖北軍政府航空隊在此基礎上成立。當清軍與革命軍在湖北激戰時,黎元洪曾多次與孫中山電文往來,托其購買飛機。
上海軍政府航空隊
成立於1911年12月,厲汝燕任隊長,裝備奧地利製造的愛次去(Etrich)單翼飛機兩架。後來這兩架飛機移交給南京臨時政府,組成衛戍司令部交通團內的飛行營。該團團長為鄧質彝,副團長為厲汝燕、劉佐成,飛行營營長為李寶浚。南京衛戍司令部交通團的飛行營是我國第一支有正規建制和番號的飛行隊。1913年7月航空隊解散,兩架飛機併入陸軍第3師,並成立飛行教導隊,後又劃歸南苑航空學校。
廣東旅美華僑率飛機團救國
1910年,45歲的孫中山抵達美國宣傳革命,當時已是萊特兄弟發明飛機後的第七年。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華裔飛行員馮如駕駛自製飛機的壯舉,高興地說“吾國大有人矣”,並勉勵馮如回國為革命出力。
籌款:華僑出錢購得6架飛機
孫中山在長年的海外遊歷中逐漸形成“航空救國”的理念,他將飛機視為革命不可缺少的利器,認為擁有飛機,將大有助於革命成功,並把航空人才視為“吾党人才中不可缺”。是年3月,孫中山抵達檀香山後,就叮囑當地同盟會籌畫建立中華飛機公司,爭取自造飛機。
南京航空航太大學的副教授潘銀良介紹說,1911年9月,同盟會委派革命党人梅培籌建華僑革命飛機團,號召華僑出錢出力。
在短短兩個月內,同盟會就籌得大筆款項,加上1911年夏成立的洪門籌餉局撥出的專款,梅培從美國著名的寇蒂斯(Curtis)飛機製造公司購買了6架寇蒂斯D型單翼飛機。
組建:團員基本來自廣東
1911年底,同盟會在報名應徵的華僑青年中,挑選22人為飛機團成員,以美國華僑、著名飛行家譚根為統領,李綺庵、余夔為助手。洪門籌餉局又以年薪1萬美元的待遇,聘請美國飛機修理專家威爾霍斯(Wilcox)為飛機裝配工程師。華僑革命飛機團就此正式成立,全團共23名成員,除威爾霍斯外,全都來自廣東。
在天河區廣州體院附近的花生寮,馮如身著空軍服的雕像矗立於鬧市之中,正對著沙河湧,旁邊立有“馮如墜機處”的紀念碑
飛機團統領譚根是廣東省開平縣的旅美華僑,他在美國希敦飛行實驗學校畢業後,曾試製成功一種新式的水上飛機。由於飛行經驗豐富,譚根被任命為華僑飛機團的統領。
1911年12月29日,孫中山在南京被推舉為臨時大總統。4天后,飛行團助手李綺庵、餘夔和裝配工程師威爾霍斯將兩架飛機運到南京。但當時南京沒有可供飛機降落的機場,孫中山特指定位于小營的演武廳作為飛機場。機場條件非常簡陋,沒有跑道和通訊設備,只是利用操場的一塊平地供飛機起降和停放。孫中山又特命華僑鄺灼組建警衛隊駐守在機場四周。1912年1月6日華僑飛機團第二批4架飛機運抵上海,暫存上海江南製造局,不久又全部轉運到南京。
結局:撤退不成飛機散失
1912年1月20日,華僑革命飛機團第一架飛機完成裝配後尚未飛行即已損壞。2月初,第二架飛機裝配完畢,計畫先在南京試飛成功後,再飛往上海訓練投彈轟炸。因原定擔任試飛的飛機團統領譚根尚未回國,臨時改由助手李綺庵試飛。
潘銀良介紹,孫中山對這次試飛極為重視,特地將南京演武廳作為飛機場,後因種種原因改在南京後湖(今玄武湖公園)臨時飛機場試飛。然而在試飛時,飛機起飛後僅離地面數丈就墜落損壞,李綺庵受輕傷。試飛雖未成功,但民眾給予熱烈讚揚。南京、上海等地報紙爭相刊載該振奮人心的消息。有報紙甚至鼓吹“革命軍飛機淩空四千尺,威力十分偉大”,為華僑革命飛機團呐喊助威。
清帝退位後,華僑革命飛機團撤往上海。1912年4月,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飛機團計畫撤往廣州,為將以革命保存這支空軍。但因袁世凱加強控制,飛機團撤退計畫未能實現,不得不在上海宣佈解散,飛機團成員除威爾霍斯返回美國外,其餘人自謀生路,滯留在上海的飛機由朱卓文保管,後全部散失不知去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