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大東亞共榮圈

為大日本帝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中提出的邦聯制戰略構想與政治號召。

1938年11月3日,大日本帝國首相近衞文麿發表「第二次近衞聲明」,號召建立「大東亞新秩序」,欲樹立「中日滿三國相互提攜,建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互助連環的關係」,以大日本帝國、東亞及東南亞「共存共榮的新秩序」為目標。

1940年8月,近衞文麿首度明白指出「大東亞共榮圈」的名稱,及指明大日本帝國(含扶植政權與殖民地臺灣、滿洲國、朝鮮)、中華民國、法屬中南半島、荷屬東印度、英屬印度、英屬馬來亞(包括新加坡)、英屬香港、英屬婆羅洲地區(包括砂撈越與汶萊)及新畿內亞、澳洲、紐西蘭等大洋洲地區與蘇聯西伯利亞東部為大東亞之範圍。大東亞共榮圈中,日本本國與滿洲國、中國(汪精衞政權)為經濟共同體。東南亞作為資源供給地區。南太平洋為國防圈。

為實現大東亞共榮圈,1942年日本內閣設立大東亞省,並於1943年11月5日日本首相東條英機與滿洲國(代表:首相張景惠)、南京國民政府(代表:行政院長汪精衞)、泰國(皇室王子汪歪搭雅昆·瓦拉汪;唯一實質獨立的參與國)、菲律賓自治邦(總統勞威爾)、緬甸國(總理巴莫)、自由印度臨時政府(首席代表錢德拉·鮑斯)等共同召開大東亞會議,並在會後發表《大東亞共同宣言》揭暨其目標。

面積與人口日本
內地(本州、九州、四國、北海道、沖繩):38.26萬平方公里,7311.4萬人
朝鮮(殖民地):22萬平方公里,2432.6萬人(1910-1945)
臺灣(殖民地):3.6萬平方公里,587.2萬人(1895-1945)
樺太(今庫頁島/殖民地):3.60萬平方公里,41.5萬人(1905-1945)
關東州(今旅順大連一帶/殖民地):0.35萬平方公里,136.7萬人(1905-1945)
南洋群島(南洋廳,國際聯盟託管地):0.25萬平方公里,13.1萬人(1919-1944)
中國
滿州國(日本附庸國):130.31萬平方公里,3693.3萬人(1932-1945)
蒙疆聯合自治政府(親日政權):61.54萬平方公里,550.8萬人(1936-1945)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1940年併入汪精衞政權(親日政權):60.27萬平方公里,11630.6萬人(1937-1940)
中華民國維新政府,1940年併入汪精衞政權(親日政權):35.01萬平方公里,7864.4萬人(1938-1940)
東南亞
泰國(日本同盟國):62萬平方公里,7142萬人(1941-1945)
法屬印度支那(今越南、高棉、老撾/日本同盟國):63萬平方公里,2385.4萬人(1940-1945)
英屬馬來亞(今馬來西亞及新加坡/佔領地):13.06萬平方公里,533萬人(1941-1945)
英屬婆羅州(今馬來西亞沙巴州、砂拉越州及汶萊/佔領地):21.13萬平方公里,93.1萬人(1941-1945)
緬甸國(日本附庸國):38.26萬平方公里,7142萬人(1942-1945)
荷屬東印度(今印尼/佔領地):190.43萬平方公里,6072.7萬人(1941-1945)
比律賓(今菲律賓/日本的附庸國):29.63萬平方公里,1699萬人(1942-1945)
合計795.52萬平方公里,48587.1萬人


滿洲國時期宣揚日本人、漢人與滿州人友好和諧的海報
1

評分人數

    • ivan: 我很贊同要地威望 + 3 通用貨幣 + 10 要地貢獻 + 3

返回列表

戰略要地重大資訊 關閉


關於要地的異常

將軍正在進行修復, 短期間請大家多多包涵. 主要是要修復一些被修改的設定, 也請大家不要驚慌.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