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二戰衝鋒槍全集(by harrison39)

圖片全數陣亡.........怎辦

一戰時期的歐洲步兵的傳統進攻戰術,先是猛烈的炮火襲擊,然後步兵上刺刀進行集群衝鋒,前仆後繼。由於交戰雙方的戰壕工事 越修越堅固,炮火無法徹底清除對方的火力,結果以密集隊形衝鋒的步兵往往遭遇敵軍機槍組成的火網,傷亡慘重。一戰後期,德軍將領胡蒂爾(Oskar von Hutier)為了打破塹壕戰的僵局,首創步兵滲透戰術。經過特種訓練的德軍突擊隊(Sturmtruppen)跟隨延伸的炮火從敵軍防線薄弱處滲透,避 開堅固要塞,不與守軍糾纏,而迅速向縱深穿插,破壞敵軍的指揮系統和炮兵陣地。新戰術要求突擊隊員具有良好的機動性和猛烈的火力,笨重的毛瑟步槍自然不能 滿足要求了。軍械設計師施邁瑟(Hugo Schmeisser)於是設計了著名的MP18衝鋒槍。一支衝鋒槍加上數枚手榴彈成為德軍突擊隊員的標準裝備。1918年3月,德軍在西線發動“麥克爾 攻勢”,英法軍隊的防線被德軍突擊隊多處滲透,很快潰不成軍,德軍因此推進60公里,俘虜英法士兵5萬多人。


MP18的後續型號MP28


衝鋒槍是一種使用手槍子彈的自動武器,設計思路就是追求近距離的猛烈火力。以德國MP18為例,槍全長82公分,空槍重4 公斤,使用9 x 19毫米魯格手槍彈,20、30、或50發彈匣,槍口初速每秒鐘380米,射程150米。一戰以後,凡爾塞條約禁止德軍裝備衝鋒槍,MP18主要供應員警 部隊。值得一提的是,北洋政府建立的鞏縣兵工廠1926年開始仿製MP18衝鋒槍,改用當時流行的7.63毫米毛瑟手槍彈,俗稱“花
機關槍”。紅軍在數次 反圍剿和長征途中繳獲不少花機關槍,其中紅四方面軍裝備得最多。

兩次大戰之間的20年是衝鋒槍的大發展時期,象美國的湯普森1921 和義大利的貝雷塔1938,都是著名的型號。二十年代初孫中山的衛隊就裝備了湯普森衝鋒槍。美國禁酒時期,湯普森衝鋒槍銷路很廣,尤其深受盜匪黑幫的熱 愛,愛爾蘭共和軍也從美國購買了一批,湯普森衝鋒槍因此臭名昭著。因為各種原因,英美軍方的傳統勢力對衝鋒槍相當鄙視,一直沒有大量裝備部隊。英軍直到 1940年西線大潰退,才認識到衝鋒槍的價值,幾乎是照著德國MP28設計了蘭開斯特衝鋒槍。美軍戰前只有海軍陸戰隊訂購了一批湯普森衝鋒槍,參戰之初也 是匆忙訂購大批湯普森以解燃眉之急 .
索米1931
大概沒有人能想到,二戰前最出色的衝鋒槍居然出自芬蘭。

二十年代 末,芬蘭著名設計師拉赫迪(Aimo Johannes Lahti)研製成功一款衝鋒槍,被芬蘭軍隊定型為索米1931衝鋒槍(Suomi 1931)。索米衝鋒槍的自動方式是傳統的自由槍機、開膛待擊,比較特殊的地方當屬槍栓。傳統衝鋒槍的槍栓跟隨槍機來回運動,而索米的槍栓拉上以後就固定 不動,使得槍膛封閉,就避免了雜物進入槍膛造成故障。拉赫迪的另一項發明是容彈71發的彈鼓,非常可靠耐用,士兵絕無卡殼的擔憂。後來德國的MP38和蘇 聯的波波沙41衝鋒槍都借鑒了索米的設計。而索米的70發彈鼓,後來被蘇聯照搬到波波沙衝鋒槍上
索米衝鋒槍最突出的地方不是設計,而是製造工 藝。芬蘭人製造索米衝鋒槍力求盡善盡美,材料是瑞典的優質鉻鎳鋼,由芬蘭著名的精密儀器行Joonas Matarainen製造,採用狙擊步槍的製造工藝標準。精益求精的結果,就是索米衝鋒槍具有無以倫比的可靠性和準確性。衝鋒槍連發射擊時精確度通常很 差,曾經有專家試射索米,向100米以外的靶子自動發射50發子彈,結果有48發擊中靶心。由於索米衝鋒槍具備上乘的質量,芬蘭軍隊有時採用9毫米馬格南 彈藥(拋射火藥加倍),使索米的有效射程增加到300米,加上每分鐘900發的射速,這在當時都是令人瞠目結舌的指標。

索米衝鋒槍是 芬蘭和瑞典軍隊的標準裝備,並大量出口到其他波羅的海國家。索米衝鋒槍在1940年蘇芬戰爭中聲名遠揚,雖然此時芬蘭軍隊只裝備了大約1千支。面對40萬 入侵蘇軍,芬蘭官兵依靠靈活的戰術多次挫敗蘇軍攻勢,造成可怕的傷亡,最終迫使史達林放棄了吞併芬蘭的打算。1941年,德國黨衛軍擴編,組建“維京” 師,吸收了大約1千名芬蘭志願人員組成一個營。這個營裝備大量索米衝鋒槍,著實讓其他部隊羡慕不已。不過索米衝鋒槍是精英部隊的武器,造價過高,工序過於 複雜,並不適合大量生產。索米因此在二戰中沒有發揮什麼作用
索米1931A步槍全長87公分,空槍重4.6公斤,使用9 x 19毫米魯格手槍彈,20、50發彈匣,或者70發彈鼓,射速每分鐘900發,有效射程200 - 300米 .


索米衝鋒槍


蘇芬戰爭期間裝備索米衝鋒槍的芬蘭雪橇部隊

美國衝鋒槍M1和M3
美國人研製衝鋒槍起步非常早,約翰-湯普森(John Thompson)於1916年創立奧托軍火公司,專注於衝鋒槍的研發生產。湯普森的軍火公司其實是個皮包公司,根本沒有自己的設備,於是跟柯爾特軍火廠 達成協定,由柯爾特負責生產,奧托負責銷售。著名的湯普森衝鋒槍原型在1919年問世,次年湯普森開始公開展示樣槍,以爭取軍隊的訂單。這款新式衝鋒槍使 用美軍.45ACP標準手槍彈,由一個容彈100發的巨大彈鼓供彈,射速高達每分鐘1,500發,100發的彈鼓4秒鐘就打光。湯普森的廣告牌稱此槍為 “塹壕掃帚”,就是突出其無比強大的火力。到場的專家紛紛稱讚這是當時最具革命性的輕武器。

最後定型的湯普森1928型衝鋒槍全長 85公分,空槍重5公斤,使用11.43毫米手槍彈,20發彈匣或50發彈鼓供彈,槍口初速每秒鐘280米,射速降到每分鐘700發,有效射程50米。射 程近的原因在於11.43毫米手槍彈初速過低,50米以外就失去了準確性。但這種槍彈動能巨大,停止作用非常理想

可惜湯普森衝鋒槍在 當時顯得太超前了,加之沒有經過實戰檢驗,保守的美國軍方轉而訂購昂貴而笨重的路易士輕機槍。湯普森又向警方推銷,效果依然不理想,柯爾特到1925年一 共只生產了3千支(這其中有幾十支賣到中國裝備孫中山的衛隊)。走投無路的湯普森使出渾身解數向社會推銷。此時正值美國政府頒佈禁酒令,各地黑幫紛紛販運 私酒謀取暴利,湯普森衝鋒槍因為短小精悍火力強大而深受黑道青睞,成為匪徒的標準裝備。黑幫的火力大幅度提升,給地方員警和FBI造成很大壓力,不得不爭 相訂購湯普森衝鋒槍。於是在二、三十年代的黑道火拼和警匪槍戰中,湯普森衝鋒槍往往領銜主演。

湯普森衝鋒槍在民間的成功,漸漸引起美 國政府的注意。1926年,美國海岸警衛隊購買了幾百支湯普森裝備巡邏艇,同年美國郵政總署訂購了250支裝備押運郵車的海軍陸戰隊。1927年,美國海 軍陸戰隊介入尼加拉瓜內戰,湯普森衝鋒槍表現優異,促使海軍陸戰隊於1930年正式列裝湯普森,稱為1928海軍型。1932年,美國陸軍才勉強將湯普森 列為騎兵部隊的非制式武器,4年以後升級為騎兵標準裝備。由於當時是和平時期,軍隊捨不得花錢,下的都是幾百支的小訂單。到1939年,奧托軍火公司倉庫 裏依然擠壓了4千支最早的1921型衝鋒槍,幾乎要破產。正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二戰爆發了。此後的一年裏,法國訂購了6,000支湯普森衝鋒槍(後 來戰敗未能提貨),美國陸軍訂購兩萬支,而英國更是下了107,500支,價值兩千一百萬美元的龐大訂單。好戲才剛開始,1941年8月,美國面臨參戰的 壓力,開始提升軍備,向奧托一單訂購了319,000支。真是槍炮一響,黃金萬兩啊


湯普森衝鋒槍M1928型


邱吉爾在把玩湯普森衝鋒槍


南太平洋島嶼作戰的美軍士兵,左邊的士兵手持M1928衝鋒槍

美國參戰以後,訂單源源不斷,到1942年夏天,湯普森衝鋒槍的月產量達到9萬支。這年湯普森衝鋒槍正式獲得M1的編號。 1944年湯普森衝鋒槍停產時,總產量高達兩百萬支。生產的規模效應大大地降低了成本,1939年一支湯普森衝鋒槍單價為209美元,到1942年春天就 降到70美元,1944年春天更降到45美元
二戰爆發時,湯普森衝鋒槍已然落伍了。同德國的MP38、英國的司登、蘇聯的波波沙41相比,湯 普森衝鋒槍太長,太重,構造太複雜,造價太高。1942年,喬治-海德(George Hyde)設計了一種衝鋒槍,結構簡單,大量使用衝壓件,使得製造工時比之湯普森縮短一倍有餘,單價降至20美元。這就是M3衝鋒槍。M3衝鋒槍槍托折疊 時全長57公分,空槍重3.7公斤,使用.45ACP手槍彈,射速降到每分鐘450發,這樣連發射擊時更容易控制。M3衝鋒槍從1944年開始批量生產, 全面替代M1湯普森,到戰爭結束共有60萬支問世。二戰以後M3作為美軍標準裝備又經歷韓戰越戰,這才逐漸淡出,直到90年代被M4A1卡賓槍替代。不過 M3衝鋒槍在美軍中口碑不是特別好,士兵們抱怨它射速太低,準確性太差。

二、三十年代中國各地的兵工廠曾經大量仿製M1湯普森衝鋒 槍。仿製較多的是M1921型,口徑有兩種,山西採用11.25毫米,四川則為7.63毫米。抗戰勝利以後國民黨的兵工廠也大量仿製M3A1衝鋒槍,也是 口徑不一,金陵廠的口徑為11毫米;北平廠的口徑為9毫米;東北廠也曾仿造此槍,口徑為11mm。


M3A1衝鋒槍

英國---司登(Sten)
英國司登衝鋒槍(STEN Gun)擁有幾個二戰之最,它是公認結構最簡單、做工最粗劣、造價最低廉、外形最醜陋、最受盟軍士兵痛恨的武器。

1940 年,英國倉促參戰,向美國訂購湯普森衝鋒槍以解燃眉之急,同時模仿德國MP28設計了蘭開斯特衝鋒槍。敦克爾克大撤退過程中英軍丟棄了大量武器裝備,事後 英國軍方深刻反省,認為武器裝備必須造價低廉,大量生產裝備部隊,損失了也不心疼,可以隨時補充。1941年,英軍提出設計一款新式衝鋒槍的要求,主要就 是結構簡單,造價低廉。恩菲爾德兵工廠的謝潑德(R. V. Shepard)和特賓(H.J. Turpin)提出的設計被英軍採用,被命名為司登衝鋒槍
司登衝鋒槍由47個零件組成,結構非常簡單,絕大多數元件是衝壓而成,只有槍機和槍 管需要機床作業。槍托是一根鋼條和一塊鋼板焊接而成,槍身是一根鋼管,透過槍栓槽可以看見裏面的彈簧。這款槍的設計理念是赤裸裸的實用主義,在滿足最基本 性能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地降低成本。正因為如此,司登衝鋒槍的造價僅僅10美元,英國二戰期間製造了大約4百萬支,不但大批裝備英聯邦部隊,還空投給歐洲 各地的抵抗組織。司登衝鋒槍結構簡單、造價低廉的特點也被敵方賞識,納粹德國在二戰末期苦於原料短缺,開始生產MP3008以替代MP40,而 MP3008整個就是司登衝鋒槍的翻版。

司登衝鋒槍全長76公分,空槍重3公斤,使用9 x 19毫米魯格/帕拉貝魯姆手槍彈,30發彈匣,槍口初速每秒鐘380米,射速每分鐘550發,有效射程100米。司登還是二戰當中唯一可以安裝消聲器的衝鋒槍。

司登衝鋒槍有兩個致命弱點,讓盟軍士兵牢騷滿腹。首先它的彈匣和供彈裝置照抄德國MP38,經常會卡殼;其次它的保險裝置很不可靠,稍微一碰就會走火,不少 盟軍士兵還沒到達前線就被自己的衝鋒槍擊傷甚至斃命。二戰中盟軍搞出不少草菅人命的武器,這方面司登衝鋒槍跟謝爾曼坦克有得一拼。正因為這些原因,在意大 利作戰的英國第八集團軍就拒絕換裝司登,仍舊使用湯普森衝鋒槍直到戰爭結束。無論如何,司登衝鋒槍龐大的數量和簡單的構造,使其依然在戰爭中發揮巨大的作 用。戰後司登衝鋒槍一直服役到1953年,然後被斯特林衝鋒槍取代 .


斯登衝鋒槍

德國---MP38/40
整個二戰最具傳奇色彩的衝鋒槍,當屬德國MP38/40。一般人心目中德國兵的形像大 概有兩個特徵 - 頭戴德式鋼盔,手持MP40衝鋒槍。平心而論,MP40的射程不如蘇聯波波沙,殺傷力不如美國湯普森,製造簡單不如英國司登,性能可靠不如芬蘭索米,只是 各項指標都比較平均,沒有明顯弱點而已。MP40衝鋒槍言過其實的名氣,大概還是來自德軍二戰初期戰無不勝的神話。

MP38/40衝鋒槍多被人稱作“施邁瑟”衝鋒槍,這其實以訛傳訛了,因為MP38並不是施邁瑟設計的,而是出自工程師弗爾默(Follmer)之手。1938年,德國國 防軍採用了弗爾默的設計,定型為MP38,大約生產了數千支,剛好趕上波蘭戰役。兩年以後改進俄P40更加簡化了生產工序,而且解決了MP38容易走火 的毛病。跟德軍其他的許多武器一樣,MP38/40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為這是第一支專為批量生產設計的衝鋒槍。MP38/40的金屬元件主要是衝壓而 成,採用簡易的折疊槍托,傳統木制元件都由塑X代替,這個設計理念影響了美國的M3、蘇聯的波波沙、以及英國的司登。MP38/40衝鋒槍一共生產了 120萬支。因為數量有限,開始主要裝備戰車兵、傘兵,後來普及到步兵中下級軍官,普通士兵直到戰爭結束依然使用98K步槍

MP40 衝鋒槍槍托折疊時全長63公分,空槍重4公斤,使用9 x 19毫米魯格手槍彈,32發彈匣供彈,槍口初速每秒鐘380米,射速每分鐘500發,有效距離100米。跟美國湯普森和M3衝鋒槍相比,MP40衝鋒槍近 距離殺傷力遜色一些,但後坐力低多了,因此準確性較高。司登衝鋒槍的各項指標倒是跟MP40相似,但司登的可靠性太差了。MP40值得一提的缺點主要是彈 匣可靠性較差,在低溫環境裏容易失去彈性,造成子彈卡殼;另外前部缺少一個隔熱的護手,長時間射擊以後士兵的左手會被灼傷。總的來說,德軍士兵對MP40 還是相當滿意的,只是顯得太過緊俏。不過在東線,德軍士兵只要有機會,都會搞一支蘇聯波波沙衝鋒槍,許多人甚至丟棄自己的MP40,看來在戰場上殘酷的優 勝劣汰之中,MP40無疑是敗給波波沙了

MP40衝鋒槍

裝備MP40衝鋒槍的德國党衛軍士兵

蘇聯----[波波沙](PPSh-41)
蘇聯軍械設計師沙普金有一句名言:“將一件武器設計得很複雜是非常簡單的事情,設計得很簡單卻是極其複雜的事情。” 他設計的波波沙衝鋒槍(PPSh 41)正是貫徹了這個理念。

波 波沙衝鋒槍設計的簡單,和英國司登有很大區別,後者的設計更確切地說是簡陋,為降低成本不惜犧牲性能。沙普金追求的簡單,目的是可靠耐用、易於批量生產, 並沒有降低成本的壓力。因此在波波沙衝鋒槍上,我們看到了傳統的木制槍托和槍身,以及槍管的散熱筒,這些在西方設計師眼裏都屬於奢侈品。木制槍托和槍身雖 然份量重,費工費料,但使槍的重心後移,有助於保證槍的平衡性能,提高了連發射擊時的準確性。槍管散熱筒使衝鋒槍能夠長時間連續射擊。沙普金設計的散熱 筒,末端比槍管長出一寸,而且稍稍前傾,這個設計大大減輕的槍口上跳,使波波沙的準確性比其前身PPD衝鋒槍提高70%。


雖 然波波沙衝鋒槍的外型格局明顯模仿芬蘭索米,但內部構造卻大相徑庭。波波沙的自動方式是最普通的自由槍機,為了降低射速提高準確性,沙普金直接在槍機後面 貼了一塊毛氈以增強緩衝,難怪有專家稱波波沙的內部構造帶有農業社會的特徵。波波沙使用大量衝壓元件,焊接或鉚接而成。拆卸保養非常簡單,即使你懶得保養 也沒有關係,槍管和槍膛內側都進行了鍍鉻防銹處理,這在當時也是絕無僅有。這些特點使波波沙具有無以倫比的可靠性和耐用性,無論雨雪、污泥、還是低溫,都 不能阻礙其傾泄彈雨。

波波沙衝鋒槍全長84公分,空槍重3.6公斤,使用7.62 x 25毫米托卡列夫手槍彈,71發彈鼓或者35發彈匣供彈,槍口初速每秒鐘460米,射速每分鐘900發。托卡列夫手槍彈其實就是7.63毫米毛瑟手槍彈的 翻版,彈道低伸近似步槍彈,使得波波沙衝鋒槍具有200米的有效距離和極佳的準確性,加上900發的射速和71發的容彈量,造就了一支令人生畏的武器。

蘇軍步兵戰術原則有一條:“以堅定不移的決心逼近敵人,在近戰中將其殲滅。” 波波沙衝鋒槍是貫徹這個戰術的理想武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裝備波波沙和手榴彈的蘇軍士兵幾人一組,從下水道迂回滲透到德軍戰線後面突然殺出,打光一個彈 鼓,扔幾顆手榴彈,然後鑽回下水道消失。這種遊擊戰術給德軍造成極大傷亡。二戰蘇軍最著名的戰術當屬“坦克騎兵”(Tankvye Desant) ,五、六個裝備波波沙衝鋒槍和手榴彈的蘇軍士兵搭乘一輛坦克,而數百輛搭乘步兵的坦克會向德軍防線發動高速衝擊。這些搭乘的步兵暴露在各種各樣的火力之 下,通常傷亡慘重,一旦坦克突破敵陣,倖存的步兵會跳下車來四處掃射,大量殺傷近旁的德軍士兵。有統計資料顯示,每次攻勢坦克騎兵的平均壽命只有5天,這 種自殺式的進攻卻非常有效,不斷粉碎德軍的防守。二戰中蘇軍是衝鋒槍裝備最普遍的軍隊,有時整連整營的步兵清一色地配備波波沙


使用71發彈鼓的蘇聯波波沙衝鋒槍,注意左上角槍口的特寫

[ 本帖最後由 Ryan 於 2007-7-15 16:27 編輯 ]

那就自己想辦法找圖吧

TOP

回復 2# B943B0022


    暑假有得忙了=口=

TOP

返回列表

戰略要地重大資訊 關閉


關於要地的異常

將軍正在進行修復, 短期間請大家多多包涵. 主要是要修復一些被修改的設定, 也請大家不要驚慌.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