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小小的補充,步弓兵通常都是密集編列且通常都會佔據有高地,陣型還有各種兵種以及障礙物來掩護自身

以東方步弓陣來說前方就會有盾牌(早期東方的盾牌泛指大盾,上面是可以架長矛的,所以又稱為地矛盾或者拒馬盾)、拒馬(不是米字型的反坦克障礙物,而是那種一整排上面架著木樁或者是長矛的木架)、鉤鐮(拿來切馬腳的)還有絆馬索(通常是盾牌被衝破就會直接拉起)等等的陣地障礙物。

另外就是東方弓的製程多半都是單種木材搭配一些皮革就可以進行綁弦工作了,中東一帶更有所謂的輕弓(只用韌度強的樹枝就能做成弓而且還不需要其他加工),而蒙古和匈奴一帶的弓箭更是為了節省弓騎兵的負重以及因為資源匱乏而使用彈性較好的木材和籐就製作弓且配發給弓騎兵和突擊兵等等的。

而東方的弓手配件多半是拇指銅環(支撐箭枝以及保護手只不被撕裂)或者是在弓上面還有架箭環(通常是像騎射手和射鵰手一類的士兵才會有這種弓,射鵰手是蒙古早期被稱為契丹時的一種類似狙擊手的士兵,主要是執行暗殺和威嚇的士兵)

而東方一帶的弓箭戰術主要是採用亂射還有強射等以火力和數量為優勢的戰術,亂射就以不瞄準的情況之下往敵方陣地射出大量的箭矢來打擊士氣和打亂陣型。而強射主要是在瞄準後拉滿弦並且一致的發射箭矢讓敵方的陣地必須接受一次強力的箭雨藉此打擊士氣和打散陣型。

匈奴和蒙古雖然都堪稱騎射民族但是以騎射來說蒙古是更勝一籌,因為蒙古他們甚至可以單腳跨在馬背上勷後將身體壓低到和馬一樣的水平線進行射擊和突擊,而且根據當時後蒙古西征時他們還有所謂的擲箭筒,只要點火就會有數十支的火箭往目標方向射出去,而蒙古他們的馬上作戰武器除了刀劍戟矛之外還有流星槌、標槍、鐵鞭(又稱鐵鍊枷)、鐵弩、、暗器以及擲箭筒(射一次就丟了,填裝的火箭就是沖天炮),所以西征的時候蒙古的騎射其實沒有發揮多大的效益,因為火藥武器和弩的出現讓蒙古對付西方的時候甚至用不到騎射,只需要利用擲箭筒和標槍就可以把西方軍隊給沖散。

中東一帶的回教徒通常比較少搭配弓箭,多半都是以標槍、投石索以及火把進行遠端的戰鬥,而像貝多因人的駱駝射手多半也是以輕弓亂射讓十字軍無法招架、另外就是利用所謂的手弩來進行中距離的突擊。

至於西方的弓術則以不列顛(英國)為頂峰,他們的弓箭手自幼童時期就開始培訓,比較偏向菁英化的不列顛長弓手並不是用來防禦的,多半是隨軍攻城和野戰居多、因為不列顛長弓手使用的弓並不是以金屬製而是以杉木和獸皮混合製城,之所以可以進行較遠的射擊主要是因為他們自幼培訓的成果,一名優秀的不列顛長弓手除了要能夠使用弓箭達到命中紅心以及遠射中的之外,他們也需要為莊園領主從事各種勞力工作以鍛鍊自身的耐力和肌肉強韌。而不列顛的長弓手還必須要有騎士的基礎戰技和修養,所以不列顛的長弓手並非無法近身戰。
而西方歐洲以弩和騎士出名的法蘭西人(法國)於基本的弓術就偏向高塔駐守和森林突擊等等的職責,就算倚陣地戰來說一般持弓的士兵也是會派發到高塔和牆邊進行射擊,而平面射擊則是由重盾弩手來進行防禦,法蘭西對於弩的使用甚至是作為騎士的武器,所以法蘭西的騎士階級的戰士也是擅長使用弩和弓。
至於其他歐洲地區則是因為弓箭部隊都是徵召自獵戶、綠林住民、傭兵等等的地方,所以西方在弓的部分確實是只有不列顛、英格蘭、法蘭西等民族較常看見,其餘的民族甚至是使用標槍、飛斧、弩、彈射器等等的設備,西方的騎射手也較為不發達,原因就是西方自羅馬時代開始幾乎都以標槍和蝎弩來達成遠距離戰的需求,而弓對於西方人來說除了助守高塔之外就比較沒有用處,因為弩的射程和穿甲力度和傳統的複合弓比起來強過太多導致公在西方就比較沒有實戰價值。

在來就是弓箭手的培訓,以亞洲來看就是正式列為一種兵種來培訓並且要求紀律一致以及瞬間輸出,而西方的弓箭手則多半是徵召獵戶以及綠林住民等等導致弓箭手的素質不如不列顛因而使用弩來取代了弓箭,畢竟在中世紀時期多半的國家和民族的軍事編制和羅馬時代的編制差沒多少,仍然是以步兵方陣和標槍以及遠距離重型武器來做為搭配,騎兵則是作為突擊和近衛。

在影集中也可以看到東西方對於騎兵和步兵的應用,東方是將騎兵作為突破以及先鋒配置讓步兵來打掃戰場以及支援,強調數大就是美的兵種陣列。
代表影集:三國演義
而西方則是以步兵作為主要戰鬥力量,騎兵作為突擊以及近衛,所以在蒙古西征的時候歐洲的軍隊容易被沖散就是因為太過於依賴羅馬時期的步兵方陣戰術所致以及當時後的西方並沒有廣泛使用火藥武器讓蒙古可以再征戰初期就橫掃整個歐亞大陸。
代表影集:聖女貞德、魔戒、300壯士

西方雖然對於弓箭方面可能只有不列顛比較有建樹,但是西方的標槍和弩的使用就不會比東方差,而且西方的步兵普便都是裝備長矛、重戟甚至是鏈鎚(鏈鎚和流星槌可不一樣喔)等等的武器

最後就回答主題,蒙古騎兵和英格蘭長弓究竟誰勝誰負,我可以很認真的回答你就是長弓手取勝的機會會比較大,畢竟蒙古騎兵雖然能戰善射,但是就如同我上面解釋的一樣,蒙古騎兵畢竟是騎兵,在射擊的準度上市會有差距的,即使使用擲箭筒也未必能夠命中,因為擲箭筒說穿了只是威嚇用的武器實際射程非常的短甚至極容易受到風向影響,然後就是以英格蘭長弓的時代來說,英格蘭長弓手在當時後被編列為皇家正式兵種甚至是皇家護衛隊,所以他們精實的訓練加上自幼的精實訓練讓他們可以精確的射中蒙古騎兵的座騎,因為在英格蘭抵擋諾曼人(諾曼大概再法國北部一帶)入侵的時候確實就是以這個方法讓諾曼人的入侵被瓦解,而且英格蘭的弓箭手並不是瘦小的那種,他們的肌肉確實可以和現在的健美先生相比,而且英格蘭當時使用青銅和錫這種在當時稱為堅硬合金的金屬製作長弓、護手、箭頭鐵簇等等的,另外說明就是英國的長弓手並非身穿布衣,他們也是全身上下都穿著能夠防禦刺擊的鎖鏈甲,所以對於蒙古的騎兵使用的輕型漸使他們是有一定的抵抗力的。

幽默一點,在世紀帝國裡面騎馬射手並不一定能夠打的贏步弓手XD
請尊重徵召兵的人權和尊嚴。

TOP

呀....確實是沒有提到國力方面的問題

英格蘭的長弓手在當時又別名王家義勇軍,所以多半的裝備都必須自己製作或者自費,而西方的裝備之所以都必須要自費的原因可以追朔到羅馬時期的青年軍,羅馬青年軍的裝備都必須要自費或者是自行製作,這麼做的原因是餵了培育羅馬青年的責任感,至於為什麼這樣的風俗會在歐洲大陸傳承就是因為屋大維統一歐亞非而傳承的。

至於英格蘭和蒙古確定沒有過正面交鋒,我只是把英格蘭早期對付諾曼人的方法提出並且用於對抗蒙古,雖然不一定能夠像對抗諾曼人那樣成功,但是至少不會被橫掃。

順便再補充一點,英國的王家義勇軍雖然大部分的裝備都必須自費以及自行製作,但是英格蘭的莊園通常包含了完整的生產線,所以英國的王家義勇軍在箭矢的補給上面並不需要太過於擔心,而且英國於不列顛時期就有訂下不論是貴族還是莊園領主甚至是國王都必須為自願加入軍隊的壯丁提供消耗品以及粗劣的裝備,所以不列顛和英格蘭時期的英軍只有武器.盔甲.軍馬是必須要自費的。

至於十字軍,在早期的英國幾乎沒有派出任何軍隊進行十字軍東征,只有一些信奉於羅馬教皇的教徒才有自行組成部隊進行遠征,而且由於那時候亨利八世和羅馬教皇鬧翻所以對於各種援助於教皇的集團和通商於歐陸的商人都是不予以支援的。

十字軍基本上是由法蘭西和拜占庭帝國以及歐陸各國組成,其中又有大部分的十字軍成員是傭兵,所以因為裝備和酬金的問題時常上演內戰。

而獅心王理查雖然是英國皇室,但是說穿了他也是自行組織軍隊以及和英國貴族鬧翻所以才導致他組織十字軍遠征,而且在皇后遭到軟禁和其戰友背叛之後就與當時的回教軍團首領薩拉丁進行和談,當然實際上也是有很多未公開條件和英軍內部的爭執逐漸白熱化有關。

而蒙古西征的時候英國內部正上演著家族內戰和領主之間勾心鬥角以及最後伊莉莎白掌權的史詩。

最後提到蒙古,蒙古的騎兵大概也是在於侵略中國的時候比較頻繁的使用誘擊、夾殺等等的戰術,因為據信蒙古的火器是從中國奪得所以在於西進的時候成吉思汗就大膽的開始研擬一些可以迅速橫掃歐洲大陸的戰術,而且火器的使用確實讓蒙古在一路上勢如破竹以及因為西歐各國仍然屬於冷兵器以及方陣編制的兵團,所以蒙古軍在西進的時候反而較少使用誘殺以及夾殺的戰術,通常都是以炮轟和火器攻擊歐洲軍的步兵方陣。
而蒙古軍也使用過早期的迫擊炮(不是世紀帝國III的輕迫擊炮),而是中國早期的虎威砲(我不確定是不是叫這個名字,因為我是看影集介紹這門砲在金兵入關的時候宋軍就有用過了,射擊的彈道類似迫擊炮),所以讓蒙古軍能夠一路橫掃至匈牙利。

匈牙利一戰的敗因眾說紛紜,不過具有影響力的說法就是蒙古一路橫掃戰損和消耗過大以及軍團之間的不和造成蒙古軍的失利,根據文獻指出戰損多半是水土不服以及過勞而死,而成吉思汗在對東歐民族作戰時也吃了不少虧,其中包括同樣能爭善戰的騎馬民族哥薩克民族以及新疆一帶的游牧民族還有其他不服從蒙古勸誘的民族以及傳奇的賽西亞人都有對蒙古造成不少的影響。

至於蒙古軍的騎兵也是各種戰技精通,所以論正面戰和突擊戰對於蒙古騎兵來說都不成問題,只是因為人少馬多所以必須採取一些相對應的戰術,至於英國的長弓兵到底能不能對付蒙古騎兵也是必須設定地點和時期的,因為蒙古軍在早期的時候沒有火器,在那個時候以供建對決是平等的,而西進的蒙古軍則視裝備了火器所以在各方面來說長弓兵就顯的劣勢。

如果以單純的兵種對決來說的話,我覺得長弓兵是輸面比較大,因為縱使長弓兵可以射殺蒙古騎兵的座騎但是未必能夠閃過其他馬匹的踐踏甚至是蒙古軍的箭雨,畢竟蒙古軍在速度上的優勢以及英國長弓手必須要精準瞄準馬匹是需要相當的時間的,還有,英格蘭部隊的紀律不會比當下任何一個國家還要低,甚至是古羅馬軍隊都沒有英國軍隊那麼有紀律,也就是長弓手在聽到[射擊]這個指令之前是不能自由射箭的,縱使敵人殺到跟前他們也不能射箭,最多就是拔劍應戰,所以就單純的兵種對峙來說蒙古騎兵的贏面非常大,而就各種不確定和戰場因素來說長弓兵的贏面會比較大。

以上是我的淺見
請尊重徵召兵的人權和尊嚴。

TOP

呀...蒙古軍的擲箭筒就是一種火藥武器了。

至於蒙古軍使用火器不止於攻城唷,擲箭筒先撇開步說,他們也有用投石索和彈弓來射擊火藥丸,所以說在西征的時候也不是沒有在平原戰上使用火藥武器。

而決戰的時候主要還是要看風向以及站位,如果是平原且無風則蒙古軍在第一輪戰的時候確實會有所損失但是損失的多半會是戰馬而人員損失可能會比較少,而蒙古軍在後發制人的戰術上面也是不落人後的,不論是以弓箭還射還是以踐踏的方式都可以對英軍造成更重的傷亡。

西征的蒙古軍似乎沒有靠近城牆攻城的明顯記載,多半都是以刺客潛入或者是器械攻城居多,蒙古的刺客也是在當時後頗具威攝力的。
請尊重徵召兵的人權和尊嚴。

TOP

這個嘛,當時火藥的製作主要是在中國才有,阿拉伯和歐陸因為不知道配方而無法煉製火藥所以多半的火藥都是運自中國。

而攻城在面對一些只有木造護牆或者是低矮石牆的據點或者陣地時,蒙古軍有擅長攀登牆壁以及擅長暗殺的刺客可以作為先導,因為在蒙古內部也是有眾多擅長暗殺的刺客,所以蒙古在西征的時候若是遇上城市或者要塞都會先以刺客作為內應等到時機到的時候在裡應外合攻下該座城市。

而攻城掠地的蒙古軍在戰場上也是無所不搶,搶錢、搶糧、搶女人、搶地盤還有搶裝備和搶馬,所以蒙古軍在橫掃歐陸的時候幾乎就是靠著當地的掠搶才可以獲得補給甚至是因為這樣導致內部有所摩擦。

補充一下,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攻城的時候其實比較不著重於攻擊門(蒙古&匈奴例外),因為門在設施之中屬於非常堅硬以及難以靠近的類型。
西方在攻城的時候通常是以投石機和石弩以及蠍弩進行對城牆的打擊,而架梯和攻城槌等等的武器都是在城牆遭到壓制的時候才會慢慢前進,攻城高塔則是視情況使用,畢竟在歐陸之中要用到攻城高塔的城市要大概向羅馬和雅典等等的歷史古都才有可能用的到。
至於東方我看見的都是屬於強攻類型,不論城牆是否壓制住都會派出雲梯和攻城槌(衝車),而且東方在攻城的時候都是依靠人多並且登上城牆打開城門居多,撞擊城門反而比較少看到。

防禦軍械
在西方的防禦軍械之中以塔頂巨弩較為著名(不列顛也是用這個的),而且為了操作方便以及準確度通常都只會搭載一枝弩炮用箭,守城的巨弩通常都是用來射擊敵方攻城武器例如像攻城高塔和投石機一類的攻城武器,而且在彈道學逐漸成熟的歐洲又有開發出塔頂投石機,通常是裝填了一大把的碎石朝著敵人的步兵方陣砸過去,有點類似榴霰彈。
而西方另外著名的就是油鍋手和瀝青溝等等的火焰防禦武器,油鍋並不是就真的把滾燙燙的油到在敵人身上而已,而是在潑油的時候連著火把一起扔下去造成燃燒的作用,因為鐵甲士兵並不會太過懼怕高溫的熱油,但是起火了就不一樣了,而瀝青溝則是在城牆的護城河附近挖一些很淺的溝渠並且鋪上瀝青用以防禦,當敵人經過那個地方的時候防禦的弓箭手就會發射火箭矢點燃瀝青溝造成短暫性的火牆來阻擋只有穿著皮甲的衝鋒步兵(手上通常會拿著鈍器或者斧頭)。
至於東方的守城器械也有看到類似弩炮的東西,只是他叫做連弩,可以一次發射三發箭矢但是填裝會比較久,也有類似熱油鍋的硫磺瓶(硫磺液體會燃燒而且氣體是非常刺鼻的)以及火砲等等的。

至於城門通常後方會有步兵方陣在待命甚至是頂住城門不讓敵軍衝破城門,而步兵方陣對於夾殺突破城門的敵軍也是有一定的效益的。

至於希臘火這個比較特殊的武器是在十字軍東征的時候回教徒廣泛使用的一種武器,原理有點像火焰噴射器,據說是偷竊技術並且販賣給回教徒的。

幽默一點:如果城牆後面是弩炮......蒙古突騎會很歡樂的....
請尊重徵召兵的人權和尊嚴。

TOP

守城的塔頂巨弩通常就是用來射擊器械的,不是用來射人的,因為像投石機和衝撞車一類的器械只要其中主要的結構被破壞就會無法使用,例如投石機的繩索和衝撞車的主樑一旦被射斷就會直接瓦解,而且守城用的巨弩多半還會搭配火箭矢。

至於護甲車我看過的是東方有多個人抬著巨大的框架上面佈滿了木片和鐵盾,而西方的就是衝撞車了。

然後像是雲梯不見得就是車型的,多數時候的雲梯世人台過去的長梯,而蒙古軍考量攜帶不便所多以鉤索居多(匈奴當年翻越長城也是靠鉤索)

至於攻城高塔不是指井闌,我知道東方的器械中有所謂的井闌,上面通常都是弓箭手用來壓制城牆射手的,而攻城高塔則是從古羅馬時代就有在使用的,他有點類似運輸士兵的移動巨塔,等到撞擊城牆之後就會把塔頂的護木板放下來讓塔中的士兵衝到牆上壓制牆上的射手然後設法壓制城門。

而攻城戰之所以通常都會選擇先壓制程強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城牆一旦遭到壓制在後方的我軍就可以更加安全的推進,而佔據城牆這種至高點就可以用來清除在城門後面待命的步兵方陣(丟石頭或者是標槍),然後就是最重要的目的了,藉由城牆移動並且攻下城門讓我軍可以在損失過大之前衝入城內。

手持盾牌說真的要擋住箭矢都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除非對方的箭矢鐵簇非常劣質甚至根本沒有才有可能擋的住,鐵盾雖也能夠稍為抵擋箭矢但是畢竟那衝擊力道是有辦法讓箭頭貫穿盾牌造成持盾者的手臂受傷甚至整個盾牌都毀壞的情況,然後更不用想說盾牌可以抵擋落石了,這個不只手會粉碎性骨折,甚至當下就把你的手臂給扯下來,因為防禦用的落石通常都是像裝備在投石機上面的那種大小,那種大小的石彈從高處落下砸中盾牌的衝擊力道就可以像一把巨鎚從你的手臂上直接砸下去的力道。

當石頭從高處落下並且以時速20公里的速度加上2公里的加速度用力的砸在手臂上的盾牌就會造成大約時速60公里震波進而造成手臂必須承受60公里的震波力道加上盾牌的重量和手臂盔甲的重量進而導致手臂可能當場就被扯下的畫面,而電影通常不能太過血腥所以就大概K中手骨折或者陣亡之類的,因為當石彈命中身體的各部位都是具有撕裂力的,甚至有被命中頭部而導致頭部被扯下的例子。

最後再幽默一點,蒙古突騎如果面對大量的戰矛兵(重裝標槍兵)也會很歡樂的XDDDD
請尊重徵召兵的人權和尊嚴。

TOP

返回列表

戰略要地重大資訊 關閉


關於要地的異常

將軍正在進行修復, 短期間請大家多多包涵. 主要是要修復一些被修改的設定, 也請大家不要驚慌.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