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積分
- 613
- 要地威望
- 158
- 通用貨幣
- 550
- 要地貢獻
- 119
|
哈哈...這條題目挺有趣,我姑且試試...
第一段:
目前中國與美國有密切的經濟及貿易聯繫.而衝突往往由經濟學三個基本問題而造成
1.生產什麼
2.如何生產
3.為誰生產
以下,本人會就經濟角度 文化角度 政治角度 及 科技及資訊角度從中分析這些衝突的原因
說明這些原因後,會就各方面引起的衝突進行分析 最後得出結論 到底會存在著什麼影響
第二段,
然而,由於中美貿供應上範圍廣泛,我將他分成3個部份 以便分析
1.在技術及服務輸入及輸出上
2.在貨幣供應上
3.在貨物交易上
從經濟因素而言,美國作為一個已發展經濟體系國家 它會為消費而進行生產 從而繼續發展經濟
它所持的立場及角度將會站在已發展國家的一方
相反,中國是發展中國家 它因為需要籌集外來資金 改善生活而發展
它會站在發展中國家的角度來應付經濟衝突
而且,在制度而言,美國作為一個資本主義的國家,在市場上必須緊守「大市場 小政府原則」
在市場干預上一般較少
相反,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奉行「具資本主義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模式 往往會以宏觀調控對結構不完整市場進行一定程度的干預 而這個市場干預往往發生次數亦較多
在政治體系上,美國與中國同樣實行政黨政治
美國的政治是兩黨制「共和黨 民主黨」 由於存在反對黨,部份的政策往往會因為政治考慮而被阻礙
中國奉行「一黨專政」統治 沒有反對黨的參政 政策運行方面往往較美國快速
在文化因素上,美國的人民往往有「消費主義」的心態 他們傾向「先消費 後付款」
反而中國人民會較多儲蓄習慣 除必需品的消費外 他們極少進行額外消費
在資源科技流通上,美國因為自由制度及科技較完全,資訊流動較快,而且沒有太多限制
在中國方面,由於它們的科技較差,自由度不高底下 資源流動緞慢並不自由流動
這是最初的1.5段
建議的方向是
1.勞工市場(iPhone中國工人+美國黑工)+人才流出及流入
2.外匯交易(印鈔vs價格)
3.石油(兩國競爭 石油價格提高+環境)
4.稀土市場(污染VS限制)
5.雙邊公司收購(70年代日本戰爭---->聯想收購IBM)
6.傾銷政策
結果:
美國:
1.債券(被中國壓住)
2.反對黨壓力
3.印銀紙
4.貿易差距
5.失業率(升/趺)
6.保護主義(懲罰性關稅+國際法庭判決)
7.消費滿足程度
中國:
1.人才流入--->改革VS維穩
2.生產污染物品(生活水平 或高或低)
3.一黨制下的政策短視
4.通脹率+貪污(6.4事件)
5.經濟發展
6.技術引入
7.資訊流動
8.商業道德水平 |
-
1
評分人數
-
-
ivan:
精品文章要地威望 + 5
通用貨幣 + 10
要地貢獻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