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最近的事件的話,就維權律師的被失蹤事件(中國710「維權律師」大抓捕事件)我就足以不信中國民主啦。

另外說道汙染,感覺事件很多我看就來仔細了解一次好
首先空氣方面我是覺得事後治得好,要對中國有什麼嚴重影響很難說。
借鉴:伦敦是如何抛掉雾都帽子的
新京报:空气污染应急预案莫停留纸上!新京报:空气污染应急预案莫停留纸上!
雾霾污染也曾经困扰伦敦,根据《生命时报》驻伦敦记者的报道,我们也许可以看到治理雾霾污染的一条出路。“雾都”、“阴霾”、“昏暗”等词在19世纪的英国名著中常常出现。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的开篇就细致描述了伦敦的雾,“那是一种沁入人心深处的黑暗,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氛围。”进入20世纪中期,英国人为摘掉“雾都”的帽子,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努力治理空气污染。

19世纪,英国进入工业急速发展期,伦敦工厂所产生废气形成极浓的灰黄色烟雾。20世纪50年代最为严重,“雾日”(即指视域不超过1000米的天数)一年里平均多达50天左右。1952年12月5日至10日,发生了“伦敦烟雾事件”。当时,歌剧院正在上演的《茶花女》因观众看不见舞台而中止,歌剧院里的人也被迫散场,出来却发现,大白天的伸手不见五指,水陆交通几近瘫痪。

据史料记载,仅在12月5日到8日这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就高达4000。在这一周内,伦敦市因支气管炎死亡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心脏衰竭死亡244人,结核病死亡77人,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显著增加。

大雾持续到12月10日才渐渐散去。此后,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法律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

1968年以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这些法案针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约束,并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有效减少了烟尘和颗粒物。到了1975年,伦敦的雾日已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了15天,1980年则进一步降到5天。

80年代后,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交通污染。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等等。

1995年起,英国又制定了国家空气质量战略,规定各个城市都要进行空气质量的评价与回顾,对达不到标准的地区,政府必须划出空气质量管理区域,并强制在规定期限内达标。欧盟要求其成员国2012年空气不达标的天数不能超过35天,不然将面临4.5亿美元的巨额罚款。为了符合标准,早在2003年,伦敦市政府开始对进入市中心的私家车征收“拥堵费”,并将此笔收入用来改善公交系统发展。

此外,上世纪80年代,伦敦市在城市外围建有大型环形绿地面积达4434平方公里。政府决定尝试在街道使用一种钙基粘合剂治理空气污染。这种粘合剂类似胶水,可吸附空气中的尘埃。街道清扫工已将这种新产品用于人口嘈杂、污染严重的城区,目前监测结果称这些区域的微粒已经下降了14%。英国民众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每日空气质量的发布情况。

不過我最在意水土汙染,也挑則新聞來看好
(大紀元記者薛飛綜合報導)大陸農業部最新公佈的消息顯示,目前,中國耕地退化面積已佔耕地總面積的40%以上,此前大陸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曾公佈中國至少兩成耕地遭污染,折合耕地面積3.5億畝。但真正土地受到多大程度污染,危害多大,官方一直隱瞞,列為「國家機密」。

農業部最新公佈的消息稱,中國東北黑土層變薄,南方土壤酸化,華北平原耕層變淺,特別是一些補充耕地質量等級較低等問題,嚴重影響耕地產出。農業部稱將採取系列措置提升耕地質量,突顯了目前耕地問題的嚴重性。但農業部並未公佈土地如此大面積退化的詳情。
今年4月,大陸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發佈調查報告顯示,至少兩成耕地遭污染,折合耕地面積3.5億畝。耕地土壤的主要污染物為鎘、鎳、銅、砷、汞、鉛、滴滴涕和多環芳烴等。比2006年,環保部公佈的大陸受污染耕地約1.5億畝,增長了133%。
- See more at: http://www.epochtimes.com/b5/14/ ... thash.0AM2a9lV.dpuf


糧食是頭等大事,養十多億人口的安全土地正不斷減少,中國哪天糧食跟台灣一樣仰賴進口我覺得不大妙。

中國檯面上官方統計人口13 .2億,相當於美國人口的四倍以上和加拿大人口的40倍;面積約960萬平方公裏,土地資源條件和環境不如美國,可耕地資源不如加拿大。各個省市領域佔用農地大大超過美國和加拿大。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耕地面積1957年達到高峰,其後經歷了一次大幅度的減少;第二次大的滑坡發生在1965-1977年;第三次耕地面積減少集中在1980-1988年;第四次耕地面積縮小始於1992年。期間,中國耕地面積凈減少9240萬畝,年均減少1848萬畝,人均耕地面積減少15 %。 從1996年 到2006年,全國耕地面積從19 .51億畝減少到17 .63億畝。中國人均耕地已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2 .5畝減少到1 .4畝,僅為世界人均耕地的1/3。中國已有1/3的省市人均耕地不足1畝,666個縣(區)人均耕地低于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0 .8畝警戒線。

TOP

回復 4# 银色子弹


    13億人口的糧食自給率不足,我覺得很容易被外國吃豆腐,沒糧食我也會暴動的。

水土覺很不容易呢,雖說至少有這些方法
1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土壤污染物质可以通过生物降解或植物吸收而被净化。蚯蚓是一种能提高土壤自净能力的动物,利用它还能处理城市垃圾和工业废弃物以及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因此,蚯蚓被人们誉为“生态学的大力士”和“净化器”等。积极推广使用农药污染的微生物降解菌剂,以减少农药残留量。利用植物吸收去除污染:严重污染的土壤可改种某些非食用的植物如花卉、林木、纤维作物等,也可种植一些非食用的吸收重金属能力强的植物,如羊齿类铁角蕨属植物对土壤重金属有较强的吸收聚集能力,对镉的吸收率可达到10%,连续种植多年则能有效降低土壤含镉量。
2 污染土壤治理的化学方法。对于重金属轻度污染的土壤,使用化学改良剂可使重金属转为难溶性物质,减少植物对它们的吸收。酸性土壤施用石灰,可提高土壤pH值,使镉、锌、铜、汞等形成氢氧化物沉淀,从而降低它们在土壤中的浓度,减少对植物的危害。对于硝态氮积累过多并已流入地下水体的土壤,一则大幅度减少氮肥施用量,二则配施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等化学抑制剂,以控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大量累积。
3 增施有机肥料。增施有机肥料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既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特别是土壤胶体性质,又能增大土壤容量,提高土壤净化能力。受到重金属和农药污染的土壤,增施有机肥料可增加土壤胶体对其的吸附能力,同时土壤腐殖质可络合污染物质,显著提高土壤钝化污染物的能力,从而减弱其对植物的毒害。
4 调控土壤氧化还原条件。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重金属变价元素在土壤中的行为,能使某些重金属污染物转化为难溶态沉淀物,控制其迁移和转化,从而降低污染物危害程度。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即Eh值,主要通过调节土壤水、气比例来实现。在生产实践中往往通过土壤水分管理和耕作措施来实施,如水田淹灌,Eh值可降至160mv时,许多重金属都可生成难溶性的硫化物而降低其毒性。
5 改变轮作制度。改变耕作制度会引起土壤条件的变化,可消除某些污染物的毒害。据研究,实行水旱轮作是减轻和消除农药污染的有效措施。如DDT、六六六农药在棉田中的降解速度很慢,残留量大,而棉田改水后,可大大加速DDT和六六六的降解。
6 换土和翻土。对于轻度污染的土壤,采取深翻土或换无污染的客土的方法。对于污染严重的土壤,可采取铲除表土或换客土的方法。这些方法的优点是改良较彻底,适用于小面积改良。但对于大面积污染土壤的改良,非常费事,难以推行。
7 实施针对性措施。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主要通过生物修复、使用石灰、增施有机肥、灌水调节土壤Eh、换客土等措施,降低或消除污染。对于有机污染物的防治,通过增施有机肥料、使用微生物降解菌剂、调控土壤pH和Eh等措施,加速污染物的降解,从而消除污染。总之,按照“预防为主”的环保方针,防治土壤污染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防止新的土壤污染;对已污染的土壤,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改良土壤,防止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能做的卻感覺只是降低毒性而已,吃了會不會得慢性病我也滿懷疑。

TOP

本帖最後由 0072005 於 2015-8-28 16:52 編輯

回復 6# 银色子弹


    確實最近消息總是憂多於喜了,這麼推薦那紀錄片啊?

=========增補

不過工業品我覺得沒什威脅性,最近都在倡導製造回流不是。
====增補

你覺得這新聞剪接得怎樣

在騰訊找到紀錄片了。

TOP

回復 8# 银色子弹


    那我也只能笑而不語囉。
那新聞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fe ... d&v=xX6znmpFUIs

TOP

返回列表

戰略要地重大資訊 關閉


關於要地的異常

將軍正在進行修復, 短期間請大家多多包涵. 主要是要修復一些被修改的設定, 也請大家不要驚慌.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