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二戰回顧:北非戰場 [打印本頁]

作者: videnp-snles    時間: 2011-9-9 14:02     標題: 二戰回顧:北非戰場

本帖最後由 videnp-snles 於 2011-9-10 09:50 編輯

人物:
蒙哥馬利:

隆美尔:


阿拉哈爾法戰役在第8集團軍中,命令常遭受各級部屬的非議,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比長官高明,所以常要採取強硬行動,命令才獲執行。我決定立刻糾正這種情形,以後不可以再討論命令,命令發出了就要執行,我目前所需要的,不是根據前任沙漠指揮官的看法,而是按照我自己的看法打仗,並且一定要在我們發動攻勢之前打一場大勝仗,這樣才能恢復官兵對最高指揮部的信心,提高他們的士氣,應付將來的苦戰。他們一定要有信心。我不多久就看出屬下的官兵都是真正英勇的良才。第8集團軍由身經百戰的各個作戰
師組成,但是上上下下都給過去發生的事弄得有點迷惘,因而信心大失。邱吉爾首相說他們“勇敢但不知何所適從”。失去信心以及發牢騷(這是失去信心的部分原因),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只有打勝仗才能挽回局面。在這場仗中隆美爾要被輕易擊敗而且敗得分明,第8集團軍的傷亡又要非常輕微。

我不能先發動攻擊,要等隆美爾給我製造機會。但若要充分利用這個機會,就必須準確預測敵人的攻擊計劃,然後決定如何應付。這一點不難做到,我的情報人員確信敵人會在南翼突破我方陣地,隨後左上以裝甲部隊攻擊阿拉哈爾法嶺及魯維薩特嶺。我同意這種看法​​,便根據這個預測擬定計劃,我們相當清楚敵人的實力,以及進攻的時間和方問。

我決定以第四十四師固守阿拉哈爾法嶺,並在山嶺西端以南部署坦克。待我確定敵人主力是指向阿拉哈爾法嶺時,便計劃把裝甲部隊調入嶺西以及亞拉梅思主戰線新西蘭軍隊陣地之間我十分肯定裝甲部隊將來必定會照這樣調動,所以下令演習該項行動。九月一日早上一切情形果然不出所料,那時我已經部署好約四百輛坦克,在發射兩公斤多重砲彈的反坦克炮掩護之下,擺開陣勢。我嚴令裝甲部隊不准出動攻擊隆美爾的軍隊,他們不許移動。要讓敵人衝過來,自招慘重傷亡。

我知道隆美爾不會繞過我的部隊,向東迳取開羅,如果他膽敢這樣做,我那四百輛坦克便會從背後加以痛擊,打他個全軍覆沒。然後我決定我軍的最南翼應該保持靈活。第7裝甲師將據守一條寬闊的前線,敵人來攻時即行後退,待敵軍左上轉向阿拉哈爾法嶺時,第7裝甲師即從東南兩面殺上,大舉圍攻。

賀若克斯中將此時剛從英國到達,負責指揮我軍左翼的第13軍,我把計劃的細節告訴這位幹練的將軍,讓他執行。我—再叮囑,在這場戰事中,不可讓第13軍受創,特別是第7裝甲師,因為這個軍在我們的十月攻勢中將扮演重要的角色。我接著向他概述所想到有關十月攻勢的主意,他以一貫的積極作風跟我熱誠討論。

隆美爾的進攻計劃與我們的預測完全符合,大家按照我的部署作戰。敵方部隊從新西蘭師的防區向東攻擊我們的堅固陣地時,無法前進。於是我們從四面八方集中火力加以痛擊。沙漠空軍也在上空轟擊助戰。這場仗打得很成功,幾天之後,敵軍已損失了許多坦克及其它車輛,不得不考慮撤退。迫使敵軍最後撤退的一個最重要因素,就是沙漠空軍在肯寧漢空軍少將指揮下的行動。在這一役中,陸軍與空軍共同擬定一個行動計劃,密切合作,陸軍總部就在空軍總部的隔鄰。我初來到北非沙漠區的時候,陸空兩軍好像有分道揚鑣的趨勢。第8集團軍各指揮官並不了解空中實力的作用。這場戰役使陸空兩軍再度合作,以後在我統率第8集團軍的期間一直如此。空軍上將泰德決定派遣威靈頓式長程轟炸機轟炸隆美爾部隊後方的托卜魯克,使他獲取補給的最後希望落空。這一項決定關係重大,因為到了這個時候,隆美爾就不得不決定停止進攻,他已經被擊敗,而且又缺乏汽油,事實上再也沒有辦法恢復進攻。

作好應付預期中敵方攻擊的計劃,並開始部署後,我便轉而考慮我們的攻擊行動。

隆美爾於八月三十至三十一日的夜間進攻,我照平常時間就寢,敵人於午夜後不久發動攻擊時,我已入睡。德金幹德準將講述那晚的情形。他決定把我喚醒,告訴我敵人來攻他說我當時只回答道,“好極了,最好不過啦。”然後立即又睡著了,早上照平常時間吃早點。我不記得是否如此,但是我相信他的話。我深信如果每個人都遵守命令,我們一定會戰勝。我指揮第8集團軍打第一場仗,專心貫注於戰鬥要完全按照我的總計劃進行。

我看到隆美爾的軍隊已陣腳大亂時,便下令我軍從新西蘭師的陣地向南突進,封鎖敵人進入我們陣地的缺口。德軍立刻迅速向最初進入的地區撤退,那就是我信的布雷區。我便讓他們留在那裡,下令停止戰鬥。敵方大軍在我們的南翼。正合我意,因為我正考慮稍後在戰線北端發動主力攻擊。我記得賀若克斯中將曾向我明言,認為敵人不僅據有我們原來的布雷區,而且還據守著一些可以觀察他的第13軍陣地的有利地點。我告訴他應該趕快為他的軍準備新布雷區。至於那些觀察地點,如希梅馬特,隆美爾能在那裡清楚地看到我們在南翼所作的攻擊準備,正中下懷,因為那是詐敵之計,旨在聲東擊西。

有人曾批評我未在隆美爾撤退時指揮第8集團軍追擊。我不這樣做有兩個原因:第一,我不大滿意第8集團軍的訓練水準和裝備,我需要時間加以改善;第二,我並不急於逼退隆美爾,使他“完整地”,撤到阿蓋拉的陣地。如果我們想達成任務,必須使隆美爾停下來作戰。然後把他徹底擊敗。隆美爾從沒有遇到過這種情形,以前他也曾多次撤退,但都只是奉命而行。我們當然想在己方准備妥當後,要他勞師遠征和我們交戰,那時補給線是敵長我短,何況我們更有以逸待勞之利。如果他在阿拉曼與我們對陣,就會有這樣的形勢出現。

  

阿拉哈爾法之役,結果完全符合了我們的理想。第13軍在南翼的行動,令我非常滿意,賀若克斯完全按照總計劃行事,他那天的表現值得大大嘉獎。事後他常對人說該役結束後我如何向他道賀,接著告訴他哪些地方做錯了,又教他作戰時應怎樣指揮部隊。一九五五年我讀到梅林津著的一書,名叫《坦克戰》,很感興趣。梅林津在一九四三年時任職於隆美爾的作戰參謀部。他稱阿拉哈爾法之役為“沙漠戰的轉折點,自此之後,德軍在各戰線上遭遇連串挫敗,露出了德國失敗的先兆”。

仔細思量一下,我從這場戰役得到了幾點重要的教訓,這是一場“集團軍”戰,第8集團軍的威力是根據明確的集團軍計劃發揮出來的,作戰時司令部從頭到尾都把局勢抓​​得很緊,這情形使官兵了解到他們需要一個操縱他們命運的領導人,戰役結束後,他們均接受我為這個領導人。

第8集團軍兵員主要都是臨時參軍的平民,而非職業軍人,他們自然全部都是讀報紙的普通老百姓,我覺得要統率這樣的人,不僅需要一個領導人物,還需要一個集中大家意志的焦點換句話說,不僅需要一個主人,還需要一位福星。我於是著手滿足他們的第二個需要,我深信如果他們能把指揮作戰的人看作一個人,一定大有助益。只服從不具人格的偶像是不夠的。他們必須認識我是什麼樣的一個人,這種分析聽起來好像冷酷無情,只是閉門靜思後作出的決定,不錯,它的確是這樣來的,我承認這一點。一定要研究出一個最佳辦法,去統率這支軍隊,把他們的優點發揮出來,把他們訓練成一支作戰有效,心裡滿足,甘願聽令效命的部隊,因為我吩咐他們執行的任務越來越艱鉅。不過我也得承認,我很樂意成為他們秘密的精神寄託的焦點,如果我能給他們一點什麼——我想培養一種團結心——我自己也從這次的經驗得到不少益處,它幫助我認識他們,察覺他們士氣的高低,並且逐漸感受到他們對我的豐富情感。從阿拉哈爾法之役開始,我戴起一頂澳大利亞軍帽,起初主要是因為這種帽子在沙漠地區最合用,但是不久人人一見到了這頂帽子就認出是我,起碼在澳軍的戰線以外是這樣,在大家都知道,後來我改戴一頂黑貝雷帽,初時主要也是因為它實用方便。


文章轉自新浪網。




歡迎光臨 戰略要地 (http://urbase.net/bbs2/)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