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廢文
[打印本頁]
作者:
逍遙的安少
時間:
2013-8-18 23:18
標題:
廢文
寫到最後,才發覺有點不清不楚,不知想說甚麼,標題取名廢文
本來想跟大家探討一些文化大革命所締造的改革開放成就,但還是算了。
我想跟大家探討的是一個悲劇,鑑古而知今,卻無法自救,只能眼白白看著歷史巨輪的運轉。
這裹應該都是國父派,但老實說,我是梁啟超派。
當時的君主立憲看似是白痴的舉動,但卻是順應歷史朝流的產物,我們不可以以現世的情況去批評當世的價值觀。
君主立憲的好處在於可以王政復古,這是短視的共和主義者所不清楚的好處。
共和國主義者往往以不必要開支,試圖廢除君主。
啊,啊,好像離題了。今天的討論重點是知而不可救。
眾所周知,梁啟超是君主立憲派,而他到美國考察的時候,曾到過貧民窟,了解到共和本身的弊病,以及不適用於當時的清廷。
縱管他看到治世良方,亦無法達到他自己所想的目標。
正如大家所知,清廷的想法是盡快把大權收歸中央,所以最後君主立憲失敗了。
那麼,鑑古而知今者,得知解決方法,又是否可以改變一切?
我答案是不然,蘇軾著有六國論,以六國財富送予秦國求和,使秦強大而終致六國皆亡之局,望執政者能改變求和立場,轉而高壓一決死戰。
但結局是甚麼?聯金滅遼,終為引狼入室,聯蒙滅金,終有殺了狼,來了虎。
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一個政策的成功不是單單靠著前人的經驗,而需要配合社會的動態發展。
中國眾多改革,商鞅成功乃在秦國民風強悍,而無歷史包伏,遂以軍功制取代。張居正成功在於把社會流通白銀貨幣,推行至全國,而對於盛產白米的地方,依舊以米納租。
社會、市場、大環境三者必須充分考慮,才能針對時弊,提出確切有效的政策。
不過,正如我們一開始所說,縱管明白問題所在,亦無法逆轉情況。
台灣由於實行民主政制,而開始出現福利主義,但中國改革開始,使台資流入中國內地,導致本土經濟急速削弱。
除此之外,國際間的孤立,亦使台灣無法舉辦大型盛事,從而出現奧運景氣等等情況。
而提出削減福利是不理智的做法,因為民間會反對,屆時反陷入絕境。
因此,繼續維持福利主義,甚至提高人民福利,達致藏富於民。
若果政府無法維持治安,人民自會組織團練,中共入侵而人民自會保衛家園。
當然,你還需要考慮台灣人民移民的可能性,這是上述問題唯一的弊點。
不過,只要中共一直孤立台灣,台灣一直走這條路,2000萬玉碎不會是不可能性。
作者:
a5714737
時間:
2013-8-19 09:54
好吧我到最後看不懂了,安少這篇文在講什麼...?
歡迎光臨 戰略要地 (http://urbase.net/bbs2/)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