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中東路事件 [打印本頁]

作者: LIKKaa    時間: 2011-8-6 04:10     標題: 中東路事件

中東路事件,是中華民國和蘇聯於1929年發生的一起武裝衝突。

起源

「中東鐵路」,是「中國東清鐵路」的簡稱。1896年俄國從清朝政府手中取得橫貫中國東北修築鐵路的特權,以縮短西伯利亞鐵路的路程。這條寬軌鐵路連同從哈爾濱到旅順軍港的支線(實際上縱貫整個東北)到1903年全部完成。命名為「東清鐵路」。俄國的東省鐵路公司又取得沿鐵路兩側數十公里寬地帶的行政管理權甚至司法管理權。於是在東北的心臟地帶出現一個遠比普通租界規模龐大得多的不受中國管理的「國中之國」。俄國也得以方便地控制整個中國東北地區。

日俄戰爭爆發後,日本控制了長春以南的路段,一般稱為南滿鐵路;長春以北的路段則繼續被俄國控制。該鐵路和中國鐵路路軌寬度不一樣,不能同中國的鐵路接軌。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長春以北路段繼續由中蘇合辦。基本仍維持「國中之國」的狀態。1925年底奉軍與馮玉祥國民軍開戰,蘇聯支持馮玉祥,因而拒絕奉軍利用中東路運兵南下,奉軍護路司令張煥相一度拘捕蘇聯中東路局長伊萬諾夫,蘇軍則向滿洲里集結,蘇聯駐北京大使加拉罕向中國政府提出最後通牒,限三日內放人。後經日本調停,張作霖下令釋放伊萬諾夫。

1928年,奉系軍閥張學良將軍宣布歸附南京中央政府,中國實現了表面上的統一。張學良憤怒聲討紅白兩大帝國主義(蘇、日)對中國東北進行瘋狂滲透,導致北患無休無止。1929年7月,張學良的東北政府決心奪回失去的主權,並切斷蘇聯對中國共產黨的支持,開始驅逐中東鐵路蘇聯職員,查封哈爾濱蘇聯商業機構,開始着手收回中東鐵路。同年7月18日,斯大林掌握實權後的蘇聯政府宣布對華斷交,並命令蘇軍在中蘇邊境黑龍江吉林段準備武裝介入。

經過

1929年8月14日,蘇聯沿中東路一線向中國進攻,戰爭開始,張學良領導下的王樹常、胡毓坤、于學忠、鄒作華、沈鴻烈等將領均試圖遏止蘇聯進攻,不過,因為蘇聯動員新進武器與大量兵力,使東北軍在隨後被蘇軍擊敗,東北多處地方被蘇軍佔領。






1930年,在美國的調停下,張學良被迫在伯力(哈巴羅夫斯克)簽訂了《中蘇伯力會議議定書》,議定書恢復了蘇聯在1929年7月10日以前在中東鐵路的一切權益,會後蘇軍撤出中國東北,但繼續佔領中國領土黑瞎子島等地。

中國共產黨的態度

中國共產黨認為中東路事件發生的原因是「蔣介石執行親帝反蘇的外交政策,指使東北當局以武力奪佔中東鐵路」。[1]但是此說法在當今遭到普遍質疑。

192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中東路事件偽滿洲省委的指示信》。指出「中東路事件不是蔣介石或張學良某一軍閥的單獨行動,而是他們在帝國主義指使下的共同行動,中蘇共管中東路,在於不使中東路單獨交給國民黨政府,作為帝國主義反蘇戰爭的根據地,國民黨軍閥所謂收回中東路自管,是欺騙群眾,真意是想利用中東路事件掩蓋其出賣民族利益的行動,從而轉移群眾視線,使群眾走上反蘇的道路。」[2]指示信要求,省委必須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對付這一事件。

1929年7月20日中共滿洲省委就中東路事件寫給中央的報告指出,經過幾次討論,省委認為:
1.中東路事件雖然是由國民黨軍閥出頭,但它仍然是帝國主義對蘇聯武裝進攻的開始;
2.那種認為帝國主義加緊同蘇聯的矛盾,會減輕帝國主義相互間的矛盾的觀點是不正確的;
3.這一事件的前景會促進世界大戰的爆發,使戰爭的準備時期更加縮短。[3]

7月22日,省委把對形勢的分析意見寫成政治通訊,發給各級黨組織,並責成各級組織和黨員除了秘密的宣傳、鼓動外,還要利用公開的可能,通過出版刊物、散發傳單、張貼標語等各種形式擴大宣傳,以「啟發群眾的覺悟」。

中國共產黨在蘇聯進攻中國東北的中東路事件中,積極維護蘇聯利益,贏得1935年7月共產國際第七次全世界代表大會的讚譽:(節錄)



共產國際執委會秘書處(七次代表大會的前夜):

...在這種困難的環境中,在群眾的前面,提出「武裝保護蘇聯」的口號。......號召並組織群眾去進行英勇的鬥爭,去反對自己的政府、中國的軍閥和國民黨......中國共產黨在中東路事件中,表示了真正的、布爾什維克、無產階級的國際主義的模範。這不僅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人階級革命運動歷史上最光榮一頁,而且也是共產國際和國際工人運動歷史上最光榮的一頁。[4]

隔天,共產國際季米特洛夫具體指示中國共產黨日後的工作任務,中共代表團王明,便依據其指示與國際會議決議文,於1935年8月1日,在莫斯科發表八一宣言 。

結果


中國與俄羅斯2008對撫遠三角洲(黑瞎子島)的歸屬的簡明地圖(並不代表實際劃屬)。
中國軍人死傷及被俘人員9000餘名(傷亡2000名,被俘7000餘名)。據蘇方統計,蘇軍被擊斃281人,受傷729人。

張學良、王樹常、胡毓坤、于學忠、鄒作華、沈鴻烈雖未能於該役獲勝,但是積極抵抗蘇聯紅軍的態度與立場,讓他們獲得了中華民國國軍首批青天白日勳章。

1935年3月,蘇聯又將中東路讓售予滿州國[5]。

中東路事件後,對中國造成了深遠的影響,中國知道以當時的軍力,同時對抗入侵蒙古的蘇聯和意圖入侵滿洲的日本,是暫時無法辦到的。蘇聯勢力的擴張使日本關東軍更加急迫的想在滿洲採取行動,而東北軍的迅速潰敗,暴露了東北軍外強中乾的實際情況,也堅定了關東軍在東北採取行動的信心。

中東路事件期間,蘇佔據中國領土黑瞎子島,這是日後中俄在領土爭端中最難解決的問題之一。該領土爭議一直持續到2004年以協議方式,使中俄各得到黑瞎子島領土的一半。

2008年10月14日,半個黑瞎子島正式回歸中國。




歡迎光臨 戰略要地 (http://urbase.net/bbs2/)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