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中國大事年表 [打印本頁]

作者: adolf1993    時間: 2011-6-11 09:50     標題: 中國大事年表

本帖最後由 adolf1993 於 2011-6-11 09:57 編輯

約170萬年前                       元謀人生活在雲南元謀一帶

約80萬年前                         藍田人生活在陜西藍田一帶

約70-20萬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帶

約18000年前                       山頂洞人開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約5000-7000年前                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約4000-5000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共主時期

約4000多年前                    傳說中的炎帝、黃帝、堯、舜、禹時期

西元前4513年                    黃帝大戰蚩尤 . 倉頡創造文字      禹治水有功   

前2070年-約前1600年     禹、啟、太康、中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孔甲、皋、發、癸、桀

夏朝時期

西元前2070年                     禹傳予啟,夏朝建立

前1600年-約前1300年     湯、太丁、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盤庚(盤庚遷殷前)

商朝時期

西元前1600年                     商湯滅夏,商朝建立

約西元前14世紀             商王盤庚遷都殷

武王:前1046年-前1043年,在位4年。     武王克商。  前1044年1月3日,諸侯聯軍渡孟津,有白魚入船的傳說。 前1044年1月9日,牧野之戰。

周朝時期


西元前1046年       周朝開始。周武王置三監,分封諸侯。肅慎貢楛矢石砮。

西元前1042年       周公攝政。三監叛,周公東征,平之。營建東都洛邑(成周)。
             東伐淮夷,踐奄。周成王盟諸侯于岐陽。
約西元前11世紀康王時期  周康王盟諸侯于酆宮。

約西元前11世紀昭王時期  十六年,周昭王南征楚荊。十九年,周昭王喪六師於漢。

約西元前11世紀穆王時期  周穆王西征、北征,伐徐。

約西元前11世紀共王元年  周共王滅密。

約西元前11世紀夷王二年  蜀人、呂人來獻瓊玉。

前841年共和元年      周厲王暴虐,國人相與叛,襲厲王,厲王出奔於彘。
             召公、周公二相行政, 號曰“共和”。
前828年共和十四年     厲王死於彘。召公、周公立太子靜為王,是為周宣王。

前824年宣王四年      秦仲伐西戎,為戎所殺。複召仲子秦莊公伐西戎,破之。

前797年宣王三十一年    遣兵伐太原戎,不克。

前792年宣王三十六年    伐條戎、奔戎,周師敗績。

前789年宣王三十九年    伐薑氏之戎,戰於千畝,周師敗績。

前780年幽王二年      涇水、渭水、洛水三川竭,岐山崩。

前771年幽王十一年     申侯與繒、西夷犬戎攻周幽王,殺之於驪山下,西周亡。

                                                       申侯、魯侯及許文公立平王于申,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攜,週二王                    
                                                       並立。

前770年平王元年      諸侯爭霸的春秋時期開始。周平王自鎬京東遷洛邑。自是年起史
                                                       稱東周。封秦襄公為諸侯,賜岐以西之地。

前760年平王十一年     晉文侯殺攜王餘臣,週二王並立局面結束。

前753年平王十八年     秦初有史以紀事。

前750年平王二十一年    秦文公伐戎,戎敗,文公收周餘民而有之。地至岐,岐以東獻于周。

前722年平王四十九年    今傳魯國編年史《春秋》記事開始。

前707年桓王十三年     秋,蔡、衛、陳之師從桓王伐鄭,戰于繻葛,周師敗績。

前704年桓王十六年     夏,楚伐隨,敗之。楚熊通自立為武王。楚始開濮地而有之。

前689年莊王八年      楚始都郢。

前685年莊王十二年     齊桓公即位,以管仲為相,定士、農、工、商四民之居,行國、野之制。

前684年莊王十三年     春,齊伐魯,戰於長勺,齊敗。

前681年釐王元年      齊桓公始盟諸侯。春,會宋、陳、蔡、邾之君於北杏。

前679年釐王三年      春,齊桓公會宋、陳、衛、鄭之君於鄄。齊始霸。
              周命曲沃伯以一軍為晉侯。

前677年釐王五年      秦徙都於雍。

前675年惠王二年      周蒍國等五大夫奉王子頹以伐惠王,惠王出奔。立王子頹為王。

前673年惠王四年      夏,鄭、虢同伐王子頹,殺之。惠王復位。

前664年惠王十三年     冬,齊伐山戎以救燕。

前660年惠王十七年     冬,狄人伐衛,殺衛懿公。

前658年惠王十九年     夏,晉假道于虞以伐虢,取都下陽。虢徙都上陽。

前656年惠王二十一年    齊桓公率諸侯之師伐楚,與楚盟於召陵。

前655年惠王二十二年    晉複假道于虞以伐虢,滅虢、虞。

前651年襄王元年      九月,齊桓公盟諸侯于葵丘。

前649年襄王三年      夏,王子帶召楊拒、泉皋、伊雒之戎攻王城,秦、晉伐戎以救周。

前645年襄王七年      秦、晉戰于韓原,晉敗,秦獲晉惠公以歸。晉於是作爰田,作州兵。

前638年襄王十四年     十一月,宋、楚之師戰于泓,宋敗。

前636年襄王十六年     春,晉重耳即位,是為晉文公。秋,王子帶以狄師攻王,襄王出奔。

前635年襄王十七年     四月,晉文公納周襄王于王城,殺王子帶。

前633年襄王十九年     冬,晉作三軍。

前632年襄王二十年     城濮之戰。夏四月己巳,晉聯合齊、宋、秦之師破楚師於城濮。
             襄王命晉文公為侯伯。晉文公盟諸侯于踐土。

前627年襄王二十五年    夏四月辛巳,晉及姜戎敗秦師於殽。

前625年襄王二十七年    春二月甲子,晉師與秦師戰于彭衙,秦師敗績。

前624年襄王二十八年    夏,秦師渡河伐晉,取王官及郊。

前623年襄王二十九年    秦伐西戎,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

前613年頃王六年      秋七月,有星孛(彗星)入於北斗。

前606年定王元年      春,楚莊王伐陸渾之戎,至雒,觀兵于周郊,問鼎之大小輕重。

前602年定王五年      黃河改道。

前597年定王十年      邲之戰。夏六月乙卯,晉師與楚師戰于邲,晉敗。

前594年定王十三年     秋,魯初稅畝。

前590年定王十七年     春三月,魯作丘甲。

前588年定王十九年     十二月甲戌,晉作六軍。

前575年簡王十一年     鄢陵之戰。夏六月甲午,晉、楚之師戰于鄢陵,楚敗。

前562年靈王十年      正月,魯季武子作三軍,使孟孫、叔孫、季孫三氏各屬一軍

前551年靈王二十一年    孔子生於魯。

前548年靈王二十四年    冬,楚□掩治賦。

前546年靈王二十六年    秋七月辛巳,宋大夫向戌倡弭兵,請晉、楚等國盟于宋。

前543年景王二年      冬十月,鄭子產為政。

前538年景王七年      秋,鄭子產作丘賦。

前537年景王八年      春正月,魯三桓季孫、叔孫、孟孫四分公室,季氏擇二,叔孫、孟孫各   
                                                       一。

前536年景王九年      三月,鄭鑄刑書。

前532年景王十三年     五月,齊陳桓子逐欒氏、高氏,陳氏始大。

前529年景王十六年     夏,楚公子比等攻入郢都,楚靈王死。公子棄疾即位,是為楚平王。
               秋七月丙寅,晉以甲車四千乘治兵于邾南。八月甲戌,盟諸侯于平丘。

前520年景王二十五年    周景王卒,王子猛立,王子朝與猛爭王位,猛卒。王子匄立,是為敬王。

前517年敬王三年      魯三桓逐昭公,昭公出奔于齊。

前516年敬王四年      冬,晉師助敬王伐王子朝,朝等奉周之典籍奔楚。

前514年敬王六年      吳王闔閭召伍員為行人而與謀國事,築吳城。

前513年敬王七年      冬,晉趙鞅賦晉國一鼓鐵以鑄刑鼎。

前506年敬王十四年     冬十一月庚午,吳師與楚師戰于柏舉,楚敗,庚辰,吳師入郢。

前505年敬王十五年     六月,楚申包胥以秦師救楚,吳師敗。

前496年敬王二十四年    夏五月,吳師與越師戰于檇李,吳敗。

前494年敬王二十六年    春,吳師與越師戰於夫椒,越 敗。勾踐以甲楯五千保於 會稽。

前493年敬王二十七年    八月,晉趙鞅誓師,與鄭師戰于鐵,鄭敗。

前486年敬王三十四年    秋,吳城邗。開邗溝,溝通江淮。

前484年敬王三十六年    五月甲戌,齊師與吳師戰于艾陵,齊敗。

前483年敬王三十七年    春正月,魯用田賦。

前482年敬王三十八年    秋七月辛醜,吳王夫差會諸侯于黃池。

前479年敬王四十一年    孔子卒。 魯《春秋》記事結束於是年。

前479年敬王四十四年    冬,周敬王卒。子仁立,是為元王。春秋時期結束。

前475年元王元年      戰國時期開始。

前473年元王三年      冬,越滅吳,勾踐會齊、晉諸侯于徐州,致貢于周。周元王命勾踐為伯。

前468年定王元年      八月,魯三桓攻哀公。

前458年定王十一年     晉智、趙、韓、魏四卿共滅範氏、中行氏。

前453年定王十六年     晉趙、韓、魏三家共滅智氏,三分其領地。

前445年定王二十四年    魏文侯即位。其在位期間任用李悝在魏國實行變法。

前441年定王二十八年    周定王卒,長子去疾立,是為哀王。
             哀王立三月,弟叔殺哀王而自立,是為思王。
             思王立五月,少弟嵬殺思王而自立,是為考王。

前408年威烈王十八年    秦初租禾。

前403年威烈王二十三年   周威烈王命趙、韓、魏列為諸侯。

前391年安王十一年     齊田和遷齊康公于海上,田和遂有齊國。

前381年安王二十一年    楚悼王卒。其在位期間任用吳起在楚國變法。是年,吳起被害。

前378年安王二十四年    秦初為市。

前375年烈王元年      秦為戶籍相伍。韓滅鄭,徙都于鄭。

前367年顯王二年      趙與韓分周為二,稱西周、東周。

前356年顯王十三年     秦商鞅變法。魯、衛、宋、韓君朝見魏惠王。

前353年顯王十六年     魏師拔趙都邯鄲。齊師救趙,敗魏師于桂陵。

前350年顯王十九年     秦徙都咸陽。並以小邑為大縣。為田開阡陌。

前348年顯王二十一年    秦初為賦。

前344年顯王二十五年    魏國率先稱王,魏惠王會諸侯于逢澤,率諸侯朝見周天子。

前341年顯王二十八年    馬陵之戰。魏攻韓,韓求救于齊,齊師敗魏師于馬陵。

前339年顯王三十年     屈原生於楚。

前328年顯王四十一年    秦設相國,以張儀為相(相邦)。

前320年慎靚王元年     齊威王卒,子宣王立。宣王在位期間,齊稷下學士複盛。

前318年慎靚王三年     魏、趙、韓、燕、楚五國合縱攻秦,秦迎戰于函谷關,秦勝。

前317年慎靚王四年     秦敗韓、趙、魏師于修魚。

前316年慎靚王五年     秦司馬錯伐蜀,滅之。

前314年赧王元年      燕國大亂,齊匡章伐燕,破之,殺燕王噲、子之。

前312年赧王三年      秦攻楚,大破楚師於丹陽。

前309年赧王六年      秦初置丞相,以樗裏疾、甘茂為左、右丞相。

前307年赧王八年      趙武靈王始行胡服騎射。

前299年赧王十六年     楚懷王受騙入秦,被秦王扣留。楚人立太子為王,是為頃襄王。

前296年赧王十九年     趙滅中山。

前293年赧王二十二年    韓、魏攻秦,秦白起敗之于伊闕。

前286年赧王二十九年    齊滅宋。

前284年赧王三十一年    樂毅率燕、趙、秦、韓、魏五國之師破齊,攻入臨淄。

前279年赧王三十六年    秦與趙會于澠池。齊田單複國,迎齊王入臨淄。楚莊□入滇。

前278年赧王三十七年    秦白起拔楚都郢,楚頃襄王退保于陳城。

前275年赧王四十年     秦相魏冉攻魏至大樑。

前273年赧王四十二年    趙、魏攻韓,秦救之,敗趙、魏之師于華陽。

前266年赧王四十九年    范雎相秦。

前260年赧王五十五年    秦白起敗趙師于長平,是為長平之戰。

前259年赧王五十六年    秦攻趙,圍邯鄲。

前257年赧王五十八年    魏信陵君無忌救趙,秦圍邯鄲乃解。

前256年赧王五十九年    秦滅西周。周赧王卒,秦取九鼎寶器。

前251年秦昭王五十六年   燕攻趙,為趙廉頗所敗。

前249年莊襄王元年     呂不韋相秦。秦滅東周,周亡。楚滅魯。

前247年莊襄王三年     秦蒙驁攻魏,魏信陵君無忌率五國兵敗蒙驁於河外。
             五月丙午,秦莊襄王卒,子政立。

前241年秦王政六年     趙龐煖率趙、楚、魏、燕、韓五國兵攻秦至蕞,秦敗之。楚遷都壽春。

前238年秦王政九年     四月,秦王政親理國事。長信侯嫪毐作亂,秦王平之。

前233年秦王政十四年    秦桓齮攻趙,趙李牧敗秦師於肥。韓非入秦,被害。

前232年秦王政十五年    秦攻趙,趙李牧敗之。

前231年秦王政十六年    秦初令男子書年。

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    秦內史騰攻韓,虜韓王安,韓亡。

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    秦王翦攻趙,虜趙王遷。趙公子嘉奔代,自立為代王。

前227年秦王政二十年    燕太子丹使荊軻刺秦王,未遂被殺。

前226年秦王政二十一年   秦王翦攻燕,拔燕都薊。燕王喜遷都遼東。

前225年秦王政二十二年   秦王賁攻魏,虜魏王假,魏亡。

前224年秦王政二十三年   秦王翦攻楚,破楚師於蘄。

前223年秦王政二十四年   秦王翦破楚國,虜楚王負芻,楚亡。

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   秦王賁攻燕遼東,虜燕王喜,燕亡。秦王賁攻代,虜代王嘉,趙(代)亡。

秦朝時期


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   秦將王賁攻齊,入臨淄,俘齊王田建,齊亡。秦統一六國,戰國時期結束。
               秦王嬴政建立中國封建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朝──秦朝,稱“始皇帝”,以
               建亥月十月為歲首,更名民曰:黔首。分全國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  
                                                       監,廢分封諸侯之制,統一度量衡,定幣制,車同軌,書同文。徙六國豪     
                                                       富十二萬戶至咸陽。

前220年秦始皇二十七年   全國築馳道,東通燕、齊,南達吳、楚。

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   秦始皇東巡,封禪泰山,立石頌德。

前216年秦始皇三十一年   使黔首自實田,即令百姓自己申報土地。

前215年秦始皇三十二年   蒙恬率兵三十萬北攻匈奴。

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   略取南越陸梁地,置三郡。蒙恬敗匈奴,略取河南地。增築長城以禦匈奴。

前213年秦始皇三十四年   用丞相李斯議,下令焚書。

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   坑殺方士、儒生四百六十余人於咸陽。發隱宮、徒刑七十萬人造阿房
                                                      宮和驪山陵。

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   始皇巡遊,七月,死於沙丘。 李斯、趙高立始皇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
              九月,葬始皇於驪山。

前209年秦二世元年    七月,陳勝、吳廣起義於蘄縣大澤鄉,旋入陳,陳勝稱王,號張楚。
              九月,劉邦起兵於沛,稱沛公。項梁與兄子羽起兵于吳。
              是後,齊、趙、燕、魏等六國後裔也紛紛起兵反秦。

前208年秦二世二年        陳勝為禦者莊賈所殺。

前207年秦二世三年        項羽率軍渡漳河救趙,于巨鹿大破秦軍,是為巨鹿之戰。
              趙高殺秦二世胡亥,立二世兄子子嬰,貶號為秦王。

前206年漢王元年                      楚漢戰爭爆發。劉邦攻入咸陽,秦亡

前203年漢王四年         初定算賦。

前202年漢王五年      十二月,劉邦率兵圍項羽於垓下,羽突圍走烏江,自刎死。

漢朝時期

前202年漢高帝五年     二月,劉邦稱帝,是為漢高祖,建立漢朝,都洛陽。封越君無諸為閩越王。

前201年漢高帝六年     始封同姓王。韓王信以馬邑降匈奴。

前200年漢高帝七年     十月,漢高帝自將擊匈奴于平城,被圍于白登。二月,遷都長安。

前198年漢高帝九年     高帝取“家人子”為公主,以妻單于,與匈奴結和親,並開關市。

前196年漢高帝十一年    遣陸賈使南越,冊封趙佗為南越王,拜蕭何為相國。

前195年漢高帝十二年    四月,高帝死。皇太子盈嗣位,是為孝惠皇帝。

前193年漢惠帝二年     蕭何死,曹參代為相國,沿襲成規,無所變更。

前192年漢惠帝三年     封閩越君搖為東海王,都東甌。

前188年漢惠帝七年     八月,惠帝死。皇太子恭嗣位,是為少帝。高皇后呂氏臨朝稱制。

前184年漢惠帝高後四年   四月,呂後殺少帝。五月,立恒山王劉義為帝,更名弘。

前180年漢惠帝八年     七月,呂後死。陳平、周勃等平定呂氏之亂。迎高帝之子代王恒為帝,是
                                                       為太宗孝文皇帝。

前167年漢文帝十三年    五月,除肉刑,以笞刑代之。六月,免租稅。

前157年漢文帝后七年    六月,文帝死。皇太子啟嗣位,是為孝景皇帝。

前156年漢景帝元年     五月,複收民田半租,三十稅一,是後為定制。

前155年漢景帝二年     令男子二十始傅。

前154年漢景帝三年     正月,吳、楚等七諸侯王起兵反,史稱“吳楚七國之亂”,旋平定。

前141年漢景帝后三年    正月,景帝死。皇太子徹嗣位,是為漢武帝劉徹。 文、景帝統治時期,繼              
                                                       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社會經濟逐漸發展,史稱“文景之治”。

前140年漢武帝建元元年   董仲舒對策,請黜刑名,崇儒術。丞相衛綰請黜所舉賢良之為申、韓非、
                                                       蘇秦、張儀之言者,報可。

前139年漢武帝建元二年   郎張騫應募出使西域。

前138年漢武帝建元三年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前134年漢武帝元光元年   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察舉制確立。

前133年漢武帝元光二年   六月,以韓安國為護軍將軍,護李廣等四將軍兵,發車騎材官三十余萬,誘
                                                       擊匈奴,無功。

前130年漢武帝元光五年   漢通西南夷。正月,使唐蒙通夜郎,置犍為郡,使司馬相如等通邛、筰、   
                                                       冉駹、斯榆,置十餘縣。

前127年漢武帝元朔二年   春,匈奴入上谷、漁陽。遣衛青等擊之,逐匈奴白羊、樓煩王,取河南地,
                                                       置朔方郡,用主父偃策,頒推恩令。

前124年漢武帝元朔五年   春,匈奴右賢王數侵擾朔方。遣衛青將三萬騎,護四將軍兵,又別遣兩將
                                                       軍,凡十余萬人擊之,大勝。

前123年漢武帝元朔六年   二月,大將軍衛青統六將軍擊匈奴。四月,複擊之。

前121年漢武帝元狩二年   三月,驃騎將軍霍去病將萬騎擊匈奴。夏,複與三將軍將三萬騎擊之。
                                                       秋,匈奴渾邪王殺休屠王,並其眾四萬餘人降漢。徙匈奴降者置五
                                                       屬國,各以都 尉監護之。

前119年漢武帝元狩四年   春,衛青、霍去病各將五萬騎分道擊匈奴。霍去病深入兩千餘裏,獲七萬      
                                                       餘級,封狼居胥山。是後,匈奴遠徙,漠南無王庭。初算緡錢,對賈人
                                                       按資產征  稅。收鹽鐵,設置鹽官、鐵官。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前118年漢武帝元狩五年    罷三銖錢,鑄五銖錢。

前115年漢武帝元鼎二年    張騫使匈奴還,西域始通於漢。此後,絲綢之路愈加暢通。

前114年漢武帝元鼎三年    下令告緡,楊可主其事。

前113年漢武帝元鼎四年    禁郡國鑄錢,改鑄新五銖錢,名“三官錢”。此後,五銖錢作為主要鑄幣,行
               用幾百年。

前112年漢武帝元鼎五年    四月,發兵十余萬擊南越。

前111年漢武帝元鼎六年    平南越。以其地為南海、蒼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   
                                                        崖、儋耳九郡。置常駐京師及城郊的屯騎、步兵、越騎、長水、
                                                        射聲、虎賁、胡騎七校尉,皆統于中壘校尉,合稱八校尉。

前110年漢武帝元封元年    桑弘羊主持推行均輸、平准。

前108年漢武帝元封三年    朝鮮尼谿相參殺朝鮮王衛右渠降漢, 置為樂浪、臨屯、玄菟、真番四
                                                        郡。

前106年漢武帝元封五年    設十三部刺史。冬,置朔方、交趾、冀、幽、並、兗、 徐、青、揚、  
                                                        荊、豫、益、涼等州,凡十三部,皆置刺史。

前105年漢武帝元封六年    以宗室女細君為公主,與烏孫王和親。

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    造《太初曆》,用夏正,以建寅月(正月)為歲首。貳師將軍李廣利領              
                                                        軍數萬擊大宛,無功而還。司馬遷開始撰修《史記》。

前102年漢武帝太初三年    李廣利再次西征,攻克大宛國都,從此大宛服屬漢朝。

前100年漢武帝天漢元年    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羈留匈奴十九年,仗漢節,以牧羊為生,不為屈服。

前98年漢武帝天漢三年   桑弘羊主持初行酒榷。

前95年漢武帝太始二年   中大夫白公奏穿渠引涇水,注渭水。依其議,渠成,名白渠。

前92年漢武帝征和元年   巫蠱事起。

前87年漢武帝後元二年   二月,武帝死。皇太子弗陵嗣位,是為漢昭帝劉弗陵。大司馬大將軍霍
                                                        光等受遺詔共領尚書事輔政。

前81年漢昭帝始元六年   召集郡國所舉賢良文學問民間疾苦,言者皆請罷鹽、鐵、酒酤、均輸
                                                        官,桑弘羊與之辯難,鹽鐵之議起後桓寬集論辯之辭為《鹽鐵論》。   
                                                        七月,詔罷郡國榷酤和關內鐵官。

前80年漢昭帝元鳳元年   燕王劉旦與上官桀等謀反,事發,旦自殺,桀等族誅。

前77年漢昭帝元鳳四年   遣平樂監傅介子至樓蘭,刺殺其王安歸,更立王弟尉屠耆,改國名為鄯善,
                                                        遷都扜泥城。

前74年漢昭帝元平元年   昭帝死,霍光等迎昌邑王劉賀嗣位,立二十七日被廢。七月, 迎武帝曾孫
                                                        詢嗣位, 是為漢宣帝劉詢。

前61年漢宣帝神爵元年   遣趙充國等將兵擊西羌,獲萬餘人。

前60年漢宣帝神爵二年   匈奴日逐王降漢。鄭吉為西域都護,治烏壘城。匈奴罷西域僮僕都
                                                        尉。匈奴單于遣使獻於漢。

前57年漢宣帝五鳳元年   七月,匈奴五單于爭立,國內大亂,分裂為東、西兩部。

前54年漢宣帝五鳳四年   正月,納大司農中丞耿壽昌奏言,令邊郡普遍設置常平倉。

前53年漢宣帝甘露元年   正月,匈奴呼韓邪單于及郅支單于各遣子入侍。

前51年漢宣帝甘露三年   正月,匈奴呼韓邪單于抵長安,覲見漢宣帝。 漢宣帝召集石渠閣會議,講
                                                        論五經異同。

前49年漢宣帝黃龍元年   十二月,宣帝死,皇太子奭嗣位,是為漢元帝劉奭。

前48年漢宣帝初元元年   置戊己校尉于車師,使管理屯田和防務。

前36年漢宣帝建昭三年   秋,西域都護甘延壽、副校尉陳湯等矯制發兵攻入康居,殺匈奴郅支單
                                                        于。
前33年漢宣帝竟甯元年      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以後宮女王嬙(字昭君)賜之,單于以為甯胡閼
                                                       氏。五月,元帝死。六月,皇太子驁嗣位,是為漢成帝劉驁。

前8年漢成帝綏和元年    四月置三公官,以大司馬驃騎將軍為大司馬,罷將軍官,御史大夫為大司
                                                       空,皆增俸如丞相。十二月,罷刺史,更置州牧。

前7年漢成帝綏和二年    三月,成帝死。四月,皇太子欣嗣位,是為漢哀帝劉欣。師丹建議,丞相孔                     
                                                        光等奏請限諸侯王下至吏民名田及奴婢數量,因貴戚近臣反對,未能
                                                        實行。
前5年漢哀帝建平二年    四月,罷大司空官,複置御史大夫,大司馬冠將軍號如故,罷州牧,複刺
                                                       史。

前1年漢哀帝元壽二年    五月,正三公官,分職。大司馬仍不以冠將軍,掌兵事;丞相為大司徒,掌
                                                       民事;御史大夫為大司空,掌水土事。六月哀帝死。中山王箕子嗣位,                  
                                                       更名衎, 是為漢平帝劉衎。太皇太后王氏臨朝,大司馬王莽秉政,百
                                                       官總己以聽。
1年漢平帝元始元年     二月,王莽進位太傅,加號“安漢公”。 封孔子後為褒成侯,追諡孔子為褒
              成宣尼公。

2年漢平帝元始二年     是歲,全國有戶一千二百二十三萬三千,口五千九百五十九萬四千九百七
                                                       十八,墾田八百二十七萬零五百三十頃。

4年漢平帝元始四年     王莽號“宰衡”,位上公。

5年漢平帝元始五年     十二月,王莽毒死平帝,居攝踐祚,稱“假皇帝”,民臣稱之為“攝皇帝”。

6年王莽居攝元年      三月,王莽立廣戚侯子嬰為皇太子,號“孺子”。

9年新始建國元年      王莽奪取西漢政權,改國號新正月,廢孺子劉嬰為定安公。四月,頒行王
                                                        田私屬之制。天下田,改名曰:王田,奴婢曰私屬,不准買賣。

10年新始建國二年       頒行五均六筦。

17年新天鳳四年        綠林赤眉起義爆發新市人王匡率饑民起義,據綠林山,後號“綠林軍”。

18年新天鳳五年        琅邪人樊崇率眾起義於莒,後號“赤眉軍”。

22年新地皇三年        劉縯、劉秀聚眾起事於舂陵。

23年新地皇四年        二月,綠林軍新市、平林部立劉玄為帝,建元更始。 六月,劉秀等大破新
                                                       莽軍于昆陽,是為“昆陽大戰”。九月,王莽被殺。

25年漢光武帝建武元年     東漢建立,六月,劉秀稱皇帝于鄗,建元建武,是為漢光武帝劉秀。十月,定      
                                                      都洛陽。

30年漢光武帝六年     十二月,減田租,三十稅一。

30年漢光武帝六年     十二月,減田租,三十稅一。

39年漢光武帝十五年    詔州郡檢核田數、戶口、年紀。

40年漢光武帝十六年    交趾麊泠縣雒將女征側與妹征貳起事,稱王。

42年漢光武帝十八年    罷州牧,置刺史。

43年漢光武帝十九年    伏波將軍馬援大破征側、征貳,嶺南悉定。

48年漢光武帝二十四年   十月,匈奴薁鞬日逐王自立為單于,是為南單于,率漠南八部歸降於漢,自
                                                        是匈奴分為南北。

49年漢光武帝二十五年   南匈奴單于遣使稱藩。烏桓大人郝旦等內屬,置烏桓校尉于上谷寧城,
                                                        以監護之。

51年漢光武帝二十七年   詔司空、司徒並去“大”,改大司馬為太尉。

56年漢光武帝建武中元元年 宣佈圖讖於天下,讖緯之學成為官方的統治思想。

57年漢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 正月,倭奴國來貢,漢賜以“漢倭奴國王”之印。二月,光武帝死,皇太子莊
             嗣位,是為漢明帝劉莊。是歲,全國有戶四百二十七萬零六百三十四,口
                                                        兩千一百萬七千八百二十

65年漢明帝永平八年    楚王劉英奉縑帛贖罪,詔還之,以助供養伊蒲塞。是為中國人崇信佛教
                                                        見於記錄之始。

73年漢明帝永平十六年   班超出使西域,竇固擊匈奴,至天山,取伊吾廬地,置宜禾都尉,因遣假司馬
                                                        班超使西域。西域與漢絕六十五年,至是複通。

75年漢明帝永平炟十八年  八月,明帝死,皇太子炟嗣位,是為漢章帝劉炟。

79年漢章帝建初四年    十一月,白虎觀會議。詔諸儒會于白虎觀,講論五經異同。

88年漢章帝章和二年    正月,章帝死,皇太子肇嗣位,是為漢和帝劉肇。

89年漢和帝永元元年    春,鄧訓大破諸羌,略定隴右。六月,竇憲大破北匈奴於稽落山,北匈奴單
                                                        于遣弟奉獻。

91年漢和帝永元三年    竇憲大破北單于于金微山,北單于遁,其弟於除鞬自立為單于,款塞請
                                                        降。十二月,複置西域都護。

92年漢和帝永元四年    和帝與宦官鄭眾定議,誅大將軍竇憲,眾以功封侯,是為宦官用權之始。

105年漢和帝永元十七年    和帝死,少子隆以皇太子嗣位,是為漢殤帝劉隆,皇太后鄧氏臨朝稱制。
                                                        蔡倫改造造紙術

106年漢殤帝延平元年    八月,殤帝死。迎清河王子祜嗣位,是為漢安帝劉祜。

123年漢安帝延光二年    以班勇為西域長史,率兵出屯柳中。

125年漢安帝延光四年    三月,安帝死,以北鄉侯劉懿嗣位。十月,懿死。十一月,中常侍孫程等擁
                                                       立廢太子濟陰王保,是為漢順帝劉保。

132年                                             張衡發明地動儀

144年漢順帝漢安三年    八月,順帝死。皇太子炳嗣位,是為漢沖帝劉炳,皇太后梁氏臨朝稱制。

145年漢沖帝永嘉元年    正月,沖帝死,大將軍梁冀立勃海王鴻子纘嗣位,是為漢質帝劉纘。

146年漢質帝本初元年    六月梁冀鴆殺質帝迎蠡吾侯劉志嗣位,是為漢桓帝劉志,皇太后梁氏仍臨
                                                       朝

159年漢桓帝延熹二年    八月,收梁冀大將軍印綬,冀及其妻皆自殺。

165年漢桓帝延熹八年    初令郡國有田者,按畝斂稅,每畝十錢。

166年漢桓帝延熹九年    黨錮事件發生。司隸校尉李膺等兩百餘人被稱為黨人,下獄考治,太尉陳
                                                       蕃被罷免。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國

167年漢桓帝延熹十年    十二月,桓帝死,皇太后竇氏迎解瀆亭侯劉宏嗣位元,是為漢靈帝劉宏,皇
                                                       太后臨朝稱制。

169年漢靈帝建寧二年    詔將黨人赦歸鄉里,禁錮終身,不得做官。十月,黨事獄起,党人妻、子徙
                                                       邊附從者錮及五屬。

175年漢靈帝熹平四年    三月,詔諸儒正五經文字,刻石立於太學門外,是為熹平石經。

176年漢靈帝熹平五年    詔州郡更考党人,門生、故吏、父子兄弟在位者皆免官禁錮,爰及五屬。

184年漢靈帝中平元年    二月,張角率眾起義,因義軍皆戴黃巾,故稱黃巾起義。大赦黨人。

189年漢靈帝中平六年    四月, 靈帝死。皇子辯嗣位,是為漢少帝劉辯。 八月,宦官殺大將軍何進,
              司隸校尉袁紹盡誅宦官。董卓帶兵入洛陽盡攬朝政。九月,董卓廢少
                                                       帝立陳留王劉協,是為漢獻帝劉協。

190年漢獻帝初平元年    正月,關東州郡起兵,推袁紹為盟主,討董卓。二月,董卓脅獻帝遷都長
                                                       安。

192年漢獻帝初平三年    四月,司徒王允等殺董卓。曹操在濟北誘降黃巾軍三十萬,號青州兵。

196年漢獻帝建安元年    曹操迎獻帝于許,開始許下屯田。

197年漢獻帝建安二年    袁術稱帝于壽春。

199年漢獻帝建安四年    袁紹消滅幽州公孫瓚,佔有幽、冀、青、並四州。

200年漢獻帝建安五年    十月,曹操破袁紹於官渡,是為官渡之戰。

204年漢獻帝建安九年    曹操平定河北後,頒佈戶調令,戶征絹兩匹、綿兩斤,稱戶調。

207年漢獻帝建安十二年   曹操出盧龍塞,遠征烏桓,烏桓敗績。

208年漢獻帝建安十三年   六月,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曹操進位丞相揮軍南下。孫權、劉      
                                                      備聯軍破曹軍於赤壁,是為赤壁之戰。

211年漢獻帝建安十六年   曹操自將兵進入關中,驅逐韓遂、馬超。劉璋遣軍議校尉法正至荊州
                                                       迎劉備,劉備入蜀。

215年漢獻帝建安二十年   曹操征降漢中張魯,統一北方。

216年漢獻帝建安二十一年  曹操進號魏王。

219年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  劉備從曹操手中奪得漢中,自立為漢中王。關羽攻樊城, 大破曹軍。 孫
                                                       權襲殺關羽,占荊州。

魏晉南北朝時期

220年魏文帝黃初元年    正月,曹操死,子丕襲爵,嗣為丞相。十月,曹丕稱帝,是為魏文帝曹丕,廢漢
               獻帝為山陽公,漢亡。建國號魏,都洛陽。魏吏部尚書陳群制定九品中正
                                                       制
221年蜀漢昭烈帝章武元年  劉備稱帝,是為漢昭烈帝劉備,國號漢,世稱蜀,都成都,以諸葛亮為丞相。
               劉備率兵東進,攻孫權。孫權接受魏國封號,稱吳王于武昌。

222年蜀漢昭烈帝章武二年  蜀軍出峽,與吳陸遜軍相持於夷陵,被火攻擊潰,是為夷陵之戰。 劉備敗
                                                       退至白帝城。吳國建立

223年蜀漢昭烈帝章武三年  劉備死,太子禪繼位,是為蜀後主劉禪,諸葛亮輔政。遣鄧芝使吳修好,共
                                                       抗曹軍。

224年魏文帝黃初五年    魏文帝攻吳,至廣陵,臨江而還。

225年蜀後主建興三年    諸葛亮平南中。

226年魏文帝黃初七年    魏文帝死,子叡繼位,是為魏明帝曹叡。吳交州刺史呂岱遣朱應、康泰出
                                                       使南海諸國。

227年蜀後主建興五年    諸葛亮率軍進駐漢中,上表請伐魏。

228年蜀後主六年      諸葛亮兵出祁山攻魏,魏破蜀先鋒馬謖于街亭。諸葛亮出散關攻陳倉,不
                                                       克
229年吳大帝黃龍元年    吳王孫權稱帝,是為吳大帝孫權,國號吳,遷都建業。

230年吳大帝黃龍二年    吳遣將軍衛溫、諸葛直率萬人船隊過海達夷洲(台灣)。

231年蜀後主建興九年    諸葛亮出祁山攻魏,造“木牛”運糧。

234年蜀後主建興十二年   諸葛亮由斜谷攻魏,屯五丈原,卒於軍。

237年吳大帝吳嘉禾六年   山越出山。吳將諸葛恪經過三年圍困,使十萬山越出山,其中得甲士四
                                                       萬。

238年魏明帝景初二年    司馬懿攻遼東,殺公孫淵于襄平。

239年魏明帝景初三年    魏明帝死,齊王芳即帝位,太尉司馬懿、宗室曹爽輔政。

241年魏齊王正始二年    魏鄧艾興淮南屯田,開渠三百餘裏,溉田兩萬頃。

249年魏齊王嘉平元年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殺曹爽、何晏,遂專魏政。

251年魏齊王嘉平三年    魏都督揚州諸軍事王淩於淮南起兵反司馬懿,兵敗被擒自殺。

252年吳大帝太元二年    孫權死,太子亮即位。

253年吳會稽王建興二年   吳孫峻殺諸葛恪,任丞相、大將軍,督中外諸軍事,專吳朝政。

254年魏齊王嘉平六年    魏司馬師廢曹芳,立高貴鄉公曹髦。

255年魏高貴鄉公正元二年  魏鎮東將軍毋丘儉在壽春起兵討司馬師,失敗被殺。

257年魏高貴鄉公甘露二年  魏征東大將軍諸葛誕起兵討司馬昭,次年失敗被殺。

258年蜀後主景耀元年    吳會稽王太平三年,蜀宦官黃皓開始擅權。吳丞相孫綝,廢孫亮為會稽
                                                      王,立孫休,是為吳景帝孫休,景帝殺孫綝。

260年魏高貴鄉公甘露五年  曹髦率軍討司馬昭失敗被殺,司馬昭立曹奐為帝,是為魏元帝曹奐。

263年魏元帝景元四年    司馬昭命鄧艾、鐘會攻蜀,後主降,蜀亡。

264年魏元帝咸熙元年    吳景帝永安七年,魏罷屯田官,諸典農官皆為郡守、縣令吳景帝死,孫皓
                                                       立

265年晉武帝泰始元年    西晉建立,魏亡。八月,司馬昭死,子司馬炎繼相國、晉王位。十二月廢
                                                       魏主,稱帝,是為晉武帝。司馬炎,國號晉,都洛陽。大封宗室諸王。

266年晉武帝泰始二年    晉罷農官,所統悉屬郡縣。至此,曹魏屯田前後七十年。

268年晉武帝泰始四年    扶南、林邑遣使至晉。

275年晉武帝咸甯元年    中原大疫,洛陽死者以萬數。

279年晉武帝咸寧五年    晉以賈充為大都督,大舉分道伐吳。

280年晉武帝太康元年    晉滅吳,統一全國。頒佈戶調式,包括占田課田制、戶調製和品官占田蔭
                                                       客制。戶調徵收時,按九品混通的原則。

281年晉武帝太康二年    汲郡戰國墓中《竹書紀年》等竹簡出土。

290年晉惠帝永熙元年    晉惠帝立,立賈充之女賈南風為皇后(賈後),武帝楊皇后父楊駿輔政。
                                                       以劉淵為匈奴五部大都督。

291年晉惠帝元康元年    賈後殺楊駿,又殺汝南王亮及楚王瑋;八王之亂開始。

296年晉惠帝元康六年    氐人齊萬年起兵於關中。

298年晉惠帝元康八年    關中連年饑荒,巴氐豪酋李特率流民入蜀。

299年晉惠帝元康九年    江統著《徙戎論》,提出將氐、羌等族徙離關中。

300年晉惠帝永康元年    趙王倫殺賈後。

301年晉惠帝永康二年    張軌據河西,求為涼州刺史。 趙王倫廢惠帝自立,齊王冏等起兵殺倫,惠
                                                       帝復位,冏專政。秦雍六郡流民起義爆發。 流民推李特為首,起兵於
                                                       綿竹,進攻成都。

303年晉惠帝太安二年    李特入成都,旋為益州刺史羅尚所殺。特侄李雄再攻下成都。 張昌、石
                                                      冰起義爆發。五月,張昌起義于安陸石岩山,後據江夏,攻襄陽,別帥石
                                                       冰東進

304年晉惠帝永安元年    李雄稱成都王,建成漢。匈奴劉淵在左國城即漢王位,建國號曰漢。十六
                                                       國開始。河間王顒將領張方逼惠帝西遷長安。

305年晉惠帝永興二年    張敏于曆陽起兵稱楚公,為陶侃所敗。

306年晉惠帝永興三年    東海王越將領祁弘挾惠帝還洛陽。惠帝中毒死,弟熾繼位,是為晉懷帝司
                                                      馬熾。八王之亂結束。並州饑荒,諸將率吏民就食冀州,號為乞活。

310年晉懷帝永嘉四年    劉淵死,太子和繼位。劉聰殺和自立。

311年晉懷帝永嘉五年    荊湘流民推杜弢為首,據長沙起義。 漢劉曜攻下洛陽,殺吏民三萬餘人                        
                                                      ,挾懷帝至平陽。
313年晉懷帝永嘉七年    劉聰殺懷帝,秦王司馬鄴在長安即位,是為晉湣帝司馬鄴。

315年晉湣帝建興三年    晉封拓跋猗盧為代王。

316年晉湣帝建興四年    匈奴攻佔長安,西晉結束

                                                       劉曜進兵關中,湣帝降,被送至平陽,西晉亡。

317年晉元帝建武元年    琅邪王司馬睿即晉王位,史稱東晉。祖逖北伐。

318年晉元帝太興元年    晉王睿稱帝,是為晉元帝司馬睿。劉聰病死,太子粲繼位,旋為靳准所殺,
                                                       漢亡。劉曜發兵攻准,自立為皇帝。

319年晉元帝太興二年    劉曜徙都長安,改國號趙,史稱前趙。石勒自稱趙王,定都襄國,史稱後
                                                       趙。

322年晉元帝永昌元年    王敦起兵武昌,攻入建康,還屯武昌,遙制朝政。 元帝憂憤死,明帝即位,王
             導輔政。

324年晉明帝太寧二年    明帝下令討伐王敦,敦以兄含為元帥攻建康,敦病死,兵眾潰散。

327年晉成帝鹹和二年    蘇峻、祖約之亂爆發。

329年晉成帝鹹和四年    後趙出兵攻佔上邽,殺太子熙,前趙亡。

330年晉成帝鹹和五年    東晉始行度田收租制,畝稅三升。後趙石勒稱帝。

335年晉成帝咸康元年    後趙遷都於鄴。

337年晉成帝咸康三年    鮮卑慕容皝稱燕王,建燕國,史稱前燕。

338年晉成帝咸康四年    鮮卑拓跋什翼犍繼代王位,建代,定法律。大成國李壽自立,改國號為
                                                       漢。

341年晉成帝咸康七年    晉詔王公以下至庶人皆正土斷、白籍。

347年晉穆帝永和三年    桓溫滅成漢。

349年晉穆帝永和五年    後趙石虎稱帝。謫戍涼州的東宮衛士十余萬人在高力督梁犢領導下于
                                                      雍城起義。

350年晉穆帝永和六年    冉閔滅後趙,自立為帝,國號大魏,史稱冉魏。

351年晉穆帝永和七年    苻健在長安稱天王、大單于,國號大秦,史稱前秦。

352年晉穆帝永和八年    前燕慕容皝滅冉魏,遂在薊稱帝。

354年晉穆帝永和十年    桓溫北伐前秦,軍至灞上,逼近長安,因缺糧退兵。

356年晉穆帝永和十二年   桓溫第二次北伐,入洛陽,留兵戍守而還。

357年晉穆帝升平元年    前秦苻堅即位,稱大秦天王,漢人王猛輔政。前燕遷都於鄴。

361年晉穆帝升平五年    桓溫派兵破燕軍,取許昌。

362年晉哀帝隆和元年    晉減田租,畝收二升。

364年晉哀帝興寧二年    庚戌土斷。晉大閱戶口,令所在土斷。

369年晉廢帝太和四年    桓溫率軍五萬北伐前燕,至枋頭糧盡撤退大敗。

370年晉廢帝太和五年    前秦滅前燕。

376年晉孝武帝太元元年   前秦滅前涼、滅代。晉廢度田收租之制,王公以下口稅米三斛,在役者
                                                       免。
377年晉孝武帝太元二年   晉建北府兵。

383年晉孝武帝太元八年   晉秦肥水之戰,前秦大敗,內部分崩。晉增收口稅米,每口五石。

384年晉孝武帝太元九年   鮮卑慕容垂在滎陽稱燕王,後燕始此。慕容泓稱濟北王,西燕始此。羌族
                                                       姚萇在渭北起兵,稱萬年秦王,史稱後秦。後燕慕容垂定都中山。

385年晉孝武帝太元十年   西燕慕容沖稱帝,入長安。乞伏國仁自稱大單于,築勇士城為都,史稱西
                                                       秦

386年晉孝武帝太元十一年  鮮卑拓跋珪稱代王,都盛樂,改稱魏,北魏始此。後秦姚萇入長安,稱帝。
                                                       呂光稱涼州牧、酒泉公,都姑臧,後涼始此。

394年晉孝武帝太元十九年  後燕慕容垂攻破長子,殺慕容永,西燕亡。 前秦苻登為後秦姚興所殺,前
                                                       秦亡。

395年晉孝武帝太元二十年  北魏在參合陂大敗後燕。

397年晉安帝隆安元年    鮮卑禿發烏孤稱西平王,築廉川堡為都,南涼始此。

398年晉安帝隆安二年    北魏天興元年,慕容德自立為燕王,史稱南燕。 拓跋珪遷都平城,稱帝,
                                                       是為魏道武帝拓跋珪。

399年晉安帝隆安三年    晉徵發浙東諸郡免奴為客者為兵,引起反對,孫恩起義爆發。名僧法顯從
                                                       長安出發,西行往天竺求經。

400年晉安帝隆安四年    李暠自稱涼公,都敦煌,西涼始此。

401年晉安帝隆安五年    沮渠蒙遜殺段業,自稱涼州牧,史稱北涼。後秦姚興迎鳩摩羅什至長安。

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    孫恩攻臨海,敗死。妹夫盧循繼統其眾。

403年晉安帝元興二年    桓玄廢晉安帝,自稱帝,國號楚。後涼降于後秦。

404年晉安帝元興三年    劉裕自京口起兵討桓玄,玄挾安帝還江陵,後敗死。

405年晉安帝義熙元年    劉毅破江陵,迎安帝還建康。

407年晉安帝義熙三年    赫連勃勃稱大夏天王,夏始此。

409年晉安帝義熙五年    後燕亡。馮跋建立北燕。劉裕北伐南燕,圍廣固。

410年晉安帝義熙六年    劉裕破廣固,南燕亡。盧循、徐道覆北進,攻長沙、豫章等郡,進逼建康,
                                                       為劉裕所敗。

411年晉安帝義熙七年    盧循敗死,至此,孫恩、盧循起義遂告結束。

412年晉安帝義熙八年    法顯航海回國,次年至建康,著有《佛國記》。

413年晉安帝義熙九年    劉裕主持“義熙土斷”。

414年晉安帝義熙十年    西秦襲取樂都,禿發傉檀降,南涼亡。

417年晉安帝義熙十三年   劉裕北伐入長安,後秦亡。

418年晉安帝義熙十四年   赫連勃勃陷長安,稱帝。

420年宋武帝永初元年    劉裕廢晉恭帝自立,是為宋武帝劉裕,國號宋,史稱劉宋,南朝始此。

421年宋武帝永初二年    宋武帝死,太子義符立,是為宋少帝劉義符。 北涼沮渠蒙遜攻破敦煌,西
                                                       涼國亡。

423年北魏太武帝泰常八年  北魏太武帝信用道士寇謙之,于平城起天師道場,道教大盛。 魏築長城,
                                                       東西二千餘裏,以防柔然。

424年宋少帝景平二年    宋少帝被廢殺,宜都王劉義隆立,是為宋文帝劉義隆。

431年宋文帝元嘉八年    夏滅西秦,北魏攻夏,夏主赫連定西遷,為吐谷渾所俘送魏,夏亡。

436年北魏太武帝太延二年  北魏滅北燕。

439年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  魏太武帝拓跋燾滅北涼,北魏統一北方,十六國結束,北朝始此。

444年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五年   太武帝禁私養沙門、巫覡,不得私立學校。

445年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六年   蓋吳起義。

446年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   太武帝納崔浩言,禁佛教,毀經像、塔寺,坑殺僧人。

449年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十年   太武帝大破柔然,收人戶畜產百余萬,柔然從此衰落。

450年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一年  太武帝以修史“暴揚國惡”的罪名,殺司徒崔浩。 太武帝率大軍南
               進瓜步,揚言渡江,建康大震。

453年宋文帝元嘉三十年   太子劭殺宋文帝自立。劉駿立為孝武帝,殺劭。

457年宋孝武帝大明元年   宋實行土斷,流寓之人編入當地戶籍。

460年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  柔然攻高昌,以闞伯周為高昌王,高昌稱王始此。雲岡石窟約從本年起開
                                                       鑿至太和十八年完成。

462年宋孝武帝大明六年   祖沖之奏上《大明曆》。

465年北魏文成帝和平六年  魏獻文帝即位,十二歲,丞相乙渾專權。

466年北魏獻文帝天安元年  馮太后臨朝稱制,立郡學,置博士、助教、生員。

471年北魏獻文帝皇興五年  太子拓跋宏即位,是為孝文帝。

476年北魏孝文帝延興六年  魏馮太后稱太皇太后,再次臨朝稱制。

479年齊高帝建元元年    蕭道成迫宋順帝禪位,宋亡。道成稱帝,是為齊高帝蕭道成,國號齊。

482年齊高帝建元四年    齊高帝死,太子賾即位,是為齊武帝蕭賾。

484年北魏太和八年     魏始“班祿”,每戶增調帛三匹、穀二斛九鬥,以供百官之祿;另增調外帛
              二匹。給祿之後,贓滿一匹者死。

485年齊永明三年      北魏太和九年,唐寓之暴動,北魏頒行均田制。

486年齊永明四年      北魏太和十年,唐寓之攻佔錢塘,稱帝,國號吳,改宗主督護為三長制。

494年北魏太和十八年    孝文帝發平城,遷都洛陽。詔禁士民胡服。 洛陽龍門石窟約從本年起開      
                                                       鑿

495年北魏太和十九年    魏禁在朝廷講鮮卑語;禁遷洛代人還葬北方。  在洛陽立國子、太
                                                      學、四門、小學。

496年北魏太和二十年    魏定族姓,改拓跋氏為元氏;其餘鮮卑諸姓均改為漢姓。 鮮卑八姓與漢
                                                      四大姓同等。

497年北魏太和二十一年      高昌王馬儒為部下所殺,立麹嘉為王。高昌麹氏政權始此。

500年齊永元二年      雍州刺史蕭衍在襄陽起兵。 祖沖之死,生前首次把圓周率準確數值推算
                                                       到小數點後七位數。

501年齊永元三年      齊南康王寶融在江陵即位,是為和帝。蕭衍入建康。

502年梁天監元年      蕭衍為梁公、梁王,殺齊明帝諸子,稱帝,是為梁武帝蕭衍,國號梁,齊亡。

506年梁天監五年      梁魏大戰。

507年梁天監六年      範縝發表《神滅論》。

515年北魏延昌四年     孝明帝立,胡太后臨朝稱制。

516年梁天監十五年     梁築浮山堰城引淮水灌壽陽。秋,堰壞,沿淮城戍村落十余萬口漂流入海。

523年北魏正光四年     懷荒鎮民起義。破六韓拔陵率沃野鎮兵民起義,殺鎮將,六鎮起義始此。

528年北魏武泰元年     爾朱氏之亂。

531年北魏普泰元年     高歡起兵討爾朱氏,立元郎為帝,是為後廢帝。

532年北魏二年       高歡廢節閔帝及後廢帝,立元修為帝,是為孝武帝,自為大丞相。

534年北魏永熙三年     高歡舉兵向洛陽,孝武帝奔關中,依宇文泰。高歡入洛陽,立元善見為帝,
                                                       是為東魏孝靜帝,魏從此分東西。東魏遷都於鄴。閏十二月,宇文泰
                                                       毒殺孝武帝,立元寶炬為帝,是為西魏文帝,都長安。

535年西魏大統元年     西魏丞相宇文泰定新制二十四條。蘇綽制定公文格式及計帳、戶籍之
                                                       法。

541年西魏大統七年     宇文泰頒佈六條詔書。

547年東魏武定五年     東魏高歡死,子澄嗣。孝靜帝被澄幽禁。楊衒之撰《洛陽伽藍記》。

548年梁太清二年      侯景之亂。侯景于壽陽起兵反梁,渡江直入建康,圍台城。

549年梁太清三年      侯景陷台城,梁武帝蕭衍死,侯景立蕭綱為帝,是為簡文帝。

550年北齊天保元年     西魏大統十六年高洋廢東魏孝靜帝自立,是為齊文宣帝高洋,國號齊,都
                                                       鄴,史稱北齊。北齊始立九等之戶。西魏宇文泰創立府兵制。

551年梁大寶二年      侯景廢簡文帝,立蕭棟,又廢棟自立,國號漢。

552年梁承聖元年      王僧辯、陳霸先克建康,侯景東逃。蕭繹在江陵即位,是為梁元帝。

553年西魏廢帝二年     西魏攻佔益州。

554年西魏恭帝元年     西魏陷江陵。

555年梁紹泰元年      蕭詧在江陵稱帝,稱藩西魏,史稱後樑。

556年西魏恭帝三年     西魏仿《周禮》建六官。 宇文泰死,世子覺嗣,侄護統理軍國事,歲末宇
                                                       文護迫魏恭帝禪位,西魏亡。

557年北周孝閔帝元年    梁太平二年,宇文覺稱天王,是為孝閔帝,北周建國。宇文護廢覺,立宇文
                                                       毓為天王,是為明帝。陳霸先代梁稱帝,是為陳高祖陳霸先,國號陳。

560年北周武成二年     宇文護廢明帝,立宇文邕為帝,是為周武帝宇文邕。

561年北周保定元年     北周上番服役由八番改為十二番。

564年北齊河清三年     北齊頒新律令。又重新頒佈均田令。

574年北周建德三年     周武帝禁佛、道兩教,毀經、像,命沙門、道士還俗。

575年北周四年       周大舉攻齊,連戰皆捷,旋退。

577年北周六年       周武帝率兵入鄴,北齊亡。

579年北周大成元年     周宣帝傳位於太子闡,是為靜帝。

580年北周大象二年     楊堅總攬國政,先後平定起兵反抗他的相州總管尉遲迥、鄖州總管司
                                                       馬消難、益州總管王謙難。

隋朝時期


581年隋文帝開皇元年    二月,楊堅稱帝,是為隋文帝楊堅,國號隋,建都長安。鑄五銖錢,統一錢
                                                       幣。頒行《開皇律》。

582年隋文帝開皇二年    于長安故城東南營建新都大興城。頒均田及租調新令。

583年隋文帝開皇三年    遷都大興城。隋軍敗突厥,突厥分裂為東、西兩部。廢郡,行州縣二級
                                                       制。

584年隋文帝開皇四年    鑿廣通渠。

585年隋文帝開皇五年    詔諸州置社倉。東突厥沙缽略可汗稱臣于隋,南遷入塞。

588年隋文帝開皇八年    十一月,以晉王廣為統帥,伐陳。

589年隋文帝開皇九年    隋統一南北方正月,隋軍克建康,俘陳叔寶,陳朝亡。廢行台,置並、揚、
                                                       益、荊四總管府

590年隋文帝開皇十年    詔府兵入州縣戶籍。令丁男年五十,免役收庸。

599年隋文帝開皇十九年   東突厥突利可汗內附,隋以其為啟民可汗,築大利城處其部落。

600年隋文帝開皇二十年   廢太子楊勇,改立楊廣為太子。日本使者小野妹子抵隋。

604年隋文帝仁壽四年       七月,文帝去世,太子廣繼位,是為隋煬帝楊廣。是歲,除婦人、奴婢、部
                                                       曲之課。

605年隋煬帝大業元年    開始開通大運河。營建東都。開通濟渠。疏浚邗溝。

606年隋煬帝大業二年    遷都洛陽。

607年隋煬帝大業三年    遣羽騎尉朱寬、海師何蠻使流求。頒《大業律》。改州為郡,改部分台、
               省、府、寺官名。煬帝北巡至榆林,啟民可汗來朝。
608年隋煬帝大業四年    開永濟渠。

609年隋煬帝大業五年    煬帝親征吐谷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伊吾吐屯設內附,以
                                                       其地置伊吾郡。高昌王麴伯雅朝見煬帝於張掖。
              大索貌閱 全國郡一百九十;縣一千二百五十五;戶八百九十萬餘,口四
                                                      千六百余萬。

611年隋煬帝大業七年    隨末農民起義開始,山東長白山農民爆發叛亂。帝將攻高麗,集百萬大軍
                                                       於涿郡,又強征百萬民夫運糧械。鄒平民王薄起義於長白山。劉霸
                                                       道、孫安祖、竇建德、張金稱、高士達、翟讓、杜伏威 等相繼起
                                                       義,隋末農民起義爆發。

612年隋煬帝大業八年    二月,煬帝渡遼水,一征高麗。七月,戰敗,撤兵。

613年隋煬帝大業九年    四月,煬帝二征高麗,圍遼東城,不下。六月,楊玄感起兵反煬帝于黎陽,
                                                       圍逼東都,煬帝被迫撤兵。八月,玄感兵敗被殺。

614年隋煬帝大業十年    煬帝三征高麗。高麗遣使請和,煬帝撤兵。

615年隋煬帝大業十一年   八月,煬帝北巡,為東突厥始畢可汗圍困于雁門。九月,解圍,還東都。

616年隋煬帝大業十二年   煬帝幸江都宮,以越王侗等留守洛陽。李密加入瓦崗軍。瓦崗軍大
                                                       敗隋將張須陀于滎陽。

617年隋煬帝大業十三年   翟讓推李密為魏公,據洛口。四月,瓦崗軍進逼東都,與王世充相持。五
                                                        月,李淵起事于晉陽,七月,進軍關中,十一月,攻佔長安,立代王侑為
                                                       帝。

唐朝時期


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    唐朝建立,隋朝滅亡三月,江都兵變,推宇文化及為首,殺煬帝,立秦王浩為
                                                       帝,引眾西返關中。五月,李淵廢隋恭帝侑,稱帝,國號唐,是為唐高祖
                                                       李淵。隋朝亡。東都群臣立越王侗,改元皇泰,史稱皇泰主。九月,李
                                                       密為王世充所敗,降唐。宇文化及殺楊浩,稱帝于魏縣,國號許。十一
                                                       月,竇建德定都樂壽,國號夏。

619年唐高祖武德二年    二月,初定租庸調法。四月,王世充廢皇泰主,稱帝,國號鄭。

621年唐高祖武德四年    七月,竇建德被殺于長安,部將劉黑闥複起義于河北,年,起義失武德六
                                                       敗。

623年唐高祖武德六年    三月,唐詔分天下戶為上、中、下三等。八月,杜伏威餘部在輔公祏率領
                                                       下起義,國號宋,都丹陽。

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    四月,唐頒行《武德律》及均田、租庸調法。

626年唐高祖武德九年    六月,李世民伏兵玄武門,殺太子建成及齊王元吉。八月,李世民即位,是
                                                      為唐太宗李世民。東突厥深入,逼長安,唐太宗親臨渭水與頡利可汗
                                                       結便橋之盟,突厥退兵。

627年唐太宗貞觀元年    玄奘西行取經,分全國為十道。

627年-649年 貞觀之治

628年唐太宗貞觀二年    詔各地置義倉。薛延陀首領夷男受唐封為真珠毗伽可汗,建汗庭於漠
                                                       北。

629年唐太宗貞觀三年    松贊干布即吐蕃贊普位。

630年唐太宗貞觀四年    李靖俘頡利可汗,東突厥亡。日本遣唐使抵唐。

635年唐太宗貞觀九年    各鄉置鄉長。詔天下戶分九等。李靖大破吐谷渾,其主慕容伏允及子
                                                       先後為左右所殺,唐立伏允孫諾曷缽為可汗。景教僧侶阿羅本將景
                                                       教傳入唐。東突厥阿史那社爾附唐。
636年唐太宗貞觀十年    府兵軍府改名折沖府,以折沖都尉為長,果毅都尉為副。

637年唐太宗貞觀十一年   頒貞觀律令格式。

638年唐太宗貞觀十二年   高士廉等撰《氏族志》成,又稱《貞觀氏族志》。

640年唐太宗貞觀十四年   八月,侯君集克高昌,唐以其地置西州。九月,置安西都護府於交河城,置
                                                       庭州于可汗 浮圖城。

641年唐太宗貞觀十五年   文成公主入吐蕃,與松贊干布和親。

642年唐太宗貞觀十六年   魏王李泰等撰《括地志》成。

645年唐太宗貞觀十九年   玄奘取經還,抵長安。太宗征遼東,無功而還。鐵勒九姓大首領率眾降
                                                       唐。《大唐西域記》成書。

647年唐太宗貞觀二十一年  于鐵勒諸部置羈縻州府。

648年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  黠戛斯內附,唐置堅昆都督府。 唐赴天竺使者王玄策俘摩揭陀國王阿羅
                                                      那順而歸。契丹內附,唐置松漠都督府。奚內附,唐置饒樂都督府。
                                                      阿史那社爾平龜茲,唐始置安西四鎮。

649年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  五月,太宗去世。六月,太子治即位,是為唐高宗李治。是歲,蒙舍詔首領
                                                      細奴邏建大蒙國,自稱奇嘉王,遣使入貢于唐。

651年唐高宗永徽二年     瑤池都督阿史那賀魯叛唐,統西突厥十姓之地。 大食第三任哈裏發奧
                                                      斯曼遣使來唐,唐與大食的官方聯繫始此。唐頒《永徽律》。

653年唐高宗永徽四年    長孫無忌等撰修《律疏》成。睦州女子陳碩真起義自稱文佳皇帝不久
                                                      失敗

655年唐高宗永徽六年    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為皇后。

656年唐高宗顯慶元年      《五代史志》(即《隋書》諸志)修成。

657年唐高宗顯慶二年    蘇定方擒阿史那賀魯,西突厥亡。唐以其地分置崑陵、濛池二都護府,並
                                                      隸安西都護。

659年唐高宗顯慶四年    詔改《貞觀氏族志》為《姓氏錄》。 頒《新修本草》,此為世界上第一
                                                       部官修藥典。

660年唐高宗顯慶五年    蘇定方破百濟,擒其王。

661年唐高宗龍朔元年    以薩珊朝波斯王子卑路斯為波斯都督府都督。

663年唐高宗龍朔三年    吐谷渾為吐蕃所破,其可汗諾曷缽率眾內附,居於涼州。

668年唐高宗總章元年    高麗內亂,唐遣李勣等攻滅之,俘其王高藏,以其地置安東都護府。

670年唐高宗咸亨元年    吐蕃陷龜茲撥換城,唐廢安西四鎮。

671年唐高宗鹹亨二年    義淨自廣州浮海赴天竺學佛學。

679年唐高宗調露元年    裴行儉平西突厥阿史那匐延都支,重建安西四鎮,以碎葉代焉耆。

682年唐高宗永淳元年    後突厥骨咄祿崛起,回紇受其壓迫,西徙甘、涼二州之間。

683年唐高宗弘道元年    高宗去世,太子顯即位,是為中宗,武則天執政。

684年唐中宗嗣聖元年    二月,中宗被廢,弟李旦立,是為睿宗,武則天執政。九月,徐敬業於揚州
                                                       起兵反武則天,三個月後兵敗被殺。

686年武則天垂拱二年    唐軍為吐蕃所敗,安西四鎮再度失守。

687年武則天垂拱 三年   唐大將黑齒常之敗後突厥骨咄祿于黃花堆。

690年周武則天天授元年   武則天廢睿宗,稱帝,改國號為周。

692年周武則天長壽元年   武則天遣王孝傑等大破吐蕃,奪回安西四鎮。

694年周武則天延載元年   摩尼教由波斯人佛多誕傳入唐。

696年周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   契丹李盡忠與孫萬榮等叛唐,陷營州,攻略河北諸州。唐詔山東近邊
                                                      諸州置武騎團兵,以禦契丹。

698年周武則天聖曆元年   置武騎團兵于河南、河北,以抗禦突厥靺鞨首領大祚榮建“震國”于東
                                                       牟山、奧婁河。

699年周武則天聖曆二年   突騎施首領烏質勒遣子朝唐。

8世紀前期     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權 以渤海為號

同一時期       南詔首領皮羅閣合併六詔為南詔

8世紀中期 骨力裴羅統一回紇

702年周武則天長安二年   始置武舉。分安西都護府天山以北之地為北庭都護府,治庭州,轄西突厥
                                                      十姓部落。

703年周武則天長安三年   遣使括戶。

705年唐中宗神龍元年    正月,張柬之、崔玄暐等人發動政變,殺張易之、張昌宗,逼武則天退位,
                                                       複立中宗李顯。二月,複國號唐。

706年唐中宗神龍二年    唐與吐蕃首次會盟。

707年唐中宗神龍三年    七月,太子李重俊發動政變,失敗被殺。

709年唐中宗景龍三年    金城公主和親于吐蕃贊普棄隸縮贊。

710年唐中宗景龍四年    六月,中宗去世,韋後臨朝,立子重茂為帝。 睿宗子隆基與太平公主
                                                       發動政變,殺韋後及安樂公主,逼重茂遜位,擁立睿宗。劉知幾撰成
                                                     《史通》。

712年唐玄宗開元元年    八月,李隆基即位,是為唐玄宗李隆基。

713年唐玄宗開元二年    以河北諸州刺史統領團結兵。以靺鞨大祚榮所部為忽汗州,大祚榮為都
                                                       督,封渤海郡王,其地始專稱渤海。
713年-741年  開元之治

721年唐玄宗開元九年    令監察禦史宇文融主持括戶。

722年唐玄宗開元十年    吐蕃奪小勃律九城,小勃律首領沒謹忙聯合唐軍大破吐蕃,唐封沒謹為小
              勃律王。
723年唐玄宗開元十一年   納張說建議,募兵宿衛,號“長從宿衛”。 改政事堂名為“中書門下”,置
              堂後五房。

724年唐玄宗開元十二年   僧一行製成銅黃道遊儀。

725年唐玄宗開元十三年   長從宿衛改稱彍騎。一行與梁令瓚製成銅鑄水運渾儀。南宮說等人以
                                                      一行之術實測子午線1°之長。

733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  改全國十道為十五道,各置採訪處置使。

734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  以裴耀卿為江淮、河南都轉運使,於運河沿線置倉,分段轉運江淮倉米。
              唐蕃會盟於赤嶺,各樹界碑。

737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  募諸色征行人及客戶為長征健兒。 定令一千五百四十六條,共二十七篇
                                                       三十卷,是為《開元二十五年令》。

738年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  封南詔皮羅閣為雲南王,賜姓名為蒙歸義。《唐六典》成書。

742年唐玄宗天寶元年    全國兵數為五十七萬四千名,邊兵占四十九萬。

744年唐玄宗天寶三載    葛邏祿、回紇兩部敗拔悉密部頡跌伊施可汗。回紇部骨力裴羅自稱骨
                                                       咄祿毗伽闕可汗。

745年唐玄宗天寶四載    後突厥為回紇所滅。玄宗敕改波斯(景教)寺為大秦寺。

746年唐玄宗天寶五載    敕天下度僧尼,並令祠部給牒。封回紇骨力裴羅為奉義王、懷仁可汗。

747年唐玄宗天寶六載    八月,安西四鎮節度副使高仙芝破小勃律。

749年唐玄宗天寶八載    詔停折沖府上下魚書,府兵制廢。隴右節度使哥舒翰攻拔吐蕃石堡城。

750年唐玄宗天寶九載    安祿山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安西節度使高仙芝襲破石
                                                       國。南詔背唐,附吐蕃。

753年唐玄宗天寶十二載   十二月,鑒真抵日本。

754年唐玄宗天寶十三載   唐相楊國忠徵兵全國,令劍南節度留後李宓進攻南詔,大敗於太和城。是
                                                       歲全國戶九百零六萬九千一百五十四,為唐朝之盛。

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載   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唐詔令軍事要衝置防禦使。十二月,叛軍陷洛
                                                       陽。唐監軍邊令誠奉詔殺封常清、高仙芝於軍中。吐蕃贊普棄松
                                                       德贊即位。
755年-763年  安史之亂

756年唐玄宗天寶十五載   正月,安祿山稱帝於洛陽,國號燕。六月,叛軍陷潼關。玄宗奔蜀,至馬嵬
                                                       驛軍士嘩變,殺楊國忠,玄宗被迫縊殺楊貴妃。太子李亨走靈武,叛
                                                       軍攻陷長安。七月,李亨即位于靈武,是為肅宗。

757年唐肅宗至德二載    正月,安祿山為其子安慶緒所殺。九月,唐軍與回紇軍克長安。十月唐軍
                                                      克洛陽,安慶緒逃往鄴郡。置左右神武軍,至此北衙始有六軍。

758年唐肅宗乾元元年    唐以魚朝恩為觀軍容使,總監郭子儀等九節度使大軍數十萬,圍安慶緒於相
              州(鄴郡)。置度支、鹽鐵、都團練使;廢採訪使,更置觀察使。
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    三月,史思明增援安慶緒,敗九節度使兵于鄴城,旋殺慶緒,還范陽,四月,自
               稱大燕皇帝,九月,攻佔洛陽。

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    三月,史思明為其子史朝義所殺。

762年唐肅宗寶應元年    四月,玄宗肅宗相繼去世。張惶後謀立越王係,宦官李輔國、程元振幽禁張
              皇后,殺越王係,擁立太子李豫,是為唐代宗李豫。八月,浙東袁晁起義。

763年唐肅宗二年      唐代宗廣德元年正月,史朝義自縊,餘黨降唐,安史之亂結束。十月,吐蕃
                                                      攻占長安十餘日,代宗奔陝州。十二月,代宗返長安,神策軍扈從,入為
                                                      禁軍。

764年唐代宗廣德二年    始稅青苗地頭錢。吐蕃取涼州。

766年唐代宗大曆元年    吐蕃取甘州、肅州。唐河西節度使徙治涼州。南詔王閣羅鳳立《南詔
                                                       德化碑》於其都太和城。

776年唐代宗大曆十一年   吐蕃取瓜州。

779年唐代宗大曆十四年   五月,代宗去世,太子李適即位,是為唐德宗李適。

780年唐德宗建中元年    正月,廢租庸調製,行兩稅法,時全國土戶一百八十萬;客戶一百三十
                                                       萬。

780年唐德宗建中元年    正月,廢租庸調製,行兩稅法,時全國土戶一百八十萬;客戶一百三十
                                                       萬。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    正月,成德李惟嶽、淄青李正己、魏博田悅三鎮叛唐。二月,山南東道梁
                                                       崇義亦叛。六月,唐以淮西節度使李希烈討梁崇義。

791年唐德宗建中七年    吐蕃攻佔西州。

794年唐德宗建中十年    異牟尋與吐蕃絕,聯合唐軍敗吐蕃,受唐封為南詔王。

796年唐德宗建中十二年   六月,置左右神策軍護軍中尉,以宦官為之。

801年唐德宗建中十七年   賈耽繪《海內華夷圖》,撰《古今郡國縣道四夷述》成。 杜佑撰《通
                                                       典》成驃國王子舒難陀率樂隊及舞蹈家抵長安。

804年唐德宗建中二十年   日本學問僧空海抵長安留學。

805年唐德宗建中二十一年  正月,德宗去世,子李誦繼立,是為順宗。八月,宦官俱文珍、節度使韋皋
                                                       等逼順宗讓位于太子純,改元永貞,是為唐憲宗李純,史稱“永貞內
                                                       禪”。二王八司馬被貶,革新失敗。

807年唐憲宗元和二年    李吉甫撰《元和國計簿》成。總計全國方鎮四十八,州府二百九十五,縣
                                                       一千四百五十三;每歲,國家財賦倚辦止于東南八道四十四九州,一
                                                       百十四萬戶,比天寶稅戶四分減三。

808年唐憲宗元和三年      牛僧孺、李宗閔等應直言極諫科,指陳時政,宰相李吉甫惡之,貶主考官,
                                                     抑牛僧孺等人,啟牛李黨爭之端。 沙陀朱邪盡忠背吐蕃附唐,中途被
                                                     執殺,子執宜率餘眾至靈州,唐置其於鹽州,以執宜為陰山都督府兵馬            
                                                     使。

812年唐憲宗元和七年    魏博節度使田季安卒,軍中擁立田興,田興歸命於朝。

813年唐憲宗元和八年    李吉甫撰《元和郡縣圖志》成。

814年唐憲宗元和九年    淮西節度使吳少陽卒,子元濟自領軍務。唐發諸道兵討之。

815年唐憲宗元和十年    裴度為相,繼續討伐淮西。

817年唐憲宗元和十二年   十月,唐鄧隨節度使李愬雪夜襲蔡州,擒吳元濟,淮西平。

818年唐憲宗元和十三年   發五道兵討淄青李師道。

819年唐憲宗元和十四年   平定淄青,成德、盧龍兩鎮節度使自請入朝,藩鎮割據局面暫時平定。

820年唐憲宗元和十五年   正月,憲宗為宦官陳弘志等所殺,子李恒即位,是為穆宗。

821年唐穆宗長慶元年    盧龍、成德二鎮複叛。

822年唐穆宗長慶二年    魏博鎮叛,河北三鎮又恢復獨立狀態。

823年唐穆宗長慶三年    唐蕃會盟碑立。

824年唐穆宗長慶四年    正月,穆宗去世,子李湛立,是為敬宗。

826年唐敬宗寶曆二年    十月,敬宗為宦官劉克明等所殺,弟李昂立,是為文。

829年唐文宗大和三年    南詔攻佔成都,掠男女工匠數萬而去。

835年唐文宗大和九年    十一月文宗與李訓、鄭注等謀殺宦官失敗,宦官大殺朝臣,史稱甘露之
                                                       變。

837年唐文宗開成二年    新羅在唐留學生達二百餘人。

838年唐文宗開成三年    日僧圓仁來唐求法。

840年唐文宗開成五年    正月文宗去世,弟李炎立,是為唐武宗李炎。回鶻為黠戛斯所滅。回鶻族
                                                       人被迫遷徙:其西遷葛邏祿者與鄰近部落建哈剌汗國;西南遷西
                                                       州、龜茲者稱西州或高昌回鶻。西遷甘州者稱甘州回鶻,亦有南
                                                       遷附唐及遷入吐蕃者

844年唐武宗會昌四年    平定澤潞劉稹之叛,史稱會昌伐叛。

845年唐武宗會昌五年    武宗下令廢佛,同時罷薩寶府、禁毀祆教、景教、摩尼教祠寺,僧徒並令
                                                       還俗。史稱會昌廢佛。

846年唐武宗會昌六年    三月武宗去世,皇叔李忱立,是為宣宗。李德裕罷相,從此牛党當權,牛李
                                                       黨爭結束。

848年唐宣宗大中二年    張議潮率沙州人民起義,逐吐蕃守將,自攝州事,遣使上表唐朝廷。

851年唐宣宗大中五年    八月,張議潮兄議潭入朝,獻沙、瓜等十一州圖籍。宣宗以議潮為歸義軍
                                                       節度使。

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   八月宣宗去世,子李漼即位,是為懿宗。十二月浙東民裘甫起義佔領象
                                                       山。

860年唐懿宗咸通元年    二月,裘甫攻佔剡縣,自稱天下都知兵馬使,改元羅平,鑄印曰天平。八月
                                                       起義失敗,裘甫被殺。

863年唐懿宗鹹通四年    南詔攻佔交趾。

868年唐懿宗鹹通九年    七月,徐州戍卒龐勳起義于桂州,卷旗北歸。十月龐勳攻佔徐州。王階刻
                                                       印《金剛經》,此為現存所標年代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869年唐懿宗鹹通十年    九月,龐勳戰敗犧牲,起義失敗。

873年唐懿宗鹹通十四年   七月,懿宗去世,子李儇立,是為僖宗。

875年唐僖宗乾符二年    年初,王仙芝與尚讓等起義於長垣,仙芝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兼海內諸
                                                       豪都統”。五月,黃巢起義於冤句,以應仙芝。

875年-884年  唐末農民戰爭

876年唐僖宗乾符三年    王仙芝、黃巢分兵作戰。

878年唐僖宗乾符五年    二月,王仙芝戰死于黃梅,尚讓引余眾與黃巢匯合,推黃巢為黃王,號“沖天
              大將軍”。是歲,義軍受阻,遂揮師南下,由浙趨閩。

879年唐僖宗乾符六年    九月,黃巢攻佔廣州。冬,義軍大舉北伐。

880年唐僖宗廣明元年    十一月義軍克東都。十二月僖宗與宦官田令孜等奔蜀,義軍入長安,黃巢
                                                       稱帝,號大齊。沙陀李克用兵逼晉陽後為唐軍所敗,與其父李國昌逃
                                                       入韃靼。

881年唐僖宗中和元年    唐赦李國昌、李克用罪,用以鎮壓義軍。 僖宗至成都,田令孜總領禁軍,
                                                       遂專制朝政。

883年唐僖宗中和三年    四月,黃巢放棄長安東撤。李克用任河東節度使,自此據太原。朱溫任宣
                                                       武節度使,自此據汴州。

884年唐僖宗中和四年    六月,黃巢犧牲于狼虎穀,起義失敗。秦宗權稱帝于蔡州,遣軍四出攻
                                                       略。

885年唐僖宗光啟元年    僖宗返京。冬,李克用、王重榮攻逼長安,僖宗奔鳳翔。

887年唐僖宗光啟三年    李茂貞據鳳翔。

888年唐僖宗文德元年    三月,僖宗去世,弟李曄立,是為昭宗。

891年唐昭宗大順二年    王建攻佔成都,據有西川。

892年唐昭宗景福元年    唐以楊行密為淮南節度使。

893年唐昭宗景福二年    唐以錢鏐為鎮海軍節度使。王潮攻佔閩五州之地。

896年唐昭宗乾寧三年    唐以馬殷為湖南節度使。李茂貞攻長安,昭宗奔華州,依韓建。

898年唐昭宗光化元年    昭宗還長安。

900年唐昭宗光化三年    十一月,神策中尉劉季述、王仲先等廢昭宗,立其子李裕。

901年唐昭宗天複元年    正月,昭宗復位,殺劉季述等。二月,封朱溫為梁王。冬,宰相崔胤召朱溫
                                                       入關,謀誅宦官,宦官劫昭宗走鳳翔,依李茂貞。朱溫兵圍鳳翔。

902年唐昭宗天複二年    唐封錢鏐為越王,封楊行密為吳王。南詔權臣鄭買嗣殺其王舜化真,建大
                                                       長和國,蒙氏所建的南詔亡。

903年唐昭宗天複三年    李茂貞勢蹙,被迫送昭宗出鳳翔。 朱溫擁昭宗還京,廢神策軍中尉,以朝
                                                       臣為樞密使。唐封王建為蜀王。

904年唐昭宗天複四年    正月朱溫逼遷昭宗於洛陽。八月朱溫遣人殺昭宗,立其子李柷,是為哀
                                                       帝。

905年唐哀帝天祐二年    唐以劉隱為清海軍節度使。 朱溫貶逐朝臣,旋殺被貶朝官三十余人于白
                                                       馬驛,投屍于河,史稱“白馬驛之禍”。楊行密卒,子楊渥立,軍政大權
                                                       旁落大將徐溫、張顥之手。

五代十國時期


907年後梁開平元年     四月,朱溫逼哀帝禪讓,自即帝位,改名朱晃,是為後樑太祖朱晃,國號為梁,
               史稱後梁,都開封。唐朝亡。後樑封馬殷為楚王,封錢鏐為吳越王。任高
                                                       季興為荊南節度使。契丹耶律阿保機統一八部。王建稱帝,號蜀,史
                                                       稱前蜀

909年後梁開平三年     後樑遷都洛陽。封王審知為閩王。

912年後梁乾化二年     六月,朱溫次子友珪殺朱溫自立。

913年後梁乾化三年     二月,朱溫第三子友貞政變,友珪自殺,友貞即位,是為末帝。遷都開封。

916年後梁貞明二年     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稱帝,是為遼太祖耶律億,建契丹國。

918年後梁貞明四年     劉岩改國號為漢,史稱南漢。

920年後梁貞明六年     契丹神冊五年,後梁陳州人毋乙、董乙起義,數月後失敗。遼太祖頒行契            
                                                       丹文字。

921年契丹神冊六年     五月,遼太祖定法律,正班爵。

923年後唐同光元年     晉王李存勗稱帝于魏州,是為後唐莊宗李存勗,國號唐,史稱後唐。十月,
                                                       莊宗攻入開封,後樑末帝自殺,後樑亡。冬,後唐都洛陽。

925年後唐同光三年     後唐滅前蜀,以孟知祥為西川節度使。

926年後唐同光四年     契丹天顯元年正月,孟知祥入成都。十月王延翰稱王建閩,仍稱臣於後
                                                       唐。渤海為契丹所滅。七月,阿保機死,次子德光即位,是為遼太宗耶
                                                       律德光。
930年後唐長興元年     後唐並鹽鐵、戶部、度支三使為三司使一職。

932年後唐長興三年     後唐令國子監依西京石經本校定九經,雕版印製,官府大規模刻書自此
                                                       始。

934年後唐應順元年     孟知祥稱帝,國號蜀,史稱後蜀,都成都。

936年後唐清泰三年     夏,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上表,以幽薊十六州為代價,換取契丹援助,叛後
                                                       唐。九月,契丹軍南下,大敗後唐軍。十一月遼太宗冊封石敬瑭為帝,
                                                       國號晉,史稱後晉。閏十一月,石敬瑭攻入洛陽,末帝從珂自殺,後唐
                                                       亡。

937年後晉天福二年     後晉遷都開封。徐知誥廢吳帝楊溥,自即帝位,國號大齊。

938年後晉天福三年     契丹會同元年,徐知誥改名為李昇,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 石敬瑭割燕
                                                       雲十六州與契丹。遼太宗詔以皇都為上京,升幽州為南京,南京為東
                                                       京。

942年後晉天福七年     後晉高祖石敬瑭卒,侄石重貴繼位,史稱出帝或少帝。

945年後晉開運二年     南唐滅閩。

946年後晉開運三年     十二月,遼兵攻下開封,俘後晉帝石重貴北遷,後晉亡。

947年後晉開運四年     遼天祿元年二月,河東節度使劉知遠稱帝於太原。六月,複都開封,國號
                                                       漢,史稱後漢。正月遼太宗耶律德光入汴京,改國號遼,四月,遼太宗
                                                       北返,至欒城卒。耶律倍子阮即位鎮陽,是為世宗。

948年後漢乾祐元年     正月,後漢高祖劉知遠卒,子承祐繼位,是為隱帝。

950年後漢乾祐三年     郭威自鄴城起兵,攻入開封,隱帝被殺,後漢亡。

951年後周廣順元年     正月,郭威稱帝於開封,是為後周太祖郭威,國號周,史稱後周。劉知遠弟
                                                       劉崇稱帝於太原,改名旻,國號漢,史稱北漢。南唐滅楚。
954年後周顯德元年     正月,後周太祖郭威卒,養子柴榮繼位,是為後周世宗柴榮。十月,世宗大
                                                       閱禁軍,置殿前軍,以殿前都點檢、副都點檢統之。
955年後周顯德二年     世宗下令廢佛寺三萬餘所,僧尼括為編戶,銷銅佛像,鑄為錢幣。 後周敗
                                                       後蜀,得秦、階、成、鳳四州。

957年後周顯德四年     世宗令大臣彙編律令為《大周刑統》。

958年後周顯德五年     南唐主李璟獻江北、淮南十四州於後周,稱臣,去年號。

959年後周顯德六年     後周世宗趁遼內亂,親征,取瀛、莫、易三州及瓦橋、益津、淤口三關。

960年後周顯德七年     正月,陳橋兵變,擁立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為帝,是為宋太祖趙匡胤,國號
                                                       宋。廢恭帝,後周亡。
960年後周顯德七年     正月,陳橋兵變,擁立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為帝,是為宋太祖趙匡胤,國號
                                                       宋。廢恭帝,後周亡。
961年宋太祖建隆二年    罷宿將典中央。南唐中主李璟卒,子後主李煜繼立。

963年宋太祖乾德元年    宋出兵攻周保權,假道江陵,高繼沖納地歸降,南平亡。周保權降宋,湖南
                                                      全境平。

965年宋太祖乾德三年    宋兵攻蜀,孟昶降,後蜀亡。

971年宋太祖開寶四年    宋兵破廣州,劉鋹降,後漢亡。

975年宋太祖開寶八年    十一月,南唐後主李煜為宋軍所俘,南唐亡。
                                                       北宋結束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

宋朝時期

976年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  宋太祖暴卒,弟趙光義奪取帝位,是為宋太宗趙炅。

978年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  錢俶納土朝宋,吳越亡。陳洪進以泉、漳二州降于宋。

979年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  漢乾亨元年,北漢主劉繼元降宋,北漢亡。宋進軍遼南京。遼軍擊敗宋軍
                                                       於高梁河。

983年遼統和元年      改國號大契丹。

986年宋太宗雍熙三年    宋軍分路攻遼,于歧溝關等地大敗。

990年遼統和八年      封李繼遷為夏國王。

993年宋太宗淳化四年    王小波、李順起義。二月四川王小波起義,十二月敗死,所部推李順為
                                                       帥。

994年宋太宗淳化五年    遼統和十二年五月,李順失敗,余部推張余為帥。十月,契丹定均稅法。

995年宋太宗至道元年    遼統和十三年二月,張餘敗亡。四月,遼聖宗詔諸道民戶應曆以來脅從部
                                                       曲者,仍籍州縣。

996年遼統和十四年     改諸部族全穩為節度使。

1002年宋真宗咸平五年     李繼遷攻陷靈州。

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     遼統和二十二年,契丹大舉攻宋,交戰雙方訂立澶淵之盟。

1029年遼太平九年       東京舍利軍詳穩大延琳稱帝返遼,國號興遼,年號天慶;次年敗死。

1038年西夏天授禮法延祚元年  黨項首領元昊稱帝,是為西夏景宗李元昊,建都興慶府,國號大夏,史
                                                       稱西夏。

1039年西夏天授禮法延祚二年  西夏定朝儀,建蕃學(黨項學)。

1041年宋仁宗慶曆元年   西夏天授禮法延祚四年,西夏軍攻宋,敗宋軍于好水川。

1042年宋仁宗慶曆二年   遼重熙十一年,西夏天授禮法延祚五年,宋向契丹歲貢增銀、絹十萬
                                                        兩、匹。西夏景宗攻宋鎮戎軍,大敗宋軍於定川砦。

1043年宋仁宗慶曆三年   西夏天授禮法延祚六年,宋、西夏議和成,宋冊元昊為夏國主。宋范仲淹
                                                        實行變法,旋罷。

1044年遼重熙十三年    西夏天授禮法延祚七年, 遼興宗親率諸道兵攻西夏,敗績。

1048年西夏天授禮法延祚十一年  太子甯淩噶與浪烈等刺殺西夏景宗,諒祚(毅宗)即位。是為西
                                                        夏毅宗李諒祚。沒藏太后、國相沒藏訛龐執政。

1041~1048年宋仁宗慶歷年間   畢昇發明活字印刷。

1061年西夏奲都五年    西夏毅宗殺沒藏訛龐,廢黨項蕃禮,改用漢儀。

1063年遼清寧九年     契丹皇太叔耶律重元叛亂,敗死。

1066年遼鹹雍二年     複號大遼。

1069年宋神宗熙寧二年   王安石任參知政事,開始實行變法。

1071年宋神宗熙寧四年   王韶開拓熙河。

1077年遼大康三年     北院樞密使耶律乙辛圖篡權,暗殺皇太子。

1081年西夏大安七年    宋元豐四年,西夏梁太后囚禁惠宗。宋軍攻西夏,敗於靈州。

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   西夏大安八年,宋改革官制。西夏軍攻宋永樂城,大敗宋軍。

1083年遼大康九年     夏大安九年,耶律乙辛謀叛遼投宋,被殺。西夏惠宗複帝位。

1085年宋神宗元豐八年   宋神宗病死,高太后秉政,起用司馬光,開始推翻熙寧新法。

1094年宋哲宗紹聖元年   宋哲宗親政,重新召用變法派貶逐守舊派。

1102年宋徽宗崇甯元年   宋徽宗任蔡京為相,立元祐黨人碑。

1104年宋徽宗崇寧三年   宋軍克鄯州、廓州,進據河湟一帶。

1105年宋徽宗崇寧四年   設應奉局,置花石綱。

1114年遼天慶四年     女真完顏阿骨打起兵反遼,取甯江州,出河店之戰大敗遼兵,進佔賓、
                                                        鹹、祥等州。
1115年宋徽宗政和五年   金收國元年,西夏雍寧二年正月,完顏阿骨打稱帝,是為金太祖完顏旻(改
                                                        漢名),國號大金。宋軍敗西夏軍于古骨龍城。又攻臧底河城,宋軍
                                                         敗績。

1118年宋徽宗重和元年   遼天慶八年,金天輔二年,宋遣使渡海往東北,始與金朝商議夾攻遼
                                                        朝。

1119年宋宣和元年     金天輔三年,西夏元德元年,宋軍攻西夏統安城,大敗。西夏軍圍宋震
                                                        武城,敗于宋軍。雙方罷兵講和。金頒行完顏希尹所制女真文字。

1120年宋徽宗宣和二年   遼天慶十年,金天輔四年,宋兩浙、江東爆發方臘起義。金太祖取遼上
                                                        京,遼天祚帝逃至西京。

1121年宋徽宗宣和三年   遼保大元年,金天輔五年,方臘兵敗被俘,犧牲。遼都統耶律余覩降金,
                                                        金大舉攻遼。

1122年遼保大二年     金天輔六年,西夏元德四年,金軍取遼中京、西京。遼天祚帝逃入夾山,
                                                        耶律大石、回離保(蕭幹,奚族首領)等大臣擁立耶律淳稱帝,改元
                                                        建福,旋病死,燕京降金。西夏出兵援遼,兵敗。

1123年宋徽宗宣和五年   遼保大三年,金天會元年,宋以代稅錢向金贖回燕山府等地。金太祖病
                                                        死,吳乞買即位,是為金太宗完顏晟。 遼回離保還箭笴山自立,號奚
                                                        國皇帝,改元天複,旋即敗亡。

1124年宋徽宗宣和六年   遼保大四年,金天會二年,西夏元德六年,宋征免夫錢。 遼耶律大石率部
                                                        西走,自立為王。天祚帝率軍出夾山,敗于金軍。西夏向金稱臣。

1125年宋徽宗宣和七年   遼保大五年,金天會三年, 金兵俘遼天祚帝,遼亡。金完顏宗翰、顏宗望
                                                        兩路攻宋。

1126年宋欽宗靖康元年   金天會四年,金軍攻破開封。

1127年宋高宗建炎元年   金天會五年,金軍俘宋徽、欽二帝北還,北宋滅亡。宋康王趙構于南京應
                                                        天府即位,是為宋高宗趙構,建立南宋。

1128年宋高宗建炎二年   金天會六年二月,金完顏宗翰、完顏宗輔大舉攻宋。 宋東京留守宗澤
                                                       聯合各地義軍,擊退金軍進攻,旋卒。

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   金天會七年,金軍進逼揚州,宋高宗逃往江南,將行在遷至杭州。 宋苗
                                                        傅、劉正彥發動政變,旋敗。金軍渡江,宋廷流亡海上。

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   金天會八年,金軍迭遭挫敗,退至江北。 宋軍大敗于富平,陝西大部遂相
                                                       繼失陷。金縱秦檜歸宋,立宋降臣劉豫為大齊皇帝,都大名府。洞庭
                                                       湖濱鐘相楊麼起義,旋即失敗,楊麼等率餘部繼續武裝鬥爭。

1131年宋高宗紹興元年   金天會九年,宋吳玠軍于和尚原大敗金完顏宗弼軍。

1133年宋高宗紹興三年   金天會十一年,宋吳玠軍敗于饒風關。齊軍占奪襄漢之地。

1134年宋高宗紹興四年   金天會十二年,宋吳玠軍于仙人關大敗金軍。宋大將岳飛軍克復襄漢六
                                                        郡,東援廬州。

1135年宋紹興五年     金天會十三年,金改定政治制度。金太宗死。完顏亶即位,是為金熙宗完
                                                        顏亶。楊麼起義失敗。

1136年宋高宗紹興六年   金天會十四年,嶽飛軍突擊伊洛。齊軍攻淮南,戰敗。岳飛軍擊退金、齊
                                                        軍進犯,兵臨蔡州尚書省於汴。

1137年宋高宗紹興七年   金天會十五年,宋淮西爆發兵變,酈瓊率左護軍大部降齊。金熙宗廢劉豫
                                                        齊國,置行台。

1138年金天眷元年     正月,金頒行女真小字。

1139年宋高宗紹興九年   金天眷二年,金歸宋河南、陝西之地。 金熙宗以謀反罪殺完顏宗磐、
                                                        完顏宗雋、完顏昌等大臣,以完顏宗□為太師,領三省事,完顏宗弼
                                                        任都元帥

1140年宋高宗紹興十年   金天眷三年,完顏宗弼率金軍毀約南犯,宋劉錡軍大敗金軍於順昌。嶽飛
                                                        進軍中原,郾城之戰大敗金軍,宋廷迫使班師。

1141年宋高宗紹興十一年  金皇統元年,宋金在淮西會戰,宋軍勝於柘皋,敗於濠州。 宋廷罷免嶽
                                                        飛、張俊、韓世忠兵權。吳玠軍於剡家灣大敗金軍。宋金議和,
                                                        史稱“紹興和議”。嶽飛被害。

1142年宋高宗紹興十二年  金皇統二年,宋金劃分地界,宋高宗以“臣構”名義上呈誓表,金冊封康王
             為宋帝。

1149年金皇統九年     金天德元年,金海陵王完顏亮刺殺金熙宗,即帝位。

1152年金天德四年     海陵王遷都燕京。

1159年金正隆四年     海陵王圖謀攻宋,造戰船,籍諸路兵丁及軍器。

1160年宋高宗紹興三十年  宋開始發行東南會子。

1161年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 金大定元年五月,金西北路契丹人撒八、耶律窩罕等起義。六月,海陵王                 
                                                        遷都汴京。九月,海陵王統三十二總管兵攻宋。十月,金征南萬戶完
                                                        顏福壽、完顏謀衍等還軍東京,擁立東京留守完顏雍即位,是為金世
                                                        宗完顏雍。宋李寶軍于膠西陳家島海域殲金朝艦隊。十一月,海陵
                                                        王攻宋,採石之戰金軍渡江失敗,海陵王被部將所殺。是年,耶律窩
                                                        罕殺撒八稱帝。金爆發濟南耿京等起義。

1162年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 宋高宗傳位於趙昚,是為宋孝宗趙昚。

1163年宋孝宗隆興元年   金大定三年,東南宋軍北上,大潰于符離。

1164年宋孝宗隆興二年   金大定四年,隆興和議,宋金重訂和約。金世宗遣張弘信等分路通檢諸路
                                                        物力,後又屢次實行通檢推排。

1165年宋孝宗乾道元年   金大定五年正月,宋金議和成,宋稱侄皇帝。割海、泗、唐、鄧、商、秦
                                                        等地與金,歲貢金銀、絹二十萬兩、匹。

1170年西夏乾祐元年    權相任得敬脅迫西夏仁宗李仁孝分西南路及靈州羅龐嶺與之稱楚國;
                                                        西夏仁宗殺任得敬。

1189年金大定二十九年   正月,金世宗死,皇太孫即位,是為金章宗完顏璟。二月,詔放宮籍戶及奴
                                                        婢為良。

1190年西夏乾祐二十一年  西夏骨勒茂才纂《番漢合時掌中珠》成。

1191年金明昌二年     十二月,詔罷契丹字。

1194年宋光宗紹熙五年   趙擴在吳太后支持下即位,是為宋甯宗。

1195年宋甯宗慶元元年   宰相趙汝愚等被貶斥,韓侂胄掌權,開始實行慶元黨禁。

1196年金永安元年     金兵分兩路北攻韃靼。

1198年金永安三年     金將完顏襄等出臨潢擊退韃靼,遂起臨潢左界至北京路修築壕障,以禦北
                                                        邊部族;西京、西北路亦仿修邊堡。

1201年金泰和元年     十二月,修《泰和律》成。

1202年宋甯宗嘉泰二年   宋弛慶元黨禁。

1206年宋甯宗開禧二年   金泰和六年,西夏應天元年五月,宋軍分路攻金,大多失敗。十月,金軍大
                                                        舉攻宋。西夏鎮夷郡王安全(襄宗)廢桓宗純祐自立。金冊安全為
                                                        夏國王。蒙古國建立,鐵木真稱成吉思汗。

1207年宋甯宗開禧三年   金泰和七年,西夏應天二年,宋吳曦據四川叛變被殺。宋金開始議和。蒙
                                                        古成吉思汗攻西夏,破斡羅孩城。蒙古遣使招降吉利吉思等部。

1208年宋甯宗嘉定元年   金泰和八年宋金重訂和約,宋以韓侂胄之首換取失地,宋史彌遠開始專權

1209年西夏應天四年    成吉思汗攻西夏,圍中興府;西夏襄宗納女請和。畏兀兒亦都護歸附蒙
                                                        古

1211年金大安三年     西夏光定元年,成吉思汗攻金。紅襖軍首領楊安兒複起義于山東。 西
                                                        夏大都督府主遵頊廢襄宗自立,是為西夏神宗。

1212年金崇慶元年     山東劉二祖起義。金北邊千戶契丹人耶律留哥叛金,攻隆安、韓州。

1213年金貞祐元年     西夏光定三年春,耶律留哥自立為遼王。 八月,金將紇石烈執中政變,殺
                                                        衛紹王。九月,金宣宗完顏珣即位。是年,蒙古分三路攻金。西夏軍
                                                        攻金。

1214年宋甯宗嘉定七年   金貞祐二年,金宣宗獻子女、金帛,向蒙古求和,遷都汴京,史稱“宣
                                                        宗南遷”。宋罷金朝歲幣。

1215年金貞祐三年     蒙古軍取金北京、中都。金宣撫使蒲鮮萬奴據遼東稱天王,國號大真。

1216年          成吉思汗還蒙古,遣速不台討蔑裏乞殘部。木華黎討滅錦州張致,攻取遼
                                                        東諸郡。

1217年宋甯宗嘉定十年   金興定元年,西夏光定七年四月,金軍攻宋,雙方從此處於長期戰爭狀
                                                        態。十二月,成吉思汗攻中興府,西夏神宗留太子守城,走西京。木
                                                        華黎封太師國王,奉命經略中原,專事攻金。

1218年          成吉思汗遣術赤征服吉利吉思等部,遣哲別滅屈出律,征服西遼。蒙古軍
                                                        追滅契丹叛人於高麗,高麗向蒙古稱臣納貢。

1219年          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木華黎取山西諸路。

1220年金興定四年     九公封建。蒙古軍取撒麻耳幹等城,花剌子模算端摩訶末逃入裏海島,
                                                        死。

1221年          蒙古軍取玉龍傑赤及呼羅珊諸城,追擊花剌子模算端劄闌丁至印度河,劄
                                                        闌丁敗逃入印度。

1222年          木華黎取陝西諸地,圍鳳翔。

1223年          哲別、速不台敗斡羅思、欽察聯軍于阿裏吉河。

1224年宋甯宗嘉定十七年  宋甯宗死,史彌遠廢皇子,另立趙昀為帝,是為宋理宗趙昀。

1225年宋理宗寶慶元年   金正大二年,西夏乾定三年,北方義軍將領彭義斌攻蒙古軍,戰死。 金、
                                                        西夏議和成,西夏以兄事金。

1226年西夏寶義元年    蒙古軍取西夏西涼府,圍中興府。

1227年西夏寶義元年二年  蒙古滅西夏。成吉思汗死于清水縣,幼子拖雷監國。

1229年          窩闊台即蒙古大汗位,頒大劄撒,定中原西域稅法,遣搠裏蠻攻打劄闌
                                                        丁。

1230年          蒙古置十路徵收課稅所,命耶律楚材主其事。窩闊台、拖雷統兵征金。

1231年          拖雷軍入漢中,假道宋境攻金。窩闊台取金河中府。搠裏蠻滅劄闌丁。
             蒙古軍侵入高麗。

1232年金天興元年     鈞州三峰山之戰,蒙古拖雷軍殲金軍,進圍汴京。金哀宗逃離汴京。

1233年宋理宗紹定六年   金天興二年正月金哀宗至歸德,金京城西面元帥崔立政變,以汴京降蒙
                                                        古。六月,哀宗至蔡州。是年,宋應約出兵與蒙古聯合滅金,合圍蔡
                                                        州。 蒙古軍滅東真國。

1234年宋理宗端平元年   金天興三年正月金哀宗讓位東面元帥完顏承麟,自縊死。蔡州城破,末帝
                                                        承麟被殺,金亡。宋出兵欲收復東、西、南三京,被蒙古軍擊敗。蒙
                                                        古諸王貴族大會。

1235年          窩闊台命建和林城。 遣拔都等諸王西侵斡羅思、欽察諸國,闊端、闊
                                                        出等攻南宋,唐古侵高麗。蒙古括中原諸路民戶。

1236年          窩闊台以中原民戶分賜諸王、貴戚、勳臣,定五戶絲制。 重新制定中
                                                        原賦稅制度。拔都等滅不裏阿耳、欽察諸國。闊端取成都。

1237年          拔都等攻入斡羅思。

1238年          蒙古考試中原諸路僧、道、儒生。

1239年          蒙古征服阿速國。

1240年          拔都等攻陷乞瓦等城,征服斡羅思諸國。

1241年          拔都分軍侵入馬劄兒、孛烈兒。蒙古軍擊潰孛烈兒、捏迷思等軍於裏
                                                        格尼茨。闊台死,乃馬真皇后稱制。

1242年宋理宗淳祐二年   餘玠鎮守四川,開始全面推行依山築壘,抵抗蒙古軍的方略。

1246年          貴由即蒙古大汗位。 吐蕃薩斯迦派法主薩斯迦班彌怛奉召至涼州,次
                                                        見闊端,以烏思藏納裏地歸附蒙古。

1248年          貴由死,斡兒立海迷失皇后稱制。拔都召集諸王貴族會議,推舉蒙哥
                                                        為大汗,窩闊台、察合台兩系諸王反對。

1251年宋理宗淳祐十一年  宋收復襄陽與樊城。蒙哥即大汗位,捕窩闊台孫失烈門等,窮治其黨。命
                                                        忽必烈總領漠南漢地軍國重事,統軍南征;旭烈兀總領阿母河以
                                                        西諸地軍國重事,統軍西征。

1253年          忽必烈征大理。旭烈兀出兵西征。

1257年          蒙哥親征南宋,以阿裏不哥留守蒙古。

1258年宋理宗寶祐六年   旭烈兀攻陷報達,滅哈裏發。蒙哥統西路軍入四川。 諸王塔察兒統東
                                                        路軍攻宋,不利,命忽必烈統之。

1259年宋理宗開慶元年   蒙哥汗久攻合州不克死於軍中。賈似道援鄂州,向忽必烈求和,忽必烈北
                                                        還旭烈兀侵入敘利亞。

1260年蒙古世祖中統元年  忽必烈即大汗位於開平,立中書省、十路宣撫司。罷侵高麗兵。 阿裏
                                                        不哥即大汗位於和林城西夏宮,遣阿藍答兒等取關隴地。 忽必烈自
                                                         統兵討阿裏不哥,敗之;遣大臣奪取關隴,殺阿藍答兒等。發行中
                                                         統元寶交鈔。

1262年蒙古世祖中統三年  二月,益都李璮反;七月,敗死。

1263年宋理宗景定四年   推行公田法。

1264年蒙古世祖至元元年  七月阿裏不哥降。八月改燕京為中都。十二月罷漢人諸侯世守,立千轉
                                                        法
1268年蒙古世祖至元五年  立禦史台。忽必烈用南宋降將劉整策,發兵圍襄、樊。 窩闊台系後王
                                                        海都與察合台系後王聯兵反元。

1269年蒙古世祖至元六年  二月,立四道提刑按察司。頒行八思巴字。

1270年蒙古世祖至元七年  正月,立尚書省。二月,立司農司,後改大司農司。

元朝時期

1271年元世祖至元八年   十一月,建國號大元。是年,命皇子北平王那木罕出鎮阿力麻裏。

1272年元世祖至元九年   二月,改中都為大都。

1273年宋度宗鹹淳九年   元世祖至元十年,襄樊之戰,正月,元軍破樊城。二月,襄陽降。

1274年元世祖至元十一年  以伯顏為統帥,發大軍二十萬征南宋。十二月,下鄂州。

1275年宋恭帝德祐元年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二月,元、宋在池州下游丁家州會戰,宋軍大敗。元軍
                                                        連克建康、平江、常州等地,進逼臨安。文天祥等起兵勤王。 元立
                                                        阿力麻裏行中書省,行樞密院。

1276年宋端宗景炎元年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正月,南宋幼帝請降,元軍取臨安。 五月,益王趙罡即
                                                        帝位於福州,是為端宗。元軍入福建、廣西。 北平王那木罕所部宗
                                                        王昔裏吉叛,執那木罕送忙哥帖木兒處,以安童送海都處。

1278年宋趙昺祥興元年   宋端宗病死,張世傑、陸秀夫等擁立衛王趙昺為帝,移駐廣東新會海中之
                                                        崖山。文天祥戰敗被俘。

1279年宋趙昺祥興二年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正月,元軍攻破崖山,宋帝溺死,宋亡。三月,忽必烈用
                                                        郭守敬言,遣官四出測晷度,四海測驗之所凡二十七。

1281年元世祖至元十八年  忽必烈發軍侵日本,遇颱風,全軍覆沒。郭守敬等制定《授時曆》頒行天
                                                        下
1283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年  江南各族人民起義,凡二百餘所。十月,福建建甯黃華起事,有眾十萬,號
                                                        頭陀軍。元朝發軍侵緬國。

1284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 元軍侵佔城、安南。

1286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 五月,元軍複侵安南,六月退還。六月,以《農桑輯要》頒諸路。十月,
             元軍再次侵緬國。

1287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 三月,發行至元通行寶鈔。 四月,諸王乃顏反,忽必烈親征,乃顏戰敗被擒,
             處死。是年,福建鐘明亮起義。忽必烈又發兵侵安南。
1289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 二月,籍江南戶口。七月,海都軍進攻漠北,忽必烈親征,複和林、留伯顏
                                                        鎮守。江南各族人民起義,凡四百餘處。
1291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 二月,改提刑按察司為肅政廉訪司。五月,頒行《至元新格》。

1292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 九月,置烏思藏納裏速古魯孫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發兵侵爪哇

1293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  七月,開通惠河,海運漕糧可直達大都。

1294年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 正月,忽必烈死。四月,鐵穆耳即帝位,是為元成宗鐵穆耳。

1300年元成宗大德四年   十二月,元成宗發軍侵八百媳婦國。

1301年元成宗大德五年   五月,雲南宋隆濟、貴州蛇節相繼起事,圍攻元朝侵八百媳婦軍。海都
                                                        等在嶺北與元軍戰,海都敗,退出嶺北,死於途中。

1303年元成宗大德七年   三月,《大元大一統志》編成。

1304年元成宗大德八年   元朝與西北諸王約和,各遣使宣諭和好之意。

1307年元成宗大德十一年  正月,元成宗死。三月,侄愛育黎拔力八達發動政變,奪取政權,自北方迎
                                                        其兄海山。五月,海山即帝位,是為元武宗。愛育黎拔力八達被立為
                                                        皇太子。

1311年元武宗至大四年   正月,武宗死。愛育黎拔力八達執政。三月即帝位,是為元仁宗愛育黎
                                                        拔力八達。

1313年元仁宗皇慶二年   十一月,行科舉。

1314年元仁宗延祐元年   十月,遣張驢等經理江南田糧。

1315年元仁宗延祐二年   七月,贛州蔡五九聚眾起事,反對經理田糧;九月敗死。

1320年元仁宗延祐七年   正月,元仁宗死。三月,太子碩德八剌嗣帝位,是為元英宗碩德八剌。

1323年元英宗至治三年   二月,《大元通制》成,頒行天下。 八月,碩德八剌自上都還,駐南坡,為
                                                        鐵失等所殺。九月,晉王也孫鐵木兒即帝位,是為泰定帝。

1328年元文宗天曆元年   七月,泰定帝死。九月,泰定皇太子阿速吉八即帝位於上都。燕鐵木兒
                                                        于大都發動政變,迎元武宗之子圖帖睦爾為帝,是為元文宗圖帖睦
                                                        爾。上都、大都兩個政權並立,發生激烈戰鬥。 十月,上都政權失
                                                        敗。十一月,圖帖睦爾遣使往漠北迎其兄和世剌。

1329年元文宗天曆二年   正月,和世剌于和林北即帝位,是為明宗。 五月,和世剌立圖帖睦爾為皇
                                                        太子。 八月,和世剌南來,與圖帖睦爾相會于王忽察都,數日後暴
                                                        死。圖帖睦爾複即帝位。

1331年元文宗至順二年   五月,《經世大典》修成。

1332年元文宗至順三年   八月,元文宗死。十月,明宗和世剌次子懿璘質班被立為帝,十一月死,廟
                                                        號甯宗。

1333年元順帝元統元年   六月,和世剌長子妥歡帖睦爾即帝位,是為元順帝妥歡貼睦爾。

1337年元順帝后至元三年  正月廣州朱光卿等起義。二月棒胡起義于汝寧信陽州;廣西徭民再次
                                                        起義

1338年元順帝后至元四年  六月,袁州周子旺、漳州李志甫相繼起義。

1342年元順帝至正二年   七月,教皇伯涅的克十二世使節來中國,抵達上都。

1344年元順帝至正四年   五月,黃河決口,山東、河北皆受災。

1345年元順帝至正五年   十月,《遼史》、《金史》、《宋史》修成。十一月,《至正條格》
                                                        成。

1346年元順帝至正六年   四月,遼陽吾者野人及水達達起義。六月,福建汀州羅天麟等起義。是
                                                        年武岡徭民吳天保起義。

1348年元順帝至正八年   台州方國珍起事,聚眾海上。

1351年元順帝至正十一年  四月,修治黃河,發民工十三萬,軍隊二萬。 十一月,黃河堤成。五月,潁
                                                        州劉福通起義。八月,蘄州徐壽輝起義,國號天完。邳州李二、趙君
                                                        用、彭早住起義,攻佔徐州等地。
1352年元順帝至正十二年  二月,濠州郭子興、孫德崖等起義。 閏三月,朱元璋投奔郭子興。八月,
                                                        徐州被元軍攻陷,李二死。是年,天完紅巾軍攻克長江中下游廣大地
                                                        區。
1353年元順帝至正十三年  正月,淮東張士誠起義,攻克高郵等地。是年,元軍大舉反攻,天完紅巾軍連
             遭挫折。
1354年元順帝至正十四年  正月,張士誠稱誠王,國號大周。九月,元丞相脫脫率大軍圍高郵。 元順帝
             突然下令罷脫脫官爵,元軍潰散。
1355年元順帝至正十五年  二月,劉福通迎韓山童之子韓林兒為帝,建國號宋,改元龍鳳。 韓林兒號小
             明王。是年,天完紅巾軍複起,連敗元軍。
1356年元順帝至正十六年  二月,張士誠部渡江攻克平江等地。三月,朱元璋取集慶。 是年,天完、宋
             紅巾軍分頭出擊,連獲勝利。

1357年元順帝至正十七年  宋紅巾軍分三路北伐,攻入陝西、山西、山東等地。是年,張士誠降元。

1358年元順帝至正十八年  宋紅巾軍毛貴部由山東入河北,直通大都,因孤軍無援敗退。劉福通於五月
             間攻佔汴梁。天完紅巾軍連克江西、福建廣大地區。 十二月,宋紅巾軍攻
             占上都。

1359年元順帝至正十九年  北方元軍反攻,三路北伐相繼失敗,九月,汴梁破,韓林兒、劉福通逃至安豐

1360年元順帝至正二十年  五月,天完紅巾軍攻克太平。陳友諒殺徐壽輝,稱帝,建國號漢。

1361年元順帝至正二十一年 三月,明玉珍在四川稱帝,建國號夏。

1363年元順帝至正二十三年 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決戰,陳敗死。張士誠出兵襲安豐,劉福通、韓林
             兒為朱元璋救出。張士誠自稱吳王。

1364年元順帝至正二十四年 正月,朱元璋稱吳王。

1366年元順帝至正二十六年 八月,朱元璋發《平周檄》,大舉進攻張士誠。 十二月,朱元璋將韓林兒沉
             于江,宋政權亡。

1367年元順帝至正二十七年 九月,朱軍攻破平江,張士誠被擒自殺。朱元璋命徐達率大軍北伐。十一月
             浙東方國珍投降朱元璋。是年,北方軍閥混戰。

1368年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 明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在應天府即帝位,國號明,是為明太祖朱元璋。
             閏七月,元順帝逃往上都,史稱北元。八月,明軍佔領大都,元亡

明朝時期


1368年明太祖洪武元年   正月,朱元璋在應天府即帝位,國號明,是為明太祖朱元璋。閏七月,元順帝
             逃往上都,史稱北元。八月,明軍佔領大都,元亡。 明定田賦額,編定役法,
             定衛所制度。

1369年明太祖洪武二年   以臨濠為中都。詔天下府、州、縣皆立學。侍官制,定封建諸王之制。

1370年明太祖洪武三年   四月,徐達破元將擴廓帖木兒,元順帝病死于應昌,昭宗繼位。分封諸王。
             詔定科舉制度。

1371年明太祖洪武四年   定開中法。

1374年明太祖洪武七年   定屯田法。頒《大明律》。罷市舶司。嚴海禁。

1375年明太祖洪武八年   正月,令鄉里立社學。三月,立鈔法,造大明寶鈔。四月,改各都衛為都指揮
             使司。空印案發,誅連甚廣。

1376年明太祖洪武九年   改行中書省為承宣佈政使司。

1377年明太祖洪武十年   置通政使司。

1378年明太祖洪武十一年  改南京為京師。

1380年明太祖洪武十三年  胡惟庸案發,左丞相胡惟庸以謀反罪被殺,株連三萬餘人。 罷中書省,廢丞
             相制度。改大都督府為五軍都督府。罷禦史台,廢御史大夫。

1381年明太祖洪武十四年  徐達等出塞擊元,俘獲甚眾。是年,定賦役籍,編裏甲,造黃冊。

1382年明太祖洪武十五年  置錦衣衛。置都察院。置殿閣大學士,以備顧問。

1383年明太祖洪武十六年  遣西平侯沐英鎮守雲南,從此沐氏世守其地。

1384年明太祖洪武十七年  改定都察院官制。頒科舉取士程式。

1385年明太祖洪武十八年  三月,郭桓案發,郭下獄死。株連者數萬人。十月,頒《大誥》。

1386年明太祖洪武十九年  福建僧彭玉琳組織白蓮會,稱晉王,旋被鎮壓。令劃入匠籍之工匠輪班入京
             師服役。

1387年明太祖洪武二十年  編繪魚鱗圖冊,與黃冊並行。

1388年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 明軍至捕魚兒海,俘元皇子及妃嬪等數萬人,北元主遠走。

1389年明太祖洪武二十二年 置朵顏、泰甯、福余三衛于兀良哈部落。

1391年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 天下賦役黃冊成。

1393年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 藍玉案發,涼國公藍玉因謀反被殺,株連死者一萬五千餘人。

1395年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 頒《皇明祖訓》。

1397年明太祖洪武三十年  南北榜案發,開明朝取士分南北之先例。

1398年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 閏五月,太祖死,皇太孫允炆即位,是為建文帝。即位後議定削藩,削廢周、
             齊、湘、代、岷五王。

1399年明惠帝建文元年   靖難之役起,七月,燕王朱棣起兵北平。

1402年明惠帝建文四年   六月,燕兵渡江,攻入南京。宮中起火,建文帝不知所終。燕王朱棣即帝位,
             是為明成祖朱棣。

1403年明成祖永樂元年   二月,改北平為北京。

1405年明成祖永樂三年   命宦官鄭和與王景弘等使南洋各地,鄭和下西洋自此始。

1407年明成祖永樂五年   《永樂大典》成書,凡二萬二千九百三十七卷,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改安
             南置交趾布政使司。

1409年明成祖永樂七年   置奴兒幹都司。 是年,烏斯藏黃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在拉薩行大祈願
             法會,黃教漸成執政教派。

1410年明成祖永樂八年   成祖親擊韃靼本雅失裏,至斡難河,本雅失裏兵潰。

1411年明成祖永樂九年   開會通河。

1414年明成祖永樂十二年  成祖親領步騎五十萬擊瓦剌馬哈木,大破之。

1419年明成祖永樂十七年  遼東總兵劉江大破倭寇于金州望海堝。

1420年明成祖永樂十八年  山東蒲台唐賽兒起義,失敗。置東廠,由宦官掌管,專職緝查軍民官吏。

1421年明成祖永樂十九年  遷都北京,以南京為留都。

1424年明成祖永樂二十二年 成祖第五次率師親征韃靼。七月,還至榆木川時病死。皇太子高熾即位,是
             為仁宗。

1425年明仁宗洪熙元年   五月, 仁宗病死。六月,太子瞻基即位,是為宣宗。

1429年明宣宗宣德四年   始設鈔關, 以船隻大小收稅,稱“船料”。

1430年明宣宗宣德五年   各省專設巡撫。

1433年明宣宗宣德八年   鄭和第七次自西洋還。鄭和下西洋前後二十八年,經三十余國。

1435年明宣宗宣德十年   正月,宣宗死,太子祁鎮即位,是為英宗。以宦官王振掌司禮監,明代宦官亂
             政由此開始。

1436年明英宗正統元年   推廣“折色”之法,是為金花銀。

1439年明英宗正統四年   瓦剌部脫歡死,子也先即位。

1441年明英宗正統六年   明軍出征麓川,宣慰使思任發敗逃。

1442年明英宗正統七年   設建州右衛,建州三衛之名始此。

1445年明英宗正統十年   葉宗留起義。處州人葉宗留聚眾至福建開礦,被禁,遂殺官反抗。

1447年明英宗正統十二年  葉宗留聚眾數萬起義,稱大王,攻建陽、建寧等地。

1448年明英宗正統十三年  福建沙縣佃農鄧茂七起義,稱鏟平王。

1449年明英宗正統十四年  瓦剌也先犯大同,七月,英宗率軍親征。 八月十五日,在土木堡被瓦剌軍所
             破,英宗被俘,明軍全軍覆沒,史稱土木之變。 九月,祁鈺即帝位。十月,也
             先挾英宗逼京師,於謙率軍擊退也先。

1450年明代宗景泰元年   也先在大同、宣府等地被明總兵官郭登、朱謙擊退,乃與明約和。

1454年明代宗景泰五年   也先被部下所殺,瓦剌遂衰。

1457年明英宗天順元年   正月,宦官曹吉祥及其黨羽石亨等乘景帝病危,迎太上皇英宗復位,史稱奪
             門之變。二月,景帝死。

1458年明英宗天順二年   詔修《大明一統志》。

1460年明英宗天順四年   韃靼孛來率軍分路南下,抵雁門。京師大亂。後韃靼軍退。

1464年明英宗天順八年   正月,英宗死,太子見深即位,是為憲宗。始以內批授官,時稱傳奉官。

1465年明憲宗成化元年   劉通、石龍等率荊襄流民起義于湖北房縣。

1470年明憲宗成化六年   劉通舊部李原領導荊襄流民再次起義,稱太平王。

1471年明憲宗成化七年   是年,定漕糧長運法。

1477年明憲宗成化十三年  正月,置西廠,太監汪直掌之。

1487年明憲宗成化二十三年 八月,憲宗死。九月,太子祐樘即位,是為孝宗。遣散傳奉官兩千餘人。

1488年明孝宗弘治元年   韃靼小王子遣使至京,自稱大元可汗(達延汗),從此屢與明通使。達延汗
             在位時統一漠北,蒙古複強。

1492年明孝宗弘治五年   改開中鹽法,廢鹽商赴邊納糧,改在運司納銀,領鹽引。

1505年明孝宗弘治十八年  五月,孝宗死。太子厚照即位,是為武宗。

1506年明武宗正德元年   楊一清總制陝西、延綏、寧夏、甘肅。命劉瑾掌司禮監,大權盡歸劉瑾。

1508年明武宗正德三年   置內行廠,由劉瑾領其事。

1510年明武宗正德五年   霸州文安人劉六、劉七起義,為明中葉規模最大的一次起義。

1518年明武宗正德十三年  佛郎機使者至中國。

1519年明武宗正德十四年  甯王宸濠反于南昌,南贛巡撫王守仁發兵征討,克南昌。宸濠兵敗被俘。

1521年明武宗正德十六年  三月,武宗死。四月,武宗從弟厚熜即位,是為明世宗朱厚熜。大禮議起。

1524年明世宗嘉靖三年   定大禮議,群臣力爭,下獄者一百數十人。

1542年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 宮婢楊金英等謀殺世宗未遂,史稱嘉靖宮婢之變。

1544年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 嚴嵩升任首輔。

1549年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 海盜王直、陳東與倭連結,劫掠浙東,沿海倭患大熾。

1550年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 庚戌之變。俺答攻宣府,至通州,逼京師。

1551年明世宗嘉靖三十年  應俺答請,開馬市。

1555年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 以戚繼光任參將調浙江,防倭。

1556年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 命胡宗憲總督沿海軍務。

1563年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 巡撫譚綸率戚繼光、俞大猷、劉顯三將,大破倭寇,收復興化,浙、閩一
             帶倭寇漸平。

1566年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 十二月,世宗服丹中毒死。子載垕即位,是為穆宗。

1567年明穆宗隆慶元年   張居正入閣。李成梁禦土蠻有功升副總兵,守遼陽。

1569年明穆宗隆慶三年   海瑞以右僉都禦史巡撫應天,貪官污吏不敢作惡。戚繼光任總兵官,鎮守薊
             州等地。

1570年明穆宗隆慶四年   冬,俺答孫把漢那吉降明。 應天巡撫海瑞疏浚吳淞江,浚白茆河,並抑制豪
             強,被劾離職。

1571年明穆宗隆慶五年   封俺答為順義王,開互市。自此宣大以西平靜無事。戚繼光修成薊鎮長城,
             又調浙兵加強邊軍訓練。

1572年明穆宗隆慶六年   五月,穆宗死。六月,太子翊鈞即位,是為明神宗朱翊鈞。張居正任首輔。

1573年明神宗萬曆元年   張居正請行“考成法”,以整頓吏治。

1578年明神宗萬曆六年   詔清丈天下田畝,限三年完成。 俺答汗尊烏斯藏喇嘛領袖索南嘉措為達賴
             喇嘛,是為達賴三世。張居正舉潘季馴總理河漕。

1579年明神宗萬曆七年   詔毀天下書院,凡毀六十四所。

1581年明神宗萬曆九年   張居正進行賦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一條鞭法。

1583年明神宗萬曆十一年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襲封為指揮使,起兵攻尼堪外蘭。

1587年明神宗萬曆十五年  明政府封索南嘉措為“朵只兒唱達賴喇嘛”。 海瑞死于南京右都禦史任,
             人民為之罷市致哀。
1588年明神宗萬曆十六年  努爾哈赤統一建州五部。

1590年明神宗萬曆十八年  以大理評事雒於仁諫疏,神宗不欲外人得知,留中不發,自是章奏留中遂
             成為例。
1592年明神宗萬曆二十年  寧夏之役起。二月,哱拜據城反,後命李如松討平。朝鮮之役起。五月日本
             關白豐臣秀吉侵朝鮮。明兵赴援,大敗。乃任李如松為防海禦倭總兵官。
1593年明神宗萬曆二十一年 李如松收復平壤、開城,進攻王京,日軍棄王京,退據釜山。明軍撤主力
             回國。
1594年明神宗萬曆二十二年 吏部郎中顧憲成被責革職,遂回無錫修東林書院,與弟允成和高攀龍等講
             學,諷議朝政評論人物,東林黨議始於此。

1596年明神宗萬曆二十四年 遣宦官赴通州、天津徵稅,從此稅使繼礦使四出。

1597年明神宗萬曆二十五年 日本再侵朝鮮。

1598年明神宗萬曆二十六年 明軍再次赴援。豐臣秀吉死,日軍撤走。

1599年明神宗萬曆二十七年 遣宦官至各地徵稅、辦礦。臨清、沙市、武昌、漢陽等地民變。

1600年明神宗萬曆二十八年 播州楊應龍作亂多年,明軍平亂,史稱播州之役。 耶穌會教士利瑪竇到京,
             神宗允許在京師建教堂傳教。

1604年明神宗萬曆三十二年 發生“楚宗之亂”。宗室數百人大肆搶掠。

1615年明神宗萬曆四十三年 梃擊案發,殺張差結案。努爾哈赤正式建立八旗制度。

1616年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 後金天命元年正月,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國號金,史稱後金。

1618年明神宗萬曆四十六年 後金天命三年,汗努爾哈赤以“七大恨”誓師征明,毀撫順,拔清河堡。

1619年明神宗萬曆四十七年 後金天命四年,明經略楊鎬率四路軍攻後金,大敗。薩爾滸之戰,西路軍
             被殲。後金滅葉赫,至是,海西女真扈倫四部均亡。

1620年明光宗泰昌元年   後金天命五年七月,神宗死。八月,太子常洛即位,是為光宗。光宗病,鴻臚
             寺丞李可灼進紅丸,九月朔,光宗死。時人疑下毒致死,是為紅丸案。 廷
             臣恐光宗選侍李氏操縱朝政,迫令遷宮,是為移宮案。皇長子由校即位,
             是為熹宗。

1621年明熹宗天啟元年   後金天命六年,後金攻陷瀋陽,又陷遼陽。後金遷都遼陽。

1622年明熹宗天啟二年   後金天命七年,荷蘭殖民者入侵臺灣。白蓮教首領徐鴻儒在山東起義,稱
             中興福烈帝。不久敗死。
1623年明熹宗天啟三年   後金天命八年,閹党顧秉謙、魏廣微入閣。魏忠賢提督東廠。

1625年明熹宗天啟五年   後金天命十年,魏忠賢興大獄,捕楊漣、左光鬥、魏大中等人,楊、左、魏
             受刑死。殺前遼東經略熊廷弼,罷孫承宗。命放棄關外各城。三月,後金遷
             都瀋陽,是為盛京。

1626年明熹宗天啟六年   後金天命十一年,蘇州居民因反對濫捕東林黨人,發生民變。後顏佩韋、
             楊念如等五人挺身投案被殺,葬於虎丘,稱五人墓。八月努爾哈赤死。九月
             皇太極即位,是為清太宗皇太極。後金制嚴禁八旗奴僕逃亡“逃人法”

1627年明熹宗天啟七年   後金天聰元年,皇太極攻寧遠、錦州,被袁崇煥擊退,時稱甯錦大捷。八月
             熹宗死,弟信王由檢即位,是為明思宗朱由檢。十一月,宣佈魏忠賢罪狀,魏
             自縊死。

1628年明思宗崇禎元年   後金天聰二年,以袁崇煥為兵部尚書,總督薊遼。陝西連旱,王嘉胤、高迎
             祥等起義,明末農民戰爭開始。 張溥、孫淳等聯合幾社、聞社、南社、匡
             社等結成複社。

1629年明思宗崇禎二年   後金天聰三年,後金大舉攻明,袁崇煥入援。崇禎帝中後金反間計,將袁下
             獄。開曆局,以徐光啟監督。
1630年明思宗崇禎三年   後金天聰四年,李自成參加起義。張獻忠起義于陝西米脂。

1633年明思宗崇禎六年   後金天聰七年冬,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渡黃河南下,進入豫西。

1635年明思宗崇禎八年   後金天聰九年,高迎祥、張獻忠東進,破鳳陽。明廷因戰區擴大,命盧象升
             總督山、陝。張獻忠率部西入陝西,與李自成合。

1636年明思宗崇禎九年   清崇德元年,高迎祥為孫傳庭所敗,被俘犧牲。李自成代為闖王。四月,皇
             太極即帝位,改國號為清。

1637年明思宗崇禎十年   清崇德二年,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刊行。

1638年明思宗崇禎十一年  清崇德三年,明廷推行招撫政策,張獻忠據穀城受撫,但拒絕解甲。李自成
             屢為明軍所敗,兵力微弱,起義軍入商雒山中。清多爾袞大舉攻明。高陽失
             守,孫承宗殉難。盧象升奉命督天下兵。十二月,盧象升在巨鹿陣亡。清改
             蒙古衙門為理藩院。

1639年明思宗崇禎十二年  清崇德四年五月,張獻忠在穀城再起,破房山、保康。九月楊嗣昌出京督師

1640年明思宗崇禎十三年  張獻忠、羅汝才合兵攻四川,破綿州,逼成都。李自成重入河南。

1641年明思宗崇禎十四年  清崇德六年,張獻忠東進。正月,破明軍於川東開縣黃陵城。二月破襄陽,
             進破光州等地。是年,李自成攻入洛陽,殺明福王朱常洵。

1642年明思宗崇禎十五年  清崇德七年,清軍攻陷松山。

1643年明思宗崇禎十六年  清崇德八年,李自成自稱“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八月,清太宗死,子福
             臨即位,是為清世祖福臨。以鄭親王濟爾哈朗、親王多爾袞輔政。九月,李
             自成進兵汝州,大敗孫傳庭。十月,破潼關。
1644年明思宗崇禎十七年  清順治元年正月,李自成陷西安,改西安為長安,號西京。並于西安稱王,國
             號“大順”。三月,李自成率大順軍攻佔北京,明崇禎帝自縊死,明亡。

清朝時期

1644年清世祖順治元年   四月,山海關之戰,李自成敗退,明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引清軍入關。五月,多
             爾袞率清軍入北京。九月,福臨(順治帝)入北京,十月,即帝位。 以多爾袞
             為叔父攝政王。遣豫親王多鐸西進潼關,英親王阿濟格由邊外進,西擊李自
             成軍。五月,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帝位,建立南明弘光政權。 十二月,頒
             圈地令。

1645年清世祖順治二年   二月,遣多鐸移師經略江南。 四月,清軍破揚州,明督師史可法不屈遇害。
             五月,占南京,弘光政權覆滅。八月,攻佔江陰,死難者十七萬餘人。重申剃
             發令,違者無赦。頒行湯若望制訂的《時憲曆》。 明魯王朱以海在紹興監
             國;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即帝位。江南抗清義軍紛起。

1646年清世祖順治三年   九月,明桂王朱由榔在肇慶監國後即帝位。 明鄭芝龍降清,子鄭成功不從,
             在海上起兵抗清。

1647年清世祖順治四年   三月,制訂《大清律》。

1650年清世祖順治七年   十二月,多爾袞卒,福臨親政。

1653年清世祖順治十年   冊封達賴五世羅桑嘉措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怛
             喇達賴喇嘛”,確定了達賴喇嘛的西藏佛教領袖地位。

1655年清世祖順治十二年  六月,於內十三衙門立鐵牌,嚴禁太監幹政。

1657年清世祖順治十四年  十月,編成《賦役全書》,頒行天下,順天、江南發生科場案。

1661年清世祖順治十八年  正月,福臨卒,玄燁即位。是為清聖祖玄燁,改元康熙。 以索尼、遏必隆、
             蘇克薩哈、鼇拜等四大臣輔政。 十二月,吳三桂率清軍入緬,俘朱由榔,旋
             殺之。南明政權最後覆滅。鄭成功率軍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

1667年清聖祖康熙六年   玄燁親政。

1669年清聖祖康熙八年   禁傳天主教。五月,清除鼇拜集團。

1673年清聖祖康熙十二年  玄燁下令撤藩。十二月,吳三桂發動叛亂,耿精忠、尚之信等舉兵回應。

1677年清聖祖康熙十六年  選調翰林等官入乾清宮南書房當值。

1680年清聖祖康熙十九年  朱三太子案發。

1681年清聖祖康熙二十年  十一月,清軍攻破昆明,吳世璠兵敗自殺。三藩之亂平。

1682年清聖祖康熙二十一年 達賴五世死,第巴桑結嘉錯匿喪不報長達十五年之久。

1683年清聖祖康熙二十二年 八月,鄭克爽降清,臺灣統一。

1684年清聖祖康熙二十三年 開放海禁。

1685年清聖祖康熙二十四年 四月,永停圈地。雅克薩之戰。六月清軍驅逐沙俄侵略者,收復雅克薩城

1686年清聖祖康熙二十五年 四月,設廣州十三行。洋行制度由此始。

1689年清聖祖康熙二十八年 七月,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劃分中俄東段邊界。

1690年清聖祖康熙二十九年 玄燁親征準噶爾。八月,清軍與準噶爾軍發生烏蘭布通之戰。

1691年清聖祖康熙三十年  四月,玄燁與喀爾喀三部首領于多倫會盟。

1696年清聖祖康熙三十五年 五月,清軍于昭莫多大敗準噶爾軍,史稱昭莫多之戰。

1697年清聖祖康熙三十六年 春,玄燁親赴寧夏,命費揚古、馬思哈分兩路出兵進剿準噶爾殘部,噶爾
             丹兵敗仰藥自盡(一說暴病而死)。

1703年清聖祖康熙四十二年 始在承德修建熱河行宮(避暑山莊)。

1712年清聖祖康熙五十一年 始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玄燁派出圖理琛使團探望土爾扈特部。

1713年清聖祖康熙五十二年 冊封班禪五世羅桑意希為“班禪額爾德尼”,承認班禪的宗教地位。

1717年清聖祖康熙五十六年 準噶爾部策妄阿拉布坦派大策零敦多布領兵侵襲西藏。

1718年清聖祖康熙五十七年 九月,命皇十四子胤禵為撫遠大將軍,駐節西寧,指揮進藏平叛各路清軍。

1720年清聖祖康熙五十九年 清軍逐准部出西藏。

1722年清聖祖康熙六十一年 十一月,玄燁卒,胤禛繼位,是為清世宗胤禛,改元雍正。

1723年清世宗雍正元年   八月,雍正帝秘密立儲,詔令明年實行“攤丁入地”制度。青海和碩特蒙古
             貴族首領羅卜藏丹津叛亂。次年平定之。

1726年清世宗雍正四年   《古今圖書集成》定稿。雲貴總督鄂爾泰上疏請在西南地區實行改土歸流
             中俄雙方先後簽訂《布連斯奇條約》、《阿巴哈依圖界約》、《色楞額界
             約》、《恰克圖條約》。

1729年清世宗雍正七年   三月,命岳鐘琪、傅爾丹分西、北兩路出師征討準噶爾噶爾丹策零。因西
             北用兵,設軍機房,後改為軍機處。

1730年清世宗雍正八年   迭興文字獄。

1732年清世宗雍正十年   六月,喀爾喀親王額附策棱大敗準噶爾部於額爾德尼昭(光顯寺)。

1735年清世宗雍正十三年  八月,胤禛卒,弘曆繼位,是為清高宗弘曆,改元乾隆。

1739年清高宗乾隆四年   二月,清廷同意以阿爾泰山劃定喀爾喀部與準噶爾部的牧區界限。

1747年清高宗乾隆十二年  大金川土司沙羅奔舉兵反。清派重兵鎮壓。兩年後平定。

1754年清高宗乾隆十九年  三月,準噶爾部阿睦爾撒納率部歸降清廷。

1755年清高宗乾隆二十年  阿睦爾撒納又叛。

1757年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 二月,清軍攻準噶爾部。七月,阿睦爾撒納逃往俄境。 大小和卓之亂起,清
             廷派兆惠率軍進討,兩年後天山南北路皆平。

1761年清高宗乾隆二十六年 文字獄迭起。

1762年清高宗乾隆二十七年 設伊犁將軍,“總統新疆南北兩路事務”。

1765年清高宗乾隆三十年  二月,烏什維族起義。

1771年清高宗乾隆三十六年 土爾扈特部在首領渥巴錫率領下,長途跋涉,從沙俄重返祖國。 九月,渥巴
             錫等在熱河行宮朝見弘曆。大金川土司索諾木與小金川土司僧格桑再次發
             動反清鬥爭,清廷命溫福等往攻大金川,五年後平定。

1773年清高宗乾隆三十八年 開《四庫全書》館。

1774年清高宗乾隆三十九年 九月,山東壽張民王倫起義。

1776年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 正月,大金川索諾木出降,大小金川之役結束。

1780年清高宗乾隆四十五年 七月,班禪六世由後藏入京,到熱河行宮祝賀乾隆帝七十壽辰;十一月在北
             京西黃寺圓寂。

1781年清高宗乾隆四十六年 正月,甘肅循化蘇四十三領導撒拉族人民起義反清,失敗後全部壯烈犧牲

1782年清高宗乾隆四十七年 第一部《四庫全書》修成。

1784年清高宗乾隆四十九年 四月,甘肅新教回民田五起義。美國商船“中國皇后號”從紐約出發,繞道
             非洲好望角,駛抵廣州。

1786年清高宗乾隆五十一年 林爽文起義。 臺灣爆發天地會領袖林爽文領導的漢族、高山族農民起義,
             兩年後失敗。

1788年清高宗乾隆五十三年 八月,廓爾喀入侵後藏。

1791年清高宗乾隆五十六年 廓爾喀再次入侵,進犯日喀則,洗劫紮什倫布寺;十一月派福康安調兵入藏
             迎擊。

1792年清高宗乾隆五十七年 乾隆帝定金瓶掣簽決定達賴、班禪轉世靈童之制。

1793年清高宗乾隆五十八年 頒佈《欽定西藏章程》。六月,英國馬戛爾尼使團到達大沽;八月,乾隆帝
             在熱河行宮接見英國使節。

1795年清高宗乾隆六十年  九月,立皇十五子顒琰為皇太子,定明年繼承皇位,改元嘉慶。

1796年清仁宗嘉慶元年   正月,舉行授受大典,顒琰即位,尊弘曆為太上皇帝。 川、楚、陝、甘、豫
             五省白蓮教起義爆發,九年後失敗。

1799年清仁宗嘉慶四年   正月,弘曆卒,顒琰親政。處死大學士和珅,籍沒家產。

1813年清仁宗嘉慶十八年  九月,天理教起義。林清率領的起義軍攻入紫禁城,旋即失敗。

1820年清仁宗嘉慶二十五年 七月,顒琰卒,旻寧繼位,改元道光。 大和卓之孫張格爾在浩罕封建統治者
             與英國殖民者支持下,潛入南疆發動叛亂。

1821年清宣宗道光元年   清廷重申禁煙令,嚴禁在澳門、黃埔囤放和售賣鴉片。

1827年清宣宗道光七年   張格爾叛亂被平定。

1838年清宣宗道光十八年  十一月,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州辦理禁煙事宜。

1839年清宣宗道光十九年  四月二十二(6月3日),林則徐在虎門海灘銷毀收繳的鴉片。

1840年清宣宗道光二十年  鴉片戰爭爆發。清廷命琦善為欽差大臣赴廣州與英談判。林則徐被革職。
             十二月(1841年 1月),英軍攻陷虎門外沙角、大角炮臺。

1841年清宣宗道光二十一年 一月,清廷下詔宣戰。二月,英軍攻陷虎門炮臺。四月,英軍攻擊廣州城,主
             持廣東軍務的奕山向英軍乞和,簽訂《廣州和約》,七月以後,英艦隊北犯,
             攻陷廈門、鎮海、寧波。

1842年清宣宗道光二十二年 五月,英軍攻陷吳淞炮臺,英國艦隊進入長江,六月,攻陷鎮江,七月,進抵南
             京江面,七月二十四(8月29日)清廷被迫簽訂《江寧條約》(《南京條約》)
             十二月,魏源著《海國圖志》五十卷。

1843年清宣宗道光二十三年 八月,中英在虎門簽訂《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虎門條約》)。

1844年清宣宗道光二十四年 先後簽訂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

1845年清宣宗道光二十五年 十一月,英國駐滬領事與上海道台訂立《上海租地章程》,是為外國侵略者
             在中國設立租界的開始。

1849年清宣宗道光二十九年 一月,英國香港總督文翰帶兵強入廣州城,廣州社學率眾十萬餘人反對,
             文翰被迫放棄入城要求。

1850年清宣宗道光三十年  一月,旻甯卒,奕詝繼位,改元咸豐。十二月初十(1851年1月11日)太平天國
             金田起義開始。

1851年清文宗咸豐元年   閏八月,太平軍克永安;十月,封王建制。

1852年清文宗咸豐二年   二月,太平軍自永安突圍,大敗清軍向榮、烏蘭泰部,四月,破全州;十一月
             占漢陽、漢口;十二月攻克武昌。清廷命在籍禮部侍郎曾國藩幫辦湖南團
             練。撚軍張樂行在安徽蒙城雉河集起義。

1853年清文宗咸豐三年   二月,太平軍沿長江東下,佔領南京,定為首都,改稱天京,四月,派林鳳祥、
             李開芳率軍北伐,突破黃河天險。九月直抵靜海;同時,派胡以晃、賴漢英
             率軍溯江西征。 清軍在天京城東孝陵衛建立江南大營,在揚州建立江北大
             營,包圍天京。八月,上海小刀會首領劉麗川起義,兩年後失敗。冬,太平天
             國頒佈《天朝田畝制度》。

1854年清文宗咸豐四年   十二月,太平軍在江西湖口大敗湘軍水師。

1855年清文宗咸豐五年   太平軍北伐失敗,主將林鳳祥、李開芳犧牲。各路撚軍會集雉河集,推張樂
             行為盟主。貴州苗民起義,十七年後失敗。

1856年清文宗咸豐六年   二月,太平軍大敗江北營統帥托明阿部,五月攻破江南大營,向榮自殺,八月
             天京事變,韋昌輝誅殺東王楊秀清,十月被處死。石達開回天京提理政務。
             雲南回民起義,攻佔大理,建立政權,十六年後失敗。英國藉口亞羅號事件,
             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7年清文宗咸豐七年   五月,石達開受洪秀全猜忌,率十萬眾自天京出走。十一月,英法結成聯軍,
             佔領廣州。

1858年清文宗咸豐八年   四月,英法聯軍攻陷大沽炮臺。沙俄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脅迫清黑
             龍江將軍奕山簽訂《璦琿條約》。五月俄、美、英、法逼迫清廷相繼簽訂
             《天津條約》。八月陳玉成等再破清軍江北大營,十月,太平軍在安徽三河
             鎮殲滅湘軍精銳李續賓部。內蒙古伊克昭盟烏審旗蒙古族貧苦牧民發動獨
             貴龍運動,反對封建壓迫。

1859年清文宗咸豐九年   三月,洪秀全族弟洪仁玕來天京輔政,封幹王。 是年冬,太平天國頒佈洪仁
             玕所著《資政新篇》。 四月,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在大沽挫敗來犯的英法
             艦隊。

1860年清文宗咸豐十年   三月,太平軍再破江南大營,並東占蘇、常,建蘇福省。 美國人華爾組成
             “洋槍隊”,協助清廷鎮壓太平軍。六月英法聯軍在北塘登陸,佔領天津;
             八月進攻通州城西八裏橋,奕詝逃往熱河;英法聯軍攻陷北京,搶掠、焚毀
             圓明園;九月,恭親王奕訢與英、法、俄分別簽訂《北京條約》。十二月,
             清廷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1861年清文宗咸豐十一年  七月,奕詝卒,九月,慈禧發動政變,逮捕載垣、端華、肅順等贊襄王大臣。
             載淳即皇帝位,改元同治。慈禧、慈安兩太后垂簾聽政,史稱辛酉政變。曾
             國藩創辦安慶內軍械所,後李鴻章在上海設立江南製造總局,清代洋務運動
             自此始。

1862年清穆宗同治元年   正式設立同文館。 曾國荃督湘軍進逼天京,紮營雨花臺;左宗棠部湘軍援
             浙江,李鴻章部淮軍援上海,圖蘇、常,天京腹背受敵。陝甘回民起義。

1863年清穆宗同治二年   四月,石達開在四川大渡河紫打地兵敗自投清營,被殺。

1864年清穆宗同治三年   四月,洪秀全病逝,幼主洪天貴福即位。六月,天京為清軍攻陷,洪天貴福突
             圍後在江西南昌遇害。太平天國起義失敗。撚軍和太平軍遵王賴文光部聯
             合,舉賴文光為領袖。

1865年清穆宗同治四年   撚軍在山東菏澤高樓寨擊僧格林沁,殲全軍七千餘人。清廷急調曾國藩為
             欽差大臣,督湘淮軍攻撚。中亞浩罕汗國軍事頭目阿古柏侵入新疆。

1866年清穆宗同治五年   李鴻章接曾國藩任欽差大臣,督師“剿撚”。 撚軍遵王賴文光、魯王任化
             邦等率部留在中原地區活動,稱東撚軍。 梁王張宗禹、幼沃王張禹爵等率
             部進軍西北,往聯回眾,稱西撚軍。左宗棠在福建馬尾設立福州船政局;後
             調任陝甘總督,鎮壓西撚軍和西北回民起義。

1867年清穆宗同治六年   阿古柏在新疆建立所謂“哲德沙爾汗國”政權,自立為汗。

1868年清穆宗同治七年   六月,蒲安臣在華盛頓代表清政府與美國訂立《蒲安臣條約》。東西撚軍
             相繼覆沒。

1870年清穆宗同治九年   五月,天津教案發生。直隸、江西、福建、廣東、四川等省相繼爆發反洋
             教鬥爭。阿古柏攻佔烏魯木齊,天山南北路部分地區為其佔據。

1871年清穆宗同治十年   沙俄出兵強佔新疆伊犁地區。

1872年清穆宗同治十一年  李鴻章在上海創辦輪船招商局,僑商陳啟源在廣東南海縣創辦繼昌隆繅絲
             局,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近代工業開始出現。容閎等奉命率一批幼童三十名
             到美國留學,是為近代第一批留學生。

1873年清穆宗同治十二年  左宗棠出兵河西走廊,佔領肅州,陝甘回民起義失敗。

1874年清穆宗同治十三年  十二月,載淳卒,載湉繼位,是為清德宗載湉,改元光緒。慈禧太后再度垂簾
             聽政。

1875年清德宗光緒元年   清廷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英國入侵雲南,發生“馬嘉理
             事件”。七月,清廷以兵部侍郎郭嵩燾任出使英國欽差大臣,為中國正式派
             遣駐外使節的開始。

1876年清德宗光緒二年   左宗棠出師討伐阿古柏,收復烏魯木齊,天山北部平定。英國以“馬嘉理事
             件”為藉口,迫使清政府與之訂立《煙臺條約》。

1877年清德宗光緒三年   春,清軍進入南疆,阿古柏在庫爾勒服毒死,清軍收復除沙俄侵佔的伊犁
             地區以外的全部新疆國土。李鴻章、唐廷樞籌建開平礦務局。

1880年清德宗光緒六年   左宗棠創辦的蘭州機器織呢局開工投產;李鴻章奏辦天津北洋水師學堂、
             南北洋電報。

1881年清德宗光緒七年   正月,曾紀澤與沙俄簽訂《中俄改訂條約》。

1883年清德宗光緒九年   中法戰爭爆發。法軍佔領河內、南定,越南國王請劉永福所部黑旗軍助越
             抗法。四月,兩軍在河內城西的紙橋激戰,大敗法軍,擊斃法軍司令李維
             業中校。

1884年清德宗光緒十年   五月,法國派遣遠東艦隊司令孤拔率艦隊侵入福建馬尾,福州水師覆沒。
             七月,清廷下詔對法宣戰。法國艦隊佔領臺灣基隆炮臺,封鎖臺灣海峽。
             新疆改建行省。

1885年清德宗光緒十一年  鎮南關──涼山大捷。四月,李鴻章和法國公使巴德諾在天津簽訂《中法
             會訂越南條約》(即《中法新約》)。中法戰爭結束。臺灣改建行省

1886年清德宗光緒十二年  英軍由錫金侵入西藏。

1888年清德宗光緒十四年  十月,康有為第一次向皇帝上書請求變法,未達。北洋海軍建成,以丁汝
             昌為提督,林泰曾、劉步蟾為左右翼總兵,擁有艦船二十五艘,四萬餘噸

1889年清德宗光緒十五年  二月,光緒帝載湉親政。十一月,李鴻章創辦的上海機器織布局投產。

1890年清德宗光緒十六年  張之洞在漢陽興建鐵廠。

1894年清德宗光緒二十年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六月,日本海軍在朝鮮牙山口外豐島海面襲擊中國運
             兵船,同時出動陸軍進攻駐牙山附近成歡驛的清軍。七月初一(八月一日)
             中日兩國同時宣戰。八月十六,日軍進攻朝鮮平壤,清軍敗績,總兵左寶
             貴壯烈犧牲。兩日後,北洋海軍與日艦隊在黃海激戰,“致遠”艦管帶鄧
             世昌殉國。九月,日軍渡鴨綠江攻入中國境內。十月,占大連、旅順。十
             二月,日軍在山東半島榮成灣龍須島登陸。孫中山在檀香山創立興中會,
             提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的革命綱領。

1895年清德宗光緒二十一年 一月,日軍攻佔威海衛,北洋海軍覆沒,丁汝昌、劉步蟾自殺殉國。三月
             二十三日,李鴻章與日本政府簽訂《馬關條約》,把遼東半島和臺灣全島及
             所有附屬各島嶼(包括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俄、德、法三國照會日本,
             勸告放棄遼東半島,日本被迫接受,清政府以銀三千萬兩贖回,史稱三國
             干涉還遼。康有為聯合十八省會試舉人一千三百餘人“公車上書”。是年
             起,至光緒二十四年,直隸、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湖
             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等十餘省先後發生群眾抗租、抗稅、搶米風
             潮。

1896年清德宗光緒二十二年 四月,李鴻章與沙俄代表簽訂《中俄密約》。

1897年清德宗光緒二十三年 德國武裝佔領膠州灣;沙俄出兵強佔旅大。

1898年清德宗光緒二十四年 四月,與英國簽訂關於香港對岸九龍半島以九十九年為期的租借條約。四
             月二十三日,光緒帝下“明定國是”詔書,戊戌變法開始。八月初六(9月
             21日),慈禧幽禁光緒帝於瀛台,重新“臨朝訓政”;康有為、梁啟超逃亡
             日本,譚嗣同、林旭、劉光第等六人遇害。百日維新失敗。山東冠縣義和
             拳首舉義旗。

1899年清德宗光緒二十五年 山東義和團朱紅燈部在平原縣起義。八月美國國務卿海約翰先後照會英、
             俄、日、意、法、德諸國,提出在中國實行“門戶開放”政策。 張謇籌辦
             的南通大生紗廠建成投產。

1900年清德宗光緒二十六年 義和團進入京津地區。駐京各國公使以“保護使館”為名調集軍隊四百餘
             人到達北京。各國海軍艦艇開到大沽口。由英國海軍上將西摩爾統率的八
             國聯軍進犯北京,遭義和團和愛國清軍阻擊敗回天津。義和團猛攻北京東
             交民巷使館區和西什庫教堂。五月二十五日,清廷發出宣戰詔書。八國聯
             軍佔領大沽炮臺後攻陷天津,七月二十,北京陷落。慈禧挾光緒帝倉惶逃
             走。東南互保。劉坤一、張之洞等與駐滬各國領事商定《東南互保約款》
             唐才常組織自立軍起兵“勤王”,事敗被殺。沙俄製造海蘭泡與江東六十
             四屯慘案,並派侵略軍十余萬人大舉入侵東北。十二月,慈禧在西安下詔宣
             布“變法”。

1901年清德宗光緒二十七年 七月以慶親王奕劻、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與俄、英、美、日、德、法、意、
             奧、比、西、荷十一國公使簽訂《辛丑合約》。

1902年清德宗光緒二十八年 英國再次入侵西藏。一月,梁啟超在日本橫濱創辦《新民叢報》,鼓吹保
             皇。三月,中俄簽訂《交收東三省條約》。

1903年清德宗光緒二十九年 拒俄事件發生。閏五月,《蘇報》案發生,章炳麟、鄒容被捕系於租界西
             牢。十二月,日俄戰爭爆發,清政府宣佈嚴守“局外中立”。清政府成立
             練兵處、商部。黃興、宋教仁等組織革命團體華興會于長沙。

1904年清德宗光緒三十年  英軍攻陷拉薩,達賴十三世出走青海。蔡元培、陶成章等在上海組織革命
             團體光復會。

1905年清德宗光緒三十一年 廢除科舉考試制度。發生抵制美貨運動。同盟會在東京召開成立大會,通
             過會章,選舉孫中山為總理,機關報《民報》創刊。吳樾在前門車站炸出
             洋考察憲政的載澤等五大臣,炸傷載澤、紹英,吳樾死難。旋改派尚其亨、
             李盛鐸會同載澤、戴鴻慈、端方前往各國考察政治。

1906年清德宗光緒三十二年 七月,清廷發佈諭旨,宣佈“預備仿行憲政”(預備立憲)。張謇、鄭孝
             胥、湯壽潛等在上海組織“預備立憲公會”。萍瀏醴起義,不久失敗。

1907年清德宗光緒三十三年 八月,清廷發佈上諭,設立資政院;九月,令各省設諮議局。同盟會發動
             一系列起義,均遭失敗。徐錫麟在安慶刺殺安徽巡撫恩銘,發動起義,事
             敗犧牲。秋瑾在紹興準備回應徐錫麟起義,事泄,英勇就義。

1908年清德宗光緒三十四年 清廷宣佈預備立憲以九年為期,頒佈《欽定憲法大綱》。十月二十一日,
             載湉卒,溥儀繼位,改元宣統,由攝政王載灃監國。次日,慈禧卒。

1909年清宣統元年     十六省諮議局相繼成立,派代表到北京請願,請速開國會。

1910年清宣統二年     發生國會請願運動。清廷宣佈將原定九年的預備立憲期縮短為三年。資政
             院開幕。光復會在東京成立總部,推章炳麟、陶成章為正副會長。廣州新
             軍起義失敗。汪精衛等謀炸攝政王載灃未成。

1911年清宣統三年     三月,廣州起義失敗(黃花崗之役)。四月,以奕劻為內閣總理大臣,組
             成皇族內閣。四川保路運動爆發。七月,“成都血案”發生,四川保路同志
             軍舉行武裝起義。辛亥革命。八月十九日(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
             十一月,各省代表會議在南京舉行,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
中華民國時期

1912年中華民國元年
       1月1日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定國號為中華民國。

       1月28日   南京臨時參議院成立。林森為議長。

       2月12日   清帝溥儀宣佈退位,清王朝滅亡。

       2月13日   袁世凱通電贊成共和,孫中山向臨時參議院提出辭職,15日參議院選舉袁
               世凱為臨時大總統。

       3月10日   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

       3月11日   孫中山在南京公佈《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3月30日   唐紹儀內閣成立。

       4月2日     臨時參議院議決臨時政府遷往北京。

       5月9日     共和黨成立。

       8月25日   國民黨成立。

       8月27日   民主黨成立。

       9月3日     教育部公佈壬子學制。 沙俄策動外蒙古王公貴族宣佈“獨立”。

       11月7日   北京政府聲明不予承認。是年,上海福新麵粉公司第一廠成立,至1919年
               共發展到八個廠,為華商最大麵粉公司。白朗起義。
               是年,河南寶豐人白朗在故里組織農民起義。

1913年中華民國二年
       1月     津浦鐵路全線通車。

       3月     袁世凱派人暗殺宋教仁。

       4月     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成立。

       4月26日   北京政府與五國銀行團簽訂《善後借款合同》。

       5月29日   進步党成立。

       7月     李烈鈞在江西湖口舉兵討袁,“二次革命”爆發。熊希齡內閣成立。

       9月1日     張勳攻陷南京,“二次革命”失敗。孫中山流亡日本。

       10月6日   袁世凱威迫國會選其為正式總統。

       11月4日   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民黨,並撤銷國民黨籍國會議員。

1914年中華民國三年
       1月10日   袁世凱命令解散國會。

       2月28日   袁世凱下令解散各省省議會。

       5月1日     袁世凱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公佈《中華民國約法》。

       6月     參議院成立。

       7月8日     孫中山在日本成立中華革命黨。

       8月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中國宣佈在歐戰中中立。

       9月2日     日本藉口對德宣戰,派兵強行在山東半島龍口登陸。

1915年中華民國四年
       1月18日   日本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要求。

       3月     日軍侵佔奉天省城瀋陽。

       6月7日    《中俄蒙協約》簽字。庫倫活佛宣告取消外蒙古獨立。

       8月     楊度、孫毓筠等組織籌安會。

       9月15日   陳獨秀主編的《青年》雜誌創刊,次年改為《新青年》。

       12月12日    袁世凱恢復帝制,改國號為“中華帝國”,以明年為洪憲元年。

       12月25日    蔡鍔通電宣佈雲南獨立,組織護國軍討袁,護國戰爭爆發。孫中山發表《討
              袁宣言》。

1916年中華民國五年
       1月1日     雲南成立都督府,唐繼堯為都督。

       1月22日    《民國日報》在上海創刊。

       1月27日   貴州宣佈獨立。

       2月18日   中華革命党在武昌、長沙起事失敗。革命党人蔡濟民等於武昌兩湖策動馬
               隊起義失敗;2月21日革命党人楊王鵬等,率百余人去長沙襲擊將軍署及警
               署,失敗,楊等十餘人被捕遇害。

       3月15日   廣西宣佈獨立。

       3月22日   袁世凱下令撤銷帝制。

       4月6日     廣東宣佈獨立;12日浙江宣佈獨立。

       5月9日      孫中山發表《第二次討袁宣言》。陝西、四川、湖南獨立。

       6月6日   袁世凱死,黎元洪繼任大總統。黎元洪令恢復《臨時約法》,並任段祺瑞為
             國務總理。

       7月6日   黎元洪令改各省軍務長官為督軍,民政長官為省長。

       8月1日   國會復會。10月30日,選舉馮國璋為副總統。

       12月26日  蔡元培被任命為國立北京大學校長。
             上海申新紡織公司創辦,後擴大為數廠,成為民族資本最重要的紡織公司


1917年中華民國六年
       7月1日   張勳復辟。由張勳一手策劃,擁護清朝廢帝溥儀在中國北京復辟;前後曆
             時僅12天,便在全國的聲討之中結束。因發生在丁巳年,亦稱丁巳復辟。

       6月      黎元洪召張勳進京共商國事,張勳率軍自徐州抵北京,國會第二次被解散。

       7月      張勳擁清廢帝溥儀復辟。段祺瑞組“討逆軍”進入北京,驅逐張勳,複任
             國務總理。黎元洪通電去職。

       7月17日    孫中山乘軍艦由滬抵穗,宣導護法。

       8月      馮國璋抵京就任代理大總統。

       9月      廣州非常國會,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護法軍政府
             成立。
       10月    護法戰爭開始,南北兩軍在湖南衡陽一帶激戰。

       8月14日    北京政府對德、奧兩國宣戰,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向段祺瑞政府提
             供“西原借款”。

1918年中華民國七年
             蘇俄政府公告廢除中俄不平等條約。

       3月      安福俱樂部成立。

       8月      馮國璋通電辭總統職。

       8月12日    安福國會在北京開幕。

       9月4日   選舉徐世昌為大總統。

       11月11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北京政府、廣州軍政府,先後發佈停戰令,南北戰
                爭暫停。

1919年中華民國八年
       1月      巴黎和會召開,中國代表在和會上提出取消“二十一條”、歸還山東、取
             消列強在華特權等要求。

       2月      北京政府和廣州軍政府代表在上海舉行和平談判。

       4月      山東各界十萬余人,開國民請願大會,要求廢除中日密約,歸還青島及山
             東路礦。

       4 月29日   巴黎和會決定將德國在山東權利讓於日本。五四運動爆發。

       6 月28日   中國代表拒簽對德和約。

       9月16日    周恩來等組織覺悟社。

       10月    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

1920年中華民國九年
       4月9日   曹錕在保定召集直系五督和奉系三督組成反皖八省聯盟。

       6月29日    中國加入國際聯盟。

       7月      直皖戰爭爆發。 第一次粵桂戰爭爆發。

       8月      張作霖、曹錕控制北京政府,以靳雲鵬為國務總理。
             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立。

       10月    粵軍克復廣州。 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成立。

       11月    湘軍司令譚延闓宣佈湖南自治。

       11月29日  孫中山在廣州重組軍政府。

1921年中華民國十年
       5月      長辛店鐵路工人俱樂部成立。

       5月5日   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

       6月      第二次粵桂戰爭爆發。

       7月      中國共產黨成立。 湘鄂戰爭爆發。

       8月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成立。

       11月12日   華盛頓會議開幕。

       12月     孫中山抵桂林,設大本營準備北伐。孫中山會見第三國際代表馬林。

1922年中華民國十一年
       1月12日    香港海員大罷工。

       4月29日    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

       5月      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在廣州召開。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  陳炯明叛變

       7月16~23日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

       9月      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

       10月    開灤煤礦工人大罷工。

       11月1日    壬戌學制公佈。

1923年中華民國十二年
       1月1日   孫中山發表《中國國民黨宣言》。

             廣東海豐縣總農會成立,廣東、湖南等地農民運動興起。

       2月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孫中山抵廣州設大元帥府,以大元帥名義統率軍政。

       3月      北京政府外交部照會聲明取消中日條約及換文,即“二十一條”。

       4月      北京政府代表王寵惠與孫中山駐滬代表胡漢民洽談統一問題。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
             黎元洪被迫離職,國務院宣告攝行大總統職權。

       10月5日    曹錕以賄賂當選總統。各方一致聲討。

             孫中山令組織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進行改組事宜。

       11月12日  《中國國民黨改組宣言》發表。

       12月2日    “中國國家主義青年團”在巴黎建立,1929年改名為“中國青年黨”。

1924年中華民國十三年
       1月20~30日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

       2月7日   全國鐵路總工會成立。

       5月      黃埔軍校建立,孫中山兼任軍校總理,蔣介石任校長。

       7月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創辦。

       9月3日   江浙軍閥戰爭爆發。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

       10月    廣州商團叛亂。 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 國民軍組成

       11月    馮玉祥驅逐溥儀出宮。孫中山應馮玉祥電邀北上。24日臨時執政府成立。

1925年中華民國十四年
       1月11~22日  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

       2月      廣東革命政府舉行第一次東征陳炯明。 善後會議召開。

       3月12日    孫中山在北京逝世,留下國事、家事遺囑和致蘇俄遺書。

             上海發生“五卅”慘案。6月,上海總工會成立。

       19日    省港大罷工爆發,23日發生“沙基慘案”。

       7月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成立。 國民革命軍組成。

       10月1日    國民革命軍開始第二次東征。 中國致公黨成立。 浙奉戰爭爆發。
       11月    西山會議派形成。

1926年中華民國十五年
       1月      馮玉祥、張作霖戰爭爆發。

       1~19日    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

       3月18日    北京發生“三·一八”慘案。 廣州發生“中山艦事件”

       4月      段祺瑞臨時執政下野,胡惟德攝行臨時執政權。
             第一次全國農民代表大會召開。

             中國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通過“整理黨務案”。

       7月      蔣介石就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9月      馮玉祥所部國民軍舉行五原誓師。

       10月10日  國民革命軍克武昌。

       11月    佔領九江、南昌。 湖南、湖北農民運動爆發。

1927年中華民國十六年
       1月      國民政府定都武漢。 漢口、九江民眾收回英租界。

       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

       3月24日    國民革命軍克復南京。南京慘案發生。

       4月      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決定實行反共清黨。

                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政變。18日,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4月17日    夏鬥寅叛變,從宜昌進逼武漢。

       4月21日    湖南發生“馬日事變”。

       6月10日    馮玉祥與汪精衛舉行鄭州會議。

       6月18日    張作霖就任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20日,安國軍政府成立。

       6月20日    馮玉祥與蔣介石舉行徐州會議。

       7月15日    武漢發生“七·一五”反共事變。

       8月1日   中國共產黨領導南昌起義。

       8月7日   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八七會議”。

       8月13日    蔣介石通電辭職。

       9月      毛澤東領導湘贛邊界秋收起義。

       10月    彭湃領導海陸豐農民起義。

       12月    張太雷等領導廣州起義。

1928年中華民國十七年
       1月      方志敏領導江西弋陽起義。蔣介石複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繼續率師北伐。

       2月     《中央日報》出版。 毛澤東、朱德井岡山會師。

       5月      國民革命軍攻克濟南。 濟南慘案發生。 中央大學成立。

       6月      皇姑屯事件。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軍炸斃。國民革命軍克復北京。國民黨
             中央政治會議議決:北京改稱北平。

       18日    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莫斯科開幕。 彭德懷領導平江起義。

       10月       國民黨中常會通過《中國國民黨訓政大綱》。蔣介石就任國民政府主席。

       11月       中央銀行開業。

       12月29日  東北易幟,全國統一。

1929年中華民國十八年
       2月     國民政府宣佈實施關稅自主。

       3月18~28日  中國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南京召開。 蔣桂戰爭爆發。鄧小平領
                導百色起義。

1930年中華民國十九年
       3月2日   左聯在上海成立。

       4月      中英簽訂《收回威海衛協定》。

       5月      蔣閻馮大戰爆發。

       5月20日    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在上海成立。中國理論界,展開中國社會性質問題論
             戰隨後又開展中國社會史問題論戰。

       6月      鄉村建設研究院成立,隨後形成鄉村建設派。

       9月      北平反蔣派國民政府成立。 張學良發表擁蔣通電,並派兵入關。

       12月    國民黨軍對工農紅軍發動第一次軍事“圍剿”。

1931年中華民國二十年
       1月1日   國民政府裁撤厘金,開徵統稅。

       4月      國民黨軍對工農紅軍發動第二次軍事“圍剿”。

       5月      國民會議召開。 廣州反蔣派舉行非常會議,並成立國民政府。

       6月1日   國民政府公佈《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國民黨軍對工農紅軍發動第三
             次軍事“圍剿”。長江中下游發生大水災。

       9月      日本帝國主義在瀋陽製造“九·一八”事變。

       11月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國國民黨第四次全國
             代表大會在南京召開。

       12月    國聯理事會決議派調查團赴中國東北調查。蔣介石辭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

1932年中華民國二十一年
       1月      林森就任國民政府主席。

       1月28日    日軍發動進攻上海的“1·28”事變。十九路軍奮起淞滬抗戰。 行政院長
             孫科辭職,汪精衛繼任。國民政府宣言遷洛陽辦公,5月,各機關遷返南京。

       3月9日   日本帝國主義策劃的偽“滿洲國”在長春正式成立,國號大同,改長春為
             “新京”。溥儀為政府“執政”,鄭孝胥為“國務總理”。當日溥儀在長
             春就職。國民政府宣言否認東北偽組織。

       3月13日    蔣介石就偽“滿洲國”成立發表談話:“東北成立偽國,完全為日方一手
             包辦。政府雖痛恨溥儀等等為傀儡,但如討伐,即難免擴大戰爭,考慮結
             果,暫不頒討伐令”,繼續執行其不抵抗政策。

       3月18日    蔣介石就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兼總參謀長,次日淞滬停戰談判開
             始在上海舉行。

       5月5日      《淞滬停戰協定》簽訂。

       6月      蔣介石宣佈“攘外必先安內”政策。 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在上海成立。

1933年中華民國二十二年
       1月      長城抗戰爆發。3月,日軍攻佔熱河。

       2月      國民黨軍對工農紅軍發動第四次軍事“圍剿”。

       3月10日    國民政府明令改兩為元。

       5月26日    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組成。

       5月31日   《塘沽協定》簽訂。

       6月      中美棉麥借款成立。

       7月18日    廬山軍官訓練團開辦。 德王策動內蒙古“自治運動”。

       9月      國民黨軍對工農紅軍發動第五次軍事“圍剿”。

       11月20日   陳銘樞等在福州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

1934年中華民國二十三年
       2月19日    蔣介石在南昌發起新生活運動。 資源委員會成立。

       10月    中央紅軍開始長征。 中國國家社會黨成立。

       11月    國民政府在全國各地施行保甲制度。 紫金山天文臺建成。

1935年中華民國二十四年
       1月15~17日  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 中國農民銀行成立。

       6月     何應欽、梅津美治郎談判,秘密簽訂《何梅協定》。

       6月10日   國民政府頒佈《敦睦邦交令》。

       6月27日   “秦土協定”簽訂。

       8月1日   中共中央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 峨嵋軍官訓練團開辦。

       9月      日本策劃華北“五省自治運動”。

       10月    中央紅軍勝利到達陝北保安吳起鎮。 漢□殷汝耕組織偽冀東防共自治委
             員會。

       11月     國民政府實施法幣政策,統一全國幣制。 中國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
             會召開。

       12月9日    北平爆發“一二·九”運動。 冀察政務委員會成立。 中共中央在陝北
             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會議。

1936年中華民國二十五年
       2月     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成立。

       2月20日    國民政府公佈《維持治安緊急辦法》。 東北抗日聯軍組成。

       4月9日   周恩來與張學良舉行聯合抗日救國會談。

       5月5日   國民政府公佈《中華民國憲法草案》。

       5月5日   中華蘇維埃政府和中國人民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發表《停戰議和一致抗日
             通電》。 日本向華北大量增兵。

       5月18日   《中美白銀協定》簽訂。

       5月31日    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成立於上海。

       6月      兩廣事變爆發。

       7月      國防會議設立。

       8月25日    中共中央發表《致中國國民黨書》提議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綏遠抗戰爆發

       9月      粵漢鐵路全線通車。 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成立。

       10月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

       11月23日  愛國“七君子”沈鈞儒等被捕。

       12月12日  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

1937年中華民國二十六年
       2月10日    中共中央致電中國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提出五項要求、四項保證。 中國
             國民黨在南京召開五屆三中全會,確定與中國共產黨重新合作的方針。
             國共正式舉行合作談判。

       5月      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全國代表大會。

       7月7日   盧溝橋事變發生,中日全面戰爭開始,史稱“七七”事變。

       7月17日    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

       8月      戰時工廠內遷。國防最高會議設立。“8·13”上海事變,淞滬會戰開始。

       8月14日    國民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

       8月21日   《中蘇互不侵犯條約》在南京簽訂。 國民政府劃分戰區。

       8月25日    紅軍改編為八路軍。

       9月6日   陝甘寧邊區政府成立。 國防參議會成立。

       9月22日   《中國共產黨為公佈國共合作宣言》發表。

       9月25日    平型關戰鬥,八路軍大捷,稱為“平型關大捷”。錢塘江大橋建成通車。

       10月2日    南方紅軍遊擊隊改編為新四軍。

       11月    四行聯合辦事總處成立。

       11月20日  國民政府發表遷都重慶的宣言。

       12月    南京陷落,日軍入城大肆殺戮。


1938年中華民國二十七年
       1月1日   蔣介石辭去行政院長。以孔祥熙繼任。

       3月      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在漢口成立。 中國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在
             武漢召開。

       4月      蔣介石任國民黨總裁。 台兒莊戰役。中國軍隊大捷。

       5月      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命名。
       6月9日   蔣介石下令掘開花園口河堤放水,以阻撓日軍向鄭州進攻。

             決堤口370余米。決堤後,雖一時阻礙了日軍的進攻,使日軍第14 第16師
             團陷入困境。但決堤使黃河從花園口東南泛流入賈魯河和潁河,淹沒豫、
             皖、蘇三省44個縣市。54萬平方千米土地成為沼澤,89萬人溺死,造成了
             1000多萬百姓流離失所,給廣大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大水過後,這片
             土地變為荒涼貧瘠的黃泛區。而日軍則迂回前進,進攻武漢。

       7月      國民政府公佈《抗戰建國綱領》。 國民參政會首次大會召開。 冀東人
             民舉行抗日大起義。

       7月9日   三民主義青年團在武昌成立。

       8月      中統局建立。軍統局建立。

       10月    日軍佔領廣州。武漢撤守,抗戰進入第二期。
       11月    長沙大火。

       12月    滇緬公路完成。 汪精衛逃出重慶,叛變投敵。

1939年中華民國二十八年
       1月1日   西康建省。

       2月      國防最高委員會成立。 日軍登陸海南島。

       3月11日    精神總動員會成立。

       5月      日機狂炸重慶,市區大火。

       6月      國民黨頑固派製造“深縣慘案”、“平江慘案”。

       7月7日   中共中央發表《為抗戰兩周年紀念對時局宣言》。

       9月1日   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在張家口成立。 蔣介石兼任行政院長。
       12月    閻錫山製造晉西事變。

1940年中華民國二十九年
       1月      全國實行新縣制。

       2月      達賴十四世舉行坐床大典。

       3月30日    汪精衛偽政權成立。偽華北政務委員會成立。

       5月16日    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殉職。 陳嘉庚率領“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視
             察團”到延安,後又到重慶等地。

       7月17日    英國封閉滇緬路對華運輸。

       8月      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

       9月6日   國民政府定重慶為陪都。

1941年中華民國三十年
       1月      國民黨頑固派製造皖南事變。

       2月      臺灣革命同盟會成立。

       3月19日    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在重慶成立。日軍在華北推行治安強化運動。日汪在長
             江下游地區推行“清鄉運動”。

       4月      中美、中英平衡基金協定簽訂。

       5月      延安整風運動開始。

       8月      陳納德飛虎隊來華。

       12月    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

       12月9日    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德、意宣戰。

       12月18日  日軍佔領香港。

1942年中華民國三十一年
       蔣介石任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 中國軍隊第三次長沙大捷。

       2月      中國遠征軍入緬助英軍作戰。

       3月4日   中國戰區盟軍總參謀長史迪威抵重慶就職。

       3月29日    國民政府公佈《國家總動員法》。

       4月1日   中英訂立《中印航空協定》。 中國遠征軍克仁安羌,救出英軍。
       5月      日軍對冀中進行“五一大掃蕩”。

       6月2日   《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協定》在華盛頓簽訂。
       12月    各抗日根據地開展大生產運動。

1943年中華民國三十二年
       1月11日   《中美新約》、《中英新約》簽訂。

       3月10日    蔣介石《中國之命運》一書出版。

       3月20日    毛澤東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和書記處主席。

       4月     中美合作所成立。

       6月18日    胡宗南在洛川召開反共軍事會議。

       8月1日   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逝世。

       10月    蔣介石就任國民政府主席。

       10月30日  美、英、蘇、中四國簽署《普遍安全宣言》。

       11月    中美英首腦舉行開羅會議。

1944年中華民國三十三年
       4月      日軍發動豫湘桂戰役。

       5月      國共兩党開始談判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問題。

       9月19日    中國民主同盟成立。

       10月29日  美羅斯福總統召回史迪威。31日,新任中國戰區參謀長魏德邁抵重慶。

       11月    赫爾利任美駐華大使。

       12月2日    日軍陷貴州獨山。
1945年中華民國三十四年
       1月      中印公路全線貫通。

       3月12日    昆明文化界發表《關於挽救當前危局的主張》。

       3月27日    中國遠征軍與英印軍會師。

       4月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

       5月      中國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重慶召開。

       6月      赫爾利大使奉命轉達雅爾達會議關於中國方面的秘密協議。國民黨軍克復
             柳州,後又克復桂林。

       7月26日    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

       8月8日   蘇聯宣佈對日作戰。次日,蘇軍進入中國東北各省。

       8月14日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訂。 蔣介石電邀毛澤東至重慶共商國是。28日
             毛澤東到重慶和國民黨談判。10月10日,國共雙方代表簽署《政府與中共
             代表會談紀要》。

       8月15日    日本政府宣佈無條件投降。蔣介石為日本投降向全國軍民發表《對日抗戰
             勝利告全國軍民及世界人士書》。

       9月2日   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

       9月9日   中國戰區日本投降典禮在南京舉行。

       9月25日    日本臺灣總督簽署投降書,臺灣光復。

       12月1日    昆明“一二·一”慘案發生。

       12月16日  中國民主建國會在重慶成立。 美國特使馬歇爾使華調處國共衝突。

       12月30日  中國民主促進會在上海成立

1946年中華民國三十五年
       1月      國共“停戰協定”簽字。軍事三人小組成立。

       1月10~31日  政治協商會議在重慶召開。

       2月10日    國民黨製造校場口事件。

       3月9日   美駐華軍事顧問團成立。

       3月27日   《東北停戰協議》簽字。

       5月1日   美軍駐華司令部成立。

       5月4日   九三學社成立。

       5月5日   國民政府還都南京。

       6月23日    下關慘案發生。 國民黨軍大舉圍攻中原解放區,全面內戰爆發。

       7月      李聞血案在昆明發生。

       10月11日  國民黨軍攻佔張家口。

       11月4日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在南京簽訂。 制憲國民大會在南京召開。

       12月    全國學生抗議美軍暴行的愛國運動爆發。

1947年中華民國三十六年
       1月1日   國民政府公佈《中華民國憲法》。

       2月      中國農工民主黨在上海成立。

       2月17日    國民政府公佈施行《經濟緊急措施方案》。 中共駐南京、上海、重慶等
             地談判聯絡代表全部撤退。

       2月28日    臺灣“二·二八”起義爆發。

       3月      蔣介石令胡宗南進攻陝北,開始對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4月18日    國民政府改組。

       5月      全國各大城市學生參加饑餓、反內戰、反迫害運動。

       5月20日    國民黨製造“五·二○”慘案。

       6月30日    劉鄧大軍強渡黃河,揭開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序幕。

       7月19日    國民政府公佈《動員戡亂完成憲政實施綱要》。

       7月22日    魏德邁“訪華考察團”來華。 土地改革運動在解放區全面展開。

       10月10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發表。

       10月10日   中共中央頒佈《中國土地法大綱》。

       10月27日   國民政府宣佈民主同盟為非法團體。

       11月     臺灣民主自治同盟在香港成立。

       12月25日   國民政府公佈《戡亂時期危害國家緊急治罪條例》。

1948年中華民國三十七年
       1月1日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成立。

       3月      國民政府召開行憲國民大會。

       5月      國民政府公佈《動員戡亂時期憲法臨時條款》。

       5月1日   蔣介石就任中華民國總統。

       8月      國民政府發行金圓券。

       9月      東北野戰軍發起遼沈戰役。

       11月    華東、中原野戰軍協同進行淮海戰役。

       12月    東北、華北野戰軍聯合進行平津戰役。

1949年中華民國三十八年
       1月1日   毛澤東發表《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新年獻詞。蔣介石發表元旦求和文告。
             21日,蔣介石宣佈引退,副總統李宗仁代行職權。

       1月31日    北平和平解放。

       2月     國民政府遷往廣州。

       2月25日   “重慶”號軍艦愛國官兵起義。

       3月      中國共產黨在河北平山縣西柏坡舉行七屆二中全會。國共進行和平談判。

       4月      人民解放軍強渡長江。

       4月23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國民黨在大陸二十二年的統治覆滅。

       5月27日    解放軍解放上海。

       7月1日   毛澤東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

       8月5日   美國國務院發表《美國與中國的關係》的白皮書。 毛澤東發表《丟掉幻
             想,準備鬥爭》等文,批判白皮書。

       9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平召開。

       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毛澤東主席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
             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10月23日      古寧頭戰役爆發,解放軍全數遭到國軍殲滅。

     1950年 民國三十九年        中共赴朝作戰 . 中華民國政府頒布《懲治叛亂條例》. 第七艦隊駛入基隆與高雄,並在台灣海峽巡邏

     1951年 民國四十年           西藏解放

     1952年 民國四十一年        聯合國大會通過505號決議,譴責蘇聯援助中國共產黨在國共內戰中反叛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1953年 民國四十二年        第一個五年計畫 . 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下令將原來的「台灣海峽中立化」政策改為「單方面防守台灣」。「東山島戰役」。

     1954年 民國四十三年        美國與中華民國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1958年 民國四十八年        823炮戰


     1964年 民國五十四年        法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並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1966年 民國五十六年        文化大革命

     1971年 民國六十年            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

     1975年 民國六十四年        蔣介石逝世

     1976年 民國六十五年        四五運動 . 周恩來逝世 . 毛澤東逝世 . 四人幫被逮捕,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 民國六十七年        改革開放 . 蔣經國當選中華民國第6任總統 . 鄧小平首次提出一國兩制構想。

     1979年 民國六十八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宣布了和平統一祖國的方針 . 美國《台灣關係法》通過

     1980年 民國六十九年        蔣經國提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1982年 民國七十一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利堅合眾國簽署《八一七公報》,試圖解決對台軍售問題。

     1987年 民國七十六年        中華民國解除戒嚴令。

     1989年 民國七十八年        六四天安門事件

     1990年 民國七十九年       台灣三月學運

     1991年 民國八十年           海峽交流基金會與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成立

     1993年 民國八十二年        辜汪會談

     1994年 民國八十三年        千島湖事件發生

     1997年 民國八十六年        香港歸還 . 鄧小平逝世

     1998年 民國八十七年        高雄市議員林滴娟在中國遼寧省遭綁架殺害

     1999年 民國八十八年        澳門歸還 . 李登輝提出兩國論。

     2000年 民國八十九年        陳水扁主張四不一沒有,第一次政黨輪替

     2001年 民國九十年            實施小三通 .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004年 民國九十三年        三一九槍擊事件

     2008年 民國九十七年        首次實施單一選區兩票制,國民黨獲得四分之三立委席次,小黨未能達到5%高門檻,全軍覆沒。第二次政黨輪替




歡迎光臨 戰略要地 (http://urbase.net/bbs2/)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