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安少作答:九十二學年度歷史科指定科目考試

九十二學年度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歷史科試題
壹、單一選擇題(76%)
說明:第1至38題為單一選擇題,每題選出一個最適當的選項,標示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每題答對得2分,答錯倒扣2/3分,倒扣到本大題之實得分數為零為止。整題未作答者,不給分亦不扣分。
1.        學者整理出土文物,甲遺址有數量不多、用轉輪製成的陶器;乙遺址只發現數量可觀的骨製器具,如骨針等;丙遺址有少量穀子和大量的各種動物骨骸。這三個遺址的先後順序是:
(A) 乙—丙—甲        (B) 甲—乙—丙        (C) 丙—乙—甲        (D) 乙—甲—丙 2
2.        一位正擔任中央大臣者,回憶其早年入仕過程,雖順利通過禮部考試,因未能通過吏部測試,不得派任官職,只好暫時接受地方政府首長聘任,擔任僚佐。根據你的歷史知識,這個官僚可能身處哪個時期?
(A) 漢代        (B) 唐代        (C) 元代        (D) 清代 2
3.        一項記載指出某地:「居民七十九家,計二百五十七人,無土著。中有女眷者一人,年六十以上者六人,十六以下者無一人。皆丁壯力農,無妻室,無老耆幼童。」根據你對漢人移民入台開發過程的知識,這類居民結構最可能出現在以下何時何地(注:地名為今地名)?
(A) 明鄭時期的新竹                (B) 康熙中期的嘉義       
(C) 雍正時期的台南                (D) 乾隆晚期的鹿港
4.        一本史書記載某人公開表示﹕「凡不遵王法而自創邦國者,叛逆所為,豈欲冒此不韙名哉?奈(何)王加征(稅),又非法苦(毒)我,始設新政,自守疆域,非得已也。」這位說話者最可能是誰?
(A) 華盛頓        (B) 李自成        (C) 俾斯麥        (D) 唐景崧
5.        一位士人經歷一場劇變後,指出這是因為當時國家集權太甚,「萬里之遠,皆朝廷所制。」地方無力,導致「外寇憑陵時而莫禦,讎恥最甚而莫報」的結果,這位學者可能經歷了以下哪一場事件?
(A) 西晉五胡亂華                (B) 中唐安史之亂        2
(C) 北宋亡於女真                (D) 清末八國聯軍
6.        西元前300年左右,一位雅典商人跟朋友談起自己的事業:「我發現自從亞歷山大東征後,我的生意蒸蒸日上,特別是與波斯人的貿易,讓我賺進更多錢」。這位商人成功的原因最可能是:
(A) 由於埃及受到希臘人統治,使埃及商人無法與雅典商人競爭
(B) 雅典與波斯之間不再有政治藩籬,進行遠距離貿易更為便利
(C) 因為希臘的造船技術大為精進,使貨物的運送更為快速便捷
(D) 東征過程中發現新航路與貿易路線,使商人更容易進入東方
7.        一位前往洛陽經商的潞州商人,住在洛陽城中一處專供潞州人居住的建築物裡,接洽商務、匯兌、裝卸貨物,均極便利。此人因生意有成,在這棟建築物裡唱戲酬神。這位商人最可能身處哪個時代?
(A) 漢代        (B) 唐代        (C) 宋元        (D) 明清
8.        下表是某地某時期某族裔的職業結構統計表,根據你的歷史知識,這個族裔可能是指:
職業別        農漁牧        工業        商業        交通業        公職        其他        合計
人數        48        1022        1149        371        1449        7        4046
%        1.19        25.26        28.40        9.17        35.81        0.17        100.0
註:「%」指佔該地區該族裔總人口數的百分比
(A) 1800年代北美的新英格蘭移民        (B) 1850年代澳大利亞的英裔移民
(C) 1920年代住在台灣的日本人        (D) 1950年代新加坡的印度裔 2
9.        春秋戰國諸子百家著述各異,但都是因應社會變遷,各自提出挽救時弊的主張。墨子主張國家應「節用」,不要浪費。孟子強調劃定土地經界。商鞅主張開闢草萊,制定阡陌。對於以上三位學者的主張,以下說明何者較為適當?
(A) 三者立論相同,都站在維護統治者利益的立場
(B) 三者立論相同,都是基於維護農民利益的立場
(C) 三者立論互異,但同樣是以精耕細作的小農經濟做考量
(D) 三者立論互異,且不是根據精耕細作的小農經濟做考量
10.        社會上的各種人:王公貴族、平民、商人、店員、農民、地主、工廠主、工人、教師、學生、同性戀、殘障人士等等,都積極參與這場政治運動。這場政治運動最可能屬於什麼性質?
(A) 民族主義        (B) 社會主義        (C) 自由主義        (D) 法西斯主義 2
11.        帝國主義國家在殖民地從事建設時,往往優先考量母國利益,而非照顧殖民地。根據這種觀點,英國殖民印度時最先開始的可能是哪一項建設?
(A) 交通設施        (B) 水利設施        (C) 教育制度        (D) 議會制度 2
12.        某書描述杭州一名女子改扮男裝,進入書院讀書。途中偶遇一男子,自此揭開一場動人的愛情故事。但因男女雙方社會地位懸殊,故事以雙方殉情作結。這部書描述的情境最早可能出現在哪個時期?
(A) 故事提到男女間社會地位懸殊,應係六朝門第社會的反映
(B) 故事提到婦女入學讀書,應係自由開放的盛唐社會之反映
(C) 故事提到書院制度,說明這個故事最早可能是發生在宋代 2
(D) 故事強調女性自主,該故事可能出現在受西方影響的民初
13.        一本史書描述﹕「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介入此次衝突,這是聯合國成立以來第一次的軍事聯合行動,也是冷戰的最佳範例,美蘇兩強在遙遠的國度進行軍事對抗。」這次事件是指何者?
(A) 韓戰        (B) 柏林危機        (C) 古巴危機        (D) 波灣戰爭 2
14.        至唐為止,法律規定嫡子纔擁有財產繼承權。至宋代,庶子也可參與財產分配。到了明清時期,非婚生子也擁有程度不一的財產繼承權。從家庭內部權力關係來說,上述變化反映出何種趨勢?
(A) 傳統家庭觀念逐漸解體         (B) 家庭成員關係趨於平等
(C) 嫡妻的地位日漸上昇        (D) 家父長權力益趨鞏固
15.        一位學者主張:「以六經、孔、孟之旨,還之六經、孔、孟」。關於這位學者的主張,以下說法何者較為適當?
(A) 這是漢代今文經學,主張以微言大義,詮釋原始儒學的精義
(B) 這是唐人編纂五經正義的宗旨,以恢復兩漢以來的經學傳統
(C) 這是宋明時期的理學,主張直指本心,振興原始儒學的精神
(D) 這是清代經學考據,主張通過經典考據,還原原始儒學真相
組別        商品內容
甲        鹽、火器、五金、酒、布匹
乙        糖、煙草、稻米
丙        奴隸
16.        從1510年起的一段時間裡,下表甲、乙、丙三組「商品」是歐洲各國進行國際貿易的主軸。如果,歐洲經由輸出、交換或生產,最後再將獲利輸入歐洲。請問從「歐洲輸出、交換或生產、再輸入歐洲」的先後順序為何?
(A) 甲、丙、乙        (B) 乙、丙、甲
(C) 丙、甲、乙        (D) 丙、乙、甲 2
17.        戰國初期,傳統社會組織解體。魏國李悝(或李克)首倡「盡地力之教」,實施平抑米價的平糴法,以免穀賤傷農;同時制定《法經》六篇,以為「王者之政,莫急於盜賊。」故以盜法為《法經》首篇。關於上述記載,下列各項解釋何者較適當?
(A) 盜賊現象的普遍出現,反映出戰國時期國家權力的衰弱
(B) 農民失去氏族保護,當生產失調、生計無著,成為盜賊
(C) 李悝努力地維護封建秩序,因而誇大盜賊問題的嚴重性
(D) 李悝盡地力之教,強迫農民生產,引起農民反對而為盜賊 2
18.        某人指出:我發現四顆行星,發現銀河系是一團星體,這是以前的天文學家未曾觀察到的。借助於望遠鏡,清楚出現在感官前,古往今來煩擾哲學家們的爭辯,為我們看到的證據所破除。這種說法最可能出現在哪個時期?
(A) 天文學是十五世紀發展起來的,所以這是十五世紀的事
(B) 科學革命是十六世紀肇端的,所以這是十六世紀的事
(C) 望遠鏡是在十七世紀發明的,所以這是十七世紀的事
(D) 能如此觀測行星者只有牛頓,所以這是十八世紀的事
19.        一個國際組織的規約中表示﹕「1.會員國應依國家安全之最小需求及國際義務裁減軍備;2.對會員國的軍事威脅視同對整體的共同威脅;3.會員國間之爭端應交仲裁,各國亦應遵守仲裁結果。」請問這是哪一個組織的規約?
(A) 三國同盟                (B) 國際聯盟       
(C)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D) 華沙公約組織 2
20.        以下哪一項最可能是歐洲中古商業組織行會所訂立的規範?
(A) 「每家應提供一人為領主的草地割草兩天,他能從領主那裡每天接受三餐。」
(B) 「從早晨到十點是讀書的時間。十時以後到下午五時前,個人要做指派的工作。」
(C) 「所有的成員可以接受生活上的必需品做為勞動的報酬,但不能接受錢幣。」
(D) 「本團體中任何一人,工作不得早於一日之始,或晚於教堂鳴鐘之時。」
21.        朝廷討論調兵征討某地的叛亂,某官員說:「這些地方軍隊平時自行抽的稅就足以養兵,當朝廷命令他們出兵時,卻又向朝廷要糧要餉,討伐時又常藉故遲緩不前,甚至和叛賊勾結。要動員這些軍隊必須審慎,否則只是多耗錢財而少功效。」這位官員最可能是:
(A) 漢.周亞夫        (B) 唐.李德裕        (C) 宋.范仲淹        (D) 清.曾國藩 2
22.        一個人如此批評某國:他們有一種錯誤看法,以為各種信仰可合併為一,他們相信談論宗教的方式越多,對公眾越有利。儘管他們犯了這種錯誤,幸好他們仍讓我們自由傳道。這個人最可能屬於哪種宗教,而他批評的是哪個國家?
(A) 猶太教徒,阿拉伯                (B) 伊斯蘭教徒,印度       
(C) 佛教徒,美國                (D) 基督教徒,中國 2
23.        一部宗教經典指出:「人之為善於地上,天上亦應之為善;人之為惡於地上,天上亦應之為惡,乃其氣上通也。」根據你的歷史知識,這段話反映的觀念可能出現在哪部經典中?
(A) 這個說法反映出善惡二元論,應為基督教早期經典的觀點
(B) 這個說法反映出天人感應論,應為東漢末道教經典的觀點
(C) 這個說法反映出善惡報應的觀念,可能出自印度早期經典
(D) 這個說法反映出真神造物的觀念,可能出自伊斯蘭教經典 2
24.        有人認為:「1920年代是大眾文化興起的重要開端。」並具體指出一項新產品對大眾文化有重大影響。請問他指的產品是?
(A) 電視        (B) 收音機        (C) 報紙        (D) 電報 2
25.        右圖顯示1945年某地的人口組成比例,請問這種人口結構最可能發生在下列哪個地區?
(A) 拉丁美洲         (B) 南非
(C) 巴爾幹半島        (D) 印度半島 2
26.        課堂上同學討論導致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的原因,其中哪一位同學的發言內容較為適當?
(A) 羅馬人生性保守,排斥希臘文化,未能有效吸收希臘文明養分
(B) 羅馬與迦太基之間發生長期的戰爭,嚴重耗損羅馬既有的國力
(C) 羅馬後期為排斥基督教的影響,鎮壓基督教徒,引起激烈反抗
(D) 羅馬帝國的版圖擴張過於快速,無法有效管理帝國和應付外患 2
27.        這座佛寺不祇是個宗教場所,同時也是地方金融中心,寺院借貸給農民並收取高額利息。寺院擁有龐大的地產和大量的身分依附者,寺院長老們正和來到寺院的達官貴人們探討著深奧的佛理。這是什麼時期的現象?
(A) 這是佛教剛傳入中國的兩漢時期之特徵       
(B) 這是南北朝、隋唐時期佛教寺院的特徵
(C) 這是兩宋時期商品經濟繁榮下寺院的寫照       
(D) 這是明清時期土地財富向寺院集中的表徵 2
28.        有一項條約規定﹕「中日兩國應當互相尊重,確保東亞地區和平,日本願意放棄在華享有的治外法權,交還租界,雙方在經濟事務上緊密合作。中國政府應補償日本臣民自『事變』發生以來在中國所遭受的經濟損失。」此處所說的『事變』是指什麼?
(A) 清末的庚子義和團事變        (B) 五四運動中的反日行動
(C) 民國26年的盧溝橋事變        (D) 民國31年的珍珠港事變
29.        作家描述一個城市:「與倫敦人口差不多,都在五萬人上下,全世界最上等的羊毛在此地加工,織成布料後,行銷各地。許多商人集資,要在市中心建一座大教堂。工程進行中,商船隊除了帶回印度香料外,還帶回亞洲黑鼠,使全城五分之四的人在一年中相繼死亡,勞工短缺,必須緊急進口奴隸應急,教堂興建工作才得以繼續。」這座城市可能是:
(A) 十世紀的君士坦丁堡        (B) 十二世紀的雅典
(C) 十四世紀的佛羅倫斯        (D) 十六世紀的巴黎 2
30.        清康熙時期,許多西方傳教士在中國傳教,原本並未受到限制,皇帝也任命教士在欽天監工作,並翻譯西方書籍。自康熙46年(1707)以後,卻將教廷派來的專使逐出國境,並禁止基督教在中國傳布。導致此一改變的可能原因是﹕
(A) 教宗禁止中國信徒敬天祭祖,又主張教權高於皇權,使皇帝不滿
(B) 為避免西方文化大舉入侵,所以中國學習日本,也實施鎖國政策
(C) 當時許多民間叛亂組織與基督教士勾結,皇帝才禁止基督教活動
(D) 三藩之亂平定後,皇帝開始重視滿洲文化,希望建立滿洲的信仰 2
31.        幾位同學討論一項1880年與1914年兩個年度歐洲主要國家的統計圖,請問哪個說法最正確?
(A) 這是各國人口的統計,第一次大戰前德意志帝國幅員甚大,所以人口較多
(B) 這是各國海軍船艦的總噸數,英國戰艦總噸數雖少但先進,所以國力最強
(C) 這是各國移往美國的人口數,20世紀初美國的移民主要來自這些國家
(D) 這是各國軍費支出的情況,20世紀初,各國積極從事軍備建設,軍費龐大 2
32.        一部小說中有這樣的情節:「(外國)公使認為現任的山東巡撫人很好。不像他的前任府台,老是同我們敝國人作對。自從現任接手之後,我們的鐵路已經放長了好幾百里,還肯把濰縣城外一塊地方借給我們的軍隊做操場。」這部小說可能是以下列哪個事件做為背景?
(A) 1845年,中英簽訂南京條約幾年之後       
(B) 1900年,中德簽訂膠州灣租借條約幾年之後
(C) 1905年,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幾年之後       
(D) 1910年,日俄戰爭結束幾年之後 2
33.        某人被後來的學者視為古代思想一大突破的關鍵人物,認為此人「將人從天上帶回到人間來。」下列有關「某人觀點」的說明,何者較為適當?
(A) 這是對古埃及政教合一制度的讚美        (B) 這是對猶太教經典神人關係的描述
(C) 這是對中國殷商時期人性觀的說明        (D) 這是對古希臘哲學家人文觀的觀察
34.        某學者指出:「宗子法廢,後世尚譜牒,猶有遺風。譜牒又廢,人家不知來處。無百年之家,骨肉無統,雖至親,恩亦薄。」所謂「後世」及這位學者的時代可能是:
(A) 所謂「後世」是指秦漢,這位學者是六朝時人       
(B) 所謂「後世」是指魏晉,這位學者是隋唐時人 2
(C) 所謂「後世」是指六朝,這位學者是兩宋時人       
(D) 所謂「後世」是指兩宋,這位學者是明清時人
35.        幾位同學討論一張有關1940年到1990年間台灣的統計圖,哪一位的說法最正確?
(A) 這是台灣人口職業結構統計圖,顯示台灣工業人口增加,農業人口減少
(B) 這是台灣人口結構改變統計圖,顯示台灣城市人口增加,鄉村人口減少
(C) 這是台灣對日本進出口的統計圖,顯示台灣對日本輸出減少,輸入增加
(D) 這是台灣對美國進出口的統計圖,顯示台灣對美國輸出增加,輸入減少 2
36.        一本《新撰外國地理》課本的章節目次包括﹕「中國本部、滿洲、波斯、印度、暹羅、法屬亞洲、英屬馬來半島、英屬加拿大及黑暗大陸總論」等。我們應如何認識這本書?
(A) 這是十八世紀初期英國人對世界地理的看法       
(B) 這是十九世紀初期美國人對世界地理的描述
(C) 這是二十世紀初期日本人對世界地理的分類       
(D) 這是中國在二次大戰後對新國家出現的敘述 2
37.        某個宗教的信徒散佈在歐洲許多國家,1930年時,波蘭人口的10%屬於該教派,捷克及俄羅斯亦有3%,奧地利及土耳其境內該教派信徒亦佔總人口的6%。請問這是哪一個教派?
(A) 羅馬公教        (B) 東正教        (C) 伊斯蘭教        (D) 猶太教
38.        史家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國領袖的性格:邱吉爾「有想像力但不穩定」,羅斯福「天真而喜歡喊口號」,他們並不比「往往情緒失常而暴怒」的希特勒更明智。對於這種說法,以下理解何者較為適當?
(A) 這位史家的說法是對歷史事實的客觀陳述,可以採信
(B) 這個說法只是這位史家的片面的主觀意見,不足採信
(C) 這是史家從特定角度評論歷史人物的結果,可以作為參考
(D) 可見當時各國領導人都不明智,因而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戰 50分

貳、多重選擇題(8%)
說明:第39至42題,每題各有5個選項,其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選出正確選項,標示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選項獨立計分,每答對一個選項,可得0.4分,完全答對得2分,每答錯一個倒扣0.4分;整題未作答者,不給分亦不扣分。若在備答選項以外之區域劃記,一律倒扣0.4分。倒扣到本大題之實得分數為零為止。
39.        一位清代學者指出:「地氣之盛衰,久則必變。唐開元、天寶間,地氣自西北轉東北之變局也。」我們應如何理解這個說法?
(A) 以「地氣」流動的觀念來解釋歷史,有違科學精神,此說不足採信
(B) 「地氣」是當時人對政治形勢變動的一種看法,此說內容值得參考
(C) 「地氣」是指農業生產的能力,「西北轉東北」是指其變動的方向
(D) 「開元、天寶間」的變局,安史集團攻擊長安可視為一項重要指標
(E) 唐以後首都從長安東移開封,再北移北京,可以說明地氣流動之說 0
40.        一位法國作家回憶其青年時期,其中一節主題是「1942年在巴黎唸大學」。下列哪些情節最可能出現在這一節敘述裡?
(A) 德國首相正在巴黎從事友好訪問,兩國政府希望加強學生的交流
(B) 作家花錢買了一架新的收音機,收聽來自德國的廣播,學習德文
(C) 一家報紙揭露日前德國首相與史達林簽訂之和平協定的詳細內容
(D) 作家參加了當時在巴黎凱旋門前舉行的學生大規模反戰示威遊行 0
(E) 作家計畫在年初前往非洲,參觀埃及與埃及古文化的金字塔遺址
41.        資料一:《尚書》〈酒誥〉是周初的告誡文書,指出:殷紂王好酒,因此上帝不再庇佑殷人,以致亡國。
資料二:考古學者指出陪葬品距屍體越近,越具重要性。殷商各個時期墓葬的陪葬品,青銅食器多置於棺、槨之間,而青銅酒器多置於棺內。
請根據上述資料,指出下列何者是較合理的解釋?
(A) 〈酒誥〉之說是周人藉以自省,並不足以證明殷人好酒而亡國
(B) 〈酒誥〉反映春秋時代的天道觀,顯然是後人偽造,故不可信
(C) 考古證據顯示殷人確實好飲酒,證明〈酒誥〉的說法是正確的
(D) 考古證據顯示殷人好飲酒,但無法證明殷人是否因好酒而亡國
(E) 考古證據顯示殷人不好酒,〈酒誥〉只是周人宣示伐殷的合理性 2
42.        資料一:歷史學者估計,明初(1400年)中國約有6500萬人,到明末(1600年)人口增加為1億5千萬人。康熙年間(1700年),人口為1億5千萬人。
資料二﹕1550年時,中國大量栽種玉米、甘藷、馬鈴薯、花生等多種新作物。
針對兩段資料,許多同學有不同的意見,請問何人的說法較正確?
(A) 玉米等新作物的產量大,取代原有糧食作物的種植空間,才能養活較多人口
(B) 玉米等新作物未取代原有作物,但可生長在較貧瘠的土地,增加糧食的供應
(C) 從明初至明末未發生大規模社會動亂,人口的劇增可能與糧食供應增加有關
(D) 明末至清初糧食生產條件改變不大,人口亦未見增加,應與其間的動亂有關
(E) 因清初人口大量移往台灣及東南亞,所以人口雖有成長,人口總數卻未增加 0
參、題組題(16%)
說明:第43至50題為題組題,其中包括單一選擇題6題與多重選擇題2題,分別註記於各子題題末,請多加注意。單一選擇題,每題選出一個最適當的選項,每題答對得2分,答錯倒扣2/3分,整題未作答者,不給分亦不扣分。每個多重選擇題都有5個選項,其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選出正確選項。各選項獨立計分,每答對一個選項,可得0.4分,完全答對得2分,每答錯一個倒扣0.4分;整題未作答者,不給分亦不扣分。若在備答選項以外之區域劃記,一律倒扣0.4分。倒扣到本大題之實得分數為零為止。
第43-45題為題組
資料一:學者指出:自1530年起,白銀開始流入中國,尤其是通過菲律賓與中國貿易的西班牙美洲帝國。估計16世紀後半至17世紀前半,流入中國的白銀多達23萬噸。自17世紀中期起,因為中國本身與國外的各種因素,白銀流入速度減緩。但自1684年起,海外貿易重新展開,白銀再度流入中國。1810年代中英貿易,中國仍淨流入約37萬公斤白銀,但至1820年代,已逆轉為大量流出。
資料二:下圖是1700~1800年中英貿易白銀流入中國數量統計圖





43.        資料一「自17世紀中期起,因為中國本身與國外的各種因素,白銀流入中國的速度減緩。」根據你的歷史知識,所謂「中國本身因素」最可能是指以下哪一項?(單一選擇題)
(A) 貨幣政策改變,改以銅錢為主要貨幣,造成白銀需求量大減
(B) 社會持續動亂,生產失調,商業萎縮,造成白銀需求的降低
(C) 倭寇為禍南北沿海,迫使中國停止對外貿易,白銀需求大減
(D) 政府為因應戰事,提高稅賦,使得銀價下降,白銀流入減少 -1.333333
44.        資料一「自1684年起,海外貿易重新展開。」根據你的歷史知識,可能與哪一個事件後的發展最直接相關?(單一選擇題)
(A) 西班牙殖民菲律賓,擴大對華貿易        (B) 康熙平定臺灣,開放對外貿易
(C) 葡萄牙人殖民澳門,開拓東亞貿易        (D) 英國殖民印度,積極拓展貿易 2
45.        學者指出:18世紀的中國出現幾次較顯著的物價上漲現象。根據資料二,這幾次物價上漲最可能發生在哪些時段?(多重選擇題)
(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丁戊       
(E) 戊己 0

第46-48題為題組
資料一:學者指出:台灣昔日游民,非釀亂不可為生。同治以後,有業可執。此後貧不能生者及牟重利者,已不在農村著眼。率趨於都市,以取成倍之利。故百餘年來械鬥之風,至同治以降,一時頓絕。
資料二:學者統計1721~1870年間台灣以原鄉祖籍為依據、大規模的分類械鬥發生之次數與地區分布如下:
年 代        次數        發生地區與次數
1721~1725        2        高雄1、屏東1
1726~1750        0       
1751~1775        1        彰化1
1776~1800        3        彰化1、淡水1、宜蘭1
1801~1825        6        新竹2、宜蘭2、淡水1、彰化1
1826~1850        9        彰化2、淡水6、高雄1
1851~1865        8        淡水7、宜蘭1
1866~1870        0       
46.        資料一作者所謂的「同治以後,有業可執」,根據你的歷史知識判斷可能與哪個事件後的發展最直接相關?(單一選擇題)
(A) 五口通商        (B) 台灣開山撫番        (C) 台灣開港通商        (D) 牡丹社事件 2
47.        資料二所提的分類械鬥往往導致族群的移動或聚合,在考察「某村莊最早移民來自何處」這項課題時,以下哪一項資料最足以作為判斷的依據?(單一選擇題)
(A) 文獻記載該村最早的廟宇        (B) 該村居民目前使用的方言
(C) 戶籍資料上登記的出生地        (D) 墓葬區墓碑上記載的堂號 -1.33333
48.        請根據資料二以及你的歷史知識,指出下列有關資料一的各項討論,哪些較為合理?(多重選擇題)
(A) 資料一從經濟的角度出發,可視為解釋械鬥發生與擴大的理由之一
(B) 資料一指出經濟是械鬥的主因,與商業發展有關,與開發方向無關
(C) 械鬥發展的趨勢與漢人開發的方向大致相符,資料一之說應屬可信
(D) 械鬥為族群間的衝突,但多屬於偶發事件,未必能指出具體的趨勢
(E) 械鬥大多發生在開發中的農村地區,資料一所敘述的趨勢大致可信 0.8
第49-50題為題組
有人說:紡織業是近代工業發展過程中的「火車頭」,請回答以下兩個與紡織業有關的問題:
49.        19世紀後半,西方國家挾其船堅砲利,強迫中國開放口岸與市場,將其工業產品銷售至中國。但至20世紀前半葉,西方棉布始終未能完全取代中國本身生產的土布,其故安在?(單一選擇題)
(A) 中國土布為家庭副業,人力成本低,具有競爭力
(B) 中國政府採取關稅保護的手段,排斥西方的棉布
(C) 中國人提倡愛用國貨,中國土布得以維持競爭力
(D) 中國新式紡織廠效率高,西方的棉布不具競爭力 2
50.        自17世紀以來,台灣人民穿著的衣料大多從其他地區或國家輸入,本地絕少生產。但自某個時期開始,大部分人民的衣料已由本地工廠生產。請問「某個時期」可能是指何時?(單一選擇題)
(A) 19世紀前半        (B) 19世紀後半        (C) 20世紀前半        (D) 20世紀後半 -1.33333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B        A        C        B        D        C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C        A        D        D        A        B        C        B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D        B        B        A        D        B        C        C        A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B        D        C        A        C        D        C        BDE        BE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AD        BCD        B        B        AD        C        A        ACE        A        D





分數:54-55,若我誤解了倒扣機制,應該會再加2分,即是57分,歷史高標51        均標36 低標22

最少亦是下上水平,屬B或B+,若實質看到CURVE,可以知道情況如何。
雷神稍鳴動,陰霾天空雨點滴,盼君將留此;
雷神稍鳴動,陰霾天空縱無雨,吾亦留此地。

返回列表

戰略要地重大資訊 關閉


關於要地的異常

將軍正在進行修復, 短期間請大家多多包涵. 主要是要修復一些被修改的設定, 也請大家不要驚慌.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