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假如1870年的普法戰爭是由法國戰勝

本帖最後由 alex332 於 2012-6-30 13:48 編輯

雖然普法戰爭不是2戰所以請等等別扣我分 請看下去
全世界公認普法戰爭一戰的到火線,一戰是二戰的到火線,二戰是冷戰的到火線,這場戰爭足足改變了近代的世界歷史,但是假如在1870普法戰爭由法國戰勝呢?
法國戰勝拿破倫三世應該沒有被人民拉下台,法國戰勝也應該會吧萊茵收下,這樣令法德關係一直下降,還應該要求普路士賠償大量的馬克.
到了1914年,普路士(德國沒有統一)感覺他自己強大了所以向英法等國宣戰,英法感覺到新的威脅所以向奧匈帝國和丹麥結盟(普路士為了統一德國所以向奧地利和丹麥開戰所以奧匈和丹麥都應該會幫助英法),稱為4國恊約,1914年6月奧地利大公被塞爾維亞黑手黨暗殺,所以開始攻擊塞爾維亞,沙俄帝國是塞爾維亞的盟友,都向奧匈宣戰,所以德國向沙俄,義大利(想佔領奧地利和英法的北飛直文地),土耳其(想統一中東,加上他一直反對英法在中東的活動),稱為4國同盟,同時保加利亞應該會加入國恊,因為在我們的一戰德奧同意分塞爾維亞一些土地給保加利亞,英法奧應該會同樣照做,其後羅馬尼亞也應該為了得到奧匈帝國的國土也應該會向奧匈宣戰.這場一戰應該會有6個戰線:其中包括,西線(英法丹對德),東線(德俄對奧),吧爾幹戰線(奧保希對塞羅土),義大利戰線(法奧對義),非洲線(英法對義土)和在亞洲的日中對德俄.相信美國的介入德國都是戰敗的.

二戰都會發生但只不過是英法美中對日本的SM戰,由於是德國在一戰時為了解決在東線的問題所以幫助列寧回到俄羅斯成立共產政權,可是現在是德俄是盟友,蘇聯不會成立,因此中共也不會成立,冷戰的資本主義對共產主義也不會出現,普路士再次戰敗國土變得更小,加上希特勒是奧地利人,所以第三帝國不會崛起,義大利戰敗國力和國土變小了,墨索里尼都應該會成為義大利總理但是如些弱的義大利他都不會傻到向英法開戰(更強大)加上沒有德國做他的後台.

本帖最後由 0072005 於 2012-6-30 16:58 編輯

我想希特勒還是會因為1929開始的經濟大蕭條而崛起
只不過國家換成了奧匈帝國
也許他可以當上首相,令王室有名無實
併吞衰弱的普魯士,併吞沒因共產主義而強大的俄國
最後說不定還能搞得跟美國勢均力敵
=====================補充=======================
人家煽動群眾的能力也是很強的呢=W=

TOP

普法戰爭,法國沒有可能最終勝利,只有戰事延長。

普國戰敗,萊茵河一失,英國參戰。
俄國為了爭取普國支持,修改黑海出港條約,駐邊軍隊會由中立,改為參戰。
奧國剛戰敗,無力參戰,加上俄國軍隊威脅(奧國中立原因)

另一方面,拿破崙三世的舉動,已經重新呈現出拿破崙一世的帝國,反法同盟組成是指日可待。

因此,假設普法戰爭,法國短暫勝利,換來只是更大反抗回響,結果始終不變。


不過,歐洲新形勢,可能會再一次進入梅特涅時代。

由於歐洲勢力均衡,帝國主義仍會產生,促成極端民族主義(外加工業化促成此不可避免因素)

一戰依舊發生。


但陣營會演變成如何,就是未知之數了
雷神稍鳴動,陰霾天空雨點滴,盼君將留此;
雷神稍鳴動,陰霾天空縱無雨,吾亦留此地。

TOP

回復 3# 逍遙的安少


    難到法國真的是這麼弱?

TOP

回復 2# 0072005


    那這位奧匈帝國的首相會不會攻擊波蘭呢?

TOP

回復 4# alex332


法國不是如你所想般弱,但亦不是所想中強,他如何強大,亦不可以以1敵3。

拿破崙戰爭,法國勝利在於拿破崙的戰術先進,利用法國機動性鐵騎,改善火槍隊排列次序,在敵人未集結前,摧毀對手。

這是促成反法同盟瓦解與三皇會戰勝利原因。


在1870年的拿破崙三世,並沒有拿破崙一世的軍事才能,法國以鐵騎為骨幹,在普國撞針槍、後堂炮下,顯得過時。

普國全民皆兵、優勢的將領等等,都使得普國成為超級強國。

而快速的工業化,鐵路網完善,促成了普國的強大。故有云:德國統一非靠鐵與血,而是鐵與煤


當然,這裹假設普國是弱國,但以當時法國實力,並未有足夠實力,摧毀三國能力。

再說,1870年的拿破崙三世會否落台,我看依舊會實現。

自1820年開始,法國君王地位已經危在旦夕,而非君權神授年代,民眾意願與神父態度,成為一切。(1859年隆奧戰爭原因)


因此,戰爭持續,早晚會引致經濟解體,巴黎公社,依舊革命,第三共和,仍舊出現。
雷神稍鳴動,陰霾天空雨點滴,盼君將留此;
雷神稍鳴動,陰霾天空縱無雨,吾亦留此地。

TOP

回復 5# alex332


    因素太多,不過我猜
應該不會打波蘭,想不到藉口的說
應會比照真實世界中的保加利亞及羅馬尼亞一樣採取同盟方式

TOP

本帖最後由 alex332 於 2012-6-30 20:22 編輯

回復 7# 0072005

應該先和丹麥,義大利,土耳其等戰敗國結盟,丹麥是戰勝國之一國力一戰後應該會更加強大,還控制了波羅的海的入口,奧地利只要給回義大利北部的國土回義大利也應該會和奧匈結盟,然後只要把保加利亞和希臘幹掉,土耳其必定加入奧匈.以奧匈帝國的地理,我猜先攻打烏克蘭是最好的,烏克蘭是一戰後的新興國家,軍力不會很強就和二戰的波蘭差不多than就可以把俄羅斯這塊大豬肉吃掉,然後我就猜不到了因素太多,可能攻打烏克蘭會令到英法向奧宣戰.

TOP

本帖最後由 逍遙的安少 於 2012-7-3 21:48 編輯

回復 1# alex332


我一看之下,是不是有些誤解?

1864年丹麥戰爭,1866年普奧戰爭,普國已經成為一個強大國家。

1870年普法戰爭是爭奪萊茵河的德國4個聯邦國地區

因此,事態發展依舊只局限於普法仇恨。

奧國借助普國力量,重拾1867年革命,解釋奧國國際地位下降問題,這個在1867年奧匈帝國成立,已經決定了。

丹麥我不作多說



大體上,忽視了巴爾幹半島的利益衝突問題,普國是積極支持奧國擴張,以及同等民族主義,所造成的新形勢(泛日耳曼主義)

德奧同盟,不會因為此戰,而有所動搖。

其實,1870年法國勝利,除了一定有反法同盟,德國亦不敢如此囂張,英方三次要求與德國同盟,可不是開玩笑。



其實,最終依舊是一樣的程式進行,因為普國在1870年前,其實已經是一個強國。

而且,1870年至1914年相差了44年,中間的關鍵的1878年柏林會議和1884-5年的柏林西非會義。
若無法召開,混亂應該早就發生了,歐洲火藥庫,不是開玩笑的。
雷神稍鳴動,陰霾天空雨點滴,盼君將留此;
雷神稍鳴動,陰霾天空縱無雨,吾亦留此地。

TOP

回復 8# alex332


    文義矛盾看不懂這樣= ="

TOP

回復 10# yiphoiwing

英國會參戰的,因為卑斯麥公開了拿破崙三世對萊茵河等地野心,引起英國不滿。

英國中立是因為卑斯麥及普國強大軍力,足夠解決法國所致。

若法國戰役獲勝,英國勢必參戰。

這個參戰國,要計算在內。

至於義大利,參戰動向不明朗,

第一,在1870年普法戰爭,義大利同意向法國提出援軍,但遭法國拒絕,原因是羅馬問題。可見義大利是站在法國一方

第二,1870年普法戰爭後,義大利統一事業完成,無需要參與歐洲大戰。

第三,義大利內部需要解決統一後的多項問題,除了南北分野外,仍需要解決教皇與國王衝突


   


回復 12# 0072005
程度上問題,沒有矛盾

另外,原文的摩洛哥危機,應該是解釋列強的不和,而非巴爾幹危機之內。
雷神稍鳴動,陰霾天空雨點滴,盼君將留此;
雷神稍鳴動,陰霾天空縱無雨,吾亦留此地。

TOP

回復 14# yiphoiwing


交惡是對的

有一點要修正是英國參與一戰是因為德國史利芬計劃,入侵比利時,對英國本土構成威脅,英國才予以參戰。
雷神稍鳴動,陰霾天空雨點滴,盼君將留此;
雷神稍鳴動,陰霾天空縱無雨,吾亦留此地。

TOP

回復  alex332


法國不是如你所想般弱,但亦不是所想中強,他如何強大,亦不可以以1敵3。

拿破崙戰爭, ...
逍遙的安少 發表於 2012-6-30 18:31



    補充 另外拿破崙是砲兵軍官出生 所以對砲的適性有很好的了解 所以往往會在出奇不異、理想的地方構築砲陣地
有一說是他創首例為了在不適合構築砲陣地的地型(土質鬆軟的泥地)用木板來增加面積支稱砲的重量 而使得敵方原本認為有優勢的地方(高牆)喪失而士氣大降
另外好像有漫畫而增加了用馱馬來移動木板那個就有點誇大了....
另外記憶中拿破侖常讓中小型砲填裝葡萄彈(散彈)來消弱敵方步兵方陣的密集性

TOP

返回列表

戰略要地重大資訊 關閉


關於要地的異常

將軍正在進行修復, 短期間請大家多多包涵. 主要是要修復一些被修改的設定, 也請大家不要驚慌.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