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所需閱讀權限 1

國民革命軍第200師

國民革命軍第五軍是中國國民革命軍的其中一個番號,曾先後用在多支部隊身上。最先使用第五軍番號的是原「福軍」。抗戰開始後1939年後以200師為骨幹建立的第五軍,軍長杜聿明,成為抗戰時聲名顯赫的部隊,曾編入征緬軍進入緬甸作戰。抗戰勝利後第五軍為國軍五大主力之一。1949年於徐蚌會戰(淮海戰役)中被殲滅(即邱清泉兵團)。之後再被重建,撤往金門。

國民革命軍第200師
200師的裝備大概有:
蘇制t-26b坦克、德制222裝甲車、步槍98k、機槍捷克造zb-26、重機槍梅可馨、37mm反坦克炮、重炮部隊是FH18、T-26(1933年型)輕型坦克、BA-3/6/10型、BA-20型裝甲車、45毫米反坦克炮和各種車輛、T-26、BT-5、18菲亞特CV-33、BAE系列裝甲車、122榴彈炮、45毫米戰防炮、75毫米野戰炮

部隊簡史:
該師前身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直屬戰車營(營長彭克定)。1936年1月,該營改歸交輜學校指揮。1937年3月,該營與交通兵第2團裝甲汽車隊改編為裝甲兵團(團長杜聿明),由軍政部直接指揮。

1938年
1月,該團於湖南湘潭擴編為第200師(五團制,20000餘人),以原團長杜聿明擔任該師首任師長。該師為我國第一個機械化師,由軍事委員會直接指揮。
4月,該師在上高與第20軍團開展聯合軍事演戲,以測試對機械化部隊的運用。
5月,該師抽調戰車營、工兵營、裝甲汽車隊、高射炮隊、摩托搜索隊、戰防炮營、步兵營各一,組成突擊軍第1縱隊,由副師長邱清泉率領北上開赴蘭封與日軍作戰。是月下旬,該縱隊在貴李寨、羅王寨、三義寨等地初露鋒芒,配合友軍擊退日軍土肥原師團,收復圈頭水口、三義寨等地。6月,該縱隊轉移開封。既而移駐鄭州。
9月在信陽配合友軍作戰。此後該部開赴陝西由第1軍指揮,脫離第200師建制。
11月,該師擴編為新編第11軍。師長杜聿明升任新11軍副軍長,以第89師副師長戴安瀾繼任師長。改編後該師開赴廣西全州整訓。

1939年
3月,該師開赴廣西界首參加全國軍隊校閱,第5軍名列第一,該師為第5軍第二名。
9月,該師擬開赴湖南衡山,擬參加第一次長沙會戰。該師抵達後會戰已經結束,乃就地待命並接受第9戰區司令長官檢閱。
11月,該師作為第二期整訓部隊,接受第9戰區前敵總司令羅卓英督練。是月中旬,日軍在廣西欽州灣登陸,該師緊急車運南寧,配合友軍第135師協同守備南寧城郊。
12月中旬,日軍第5師團騎兵第5聯隊、第21聯隊一部佔領昆侖關,該師奉命集結於三塘參與對昆侖關的反擊作戰。當榮譽第1師因傷亡慘重退出戰場後,該師接替任務,在坦克的協同下繼續攻擊昆侖關。是月下旬,該師將日軍分割包圍,並斷絕日軍補給線。隨後在友軍榮1師、新22師、第159師的配合下對昆侖關發起總攻,與日軍三次爭奪昆侖關,終於在本年的最後一天完全收復昆侖關。是役,第600團團長邵一之在攻擊二塘附近日軍陣地時不幸陣亡。

1940年
1月初,該師在昆侖關經過短暫休整後繼續加入對昆侖關附近之八塘的進攻。但是因日軍增加守備力量,該師經過7天的連續衝鋒,最後因部隊損失慘重,被迫將防務交由第36軍接替,該師後撤整補。
4月,該師因在昆侖關的所受損失過重(兵員損失近三分之二),開赴湖南祁陽接受新兵開始長時期的整補。

1941年
6月,該師移駐貴州安順。
12月,移防雲南保山。

1942年
3月初,該師附軍屬騎兵團、工兵一個營入緬支持英軍作戰,接替英軍在同古(又稱東籲)的防務。是月下旬,該師在同古以北與日軍第55師團發生戰鬥。經過三晝夜激戰,數次擊退日軍第55師團112聯隊的進攻,但是自身也為日軍第112聯隊包圍,聯絡補給均告中斷。在友軍新22師、第96師解圍失敗後,該師最終奉命突圍,其餘奉命掩護撤退之部隊最後皆奮戰殉國。第200師在同古堅守12天,迫使日軍第112聯隊停止進攻,等待第56師團的增援。同時,該師成功掩護友軍英緬軍第1師一部逃出日軍包圍圈。
4月下旬,該師奉命進攻東枝,經3天激戰,擊退日軍第113聯隊,收復東枝。隨後該師向雷列姆以北攻擊前進。不久東枝再次為日軍攻克,孟瑙也隨之失陷。第200師此時奉命以一部攻擊臘戎當面之日軍,並以一部固守臘戎,掩護第5軍、第6軍向我國雲南撤退。
5月上旬,該師向八莫、南坎撤退,途中與第5軍補訓處回合,並沿途收容第6軍、第66軍散兵1000餘人。在該師穿越昔卜、摩谷公路時,遭到日軍第56師團伏擊,部隊被打散,團長柳樹人陣亡,師長戴安瀾在負重傷後為參謀長周之再救出。
第5軍第200師4月25日在東枝地區結束戰鬥後奉命向北轉進,在八莫、南坎間撤退,並沒有與第五軍其他部隊處於同一撤退路線。
5月10日,第200師(不足7000人)與第5軍補訓處(指揮官黃翔,包括補充第1、2團)會合,並收容第6軍2個營和新第28師一部,總數應該在9000人左右。5月13日,第五軍軍部“棄車上山”,此後第200師不得不獨立行動。與第五軍軍部為逃避日軍進“野人山”不同,第200師選擇隱蔽穿越日軍封鎖線。
5月18日,第200師官兵隱蔽運動至臘戌西南側的朗科地區,此處離國境線只有一百五六十里。第200師試圖夜間在此穿越昔卜、摩谷公路,但在突破過程中遭到日軍伏擊,師長戴安瀾在戰鬥中身負重傷。
據倖存的戴安瀾少校作戰秘書張家福回憶,突圍時戴安瀾師長走在最前面,周維漢參謀長走在第二,戰士們跟在後面。近在咫尺的敵人發現了他們,戴安瀾師長腹部連中三槍,倒在草叢中,流血不止。身後的參謀長畢業于日本士官學校,會日語,他和日本人喊話,對方以為是自己人,才得以突圍。
26日晚,重傷的戴安瀾師長在緬北茅邦村殉國。此次戰鬥,參謀主任董幹、第599團團長劉樹人、第600團團長劉吉漢均陣亡殉國。第200師剩餘人員由師步兵指揮官鄭庭笈率領該師于6月17日抵達騰衝附近,29日轉至雲龍,勝利與友軍回合。
此時全師僅余官兵4000余人(一說2600人),由於第200師在撤退過程中收容了第五軍補充團、第6軍、第66軍的多支部隊和零星散兵,因此自身的損失應該更大。
6月中旬,該師殘部經過艱難的撤退終於抵達雲南永平(第200師入緬之役損失5000餘人)。師長戴安瀾在撤退途中因傷重無法救治而亡,以副師長高吉人繼任師長。該師在遭受昆侖關、緬甸兩次重創後,骨幹大量損失,此後該師移駐昆明近郊——馬街,開始了長期編練,部隊官兵擴編至12000餘人。

1944年
8月,為策應駐印軍對日軍的反攻,該師開赴保山集結,隨後康復前線協助友軍作戰。
9月初,該師加入對於龍陵的戰鬥。由於該師初到戰場,未明前線形勢,陡遭日軍反擊,其先行加入戰鬥的先頭團第599團被日軍迅速擊潰,其中兩個營損失慘重,營長皆陣亡。隨後該團殘部被配置在5412高地,奉命以殘破部隊對日軍發起反擊,又遭日軍挫敗。是月中旬,該師第600團、第598團先後抵達,旋即對日軍發起新一輪進攻,在炮兵的掩護下先後奪取三個高地,並收復龍陵老城和文筆坡。隨後該師奉命固守陣地,並補充第599團。
10月中旬,該師在得到第5軍軍屬工兵營、炮兵營、通訊營、戰防炮營的支援下,開始向非吹坡、老龍潭等地攻擊前進。
11月初,該師在相繼收復老龍潭、石老虎、老糧台後向芒市迂回。於是月中旬收復芒市後在螞蝗山遭到日軍反擊,在擊退日軍的進攻後該師乘勝追擊,並於12月初收復遮放後繼續向前攻擊,陸續收復雙坡、拉隆、邦打、拱撒、河邊寨。

1945年
1月中旬,該師以奇襲的方式攻佔日軍重要據點回龍山。隨後該師配合友軍收復象鼻山、腰子山、冷山等日軍據點。畹町為友軍第2軍收復後該師回駐昆明市郊。
3月,該師換裝美械。師長高吉人升任第5軍副軍長,以第49師師長羅友倫繼任師長。
4月,師長羅友倫調任第207師師長,以美國戰車學校畢業生廖慷繼任師長。
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該師移駐羅次。
9月,昆明防守司令杜聿明奉命以武力解決龍雲所部,該師即在駐地以宴請滇軍炮兵團為名,命臨時受該師節制的第96師287團將該炮兵團繳械。第600團團長董瀚因空難殉職。
10月杜聿明調任東北保安司令長官,該師抽調第598團作為司令長官部特務團脫離建制。該師另抽調所屬第599團、第600團各一部作為基幹新編第598團。

1946年
3月,第5軍各部開赴武漢,該師被留駐雲南開遠,負責滇南地區的守備任務,暫由昆明防守司令部節制。
10月師長廖慷調任第45師師長,以副師長熊笑三繼任師長。
12月,該師北開武漢,歸還第5軍建制,負責清豐至濮陽之間公路沿線的護路任務。

1947年
1月,該師移防徐州。
4月,奉命向梁山出擊。當梁山為友軍第96師攻克後,該師作為第5軍左路部隊繼續追擊撤退的共軍,但是卻被共軍阻擊部隊牢牢牽制,無法前進。直到共軍主力撤過黃河後,該師才得以前行,並以所屬第600團渡河追擊解放軍。
5月,該師轉入魯中,進駐新泰,旋向羊流店攻擊前進,既而協同友軍第45師攻佔萊蕪,再向博山攻擊前進。
6月下旬,該師奉命掩護友軍整11師左後方向共軍沂蒙山區進攻。
7月,該師向泗水攻擊前進,既而後方發現共軍遊擊部隊,逐回駐博山清剿。是月下旬,友軍整編第84師一部在汶上為解放軍圍攻,該師奉命並向濟寧發動攻擊,以配合第45師前往解圍。
8月下旬,該師以所屬第600團擔任主攻奪取濟甯後向西追擊共軍,在厲家崗、徐家莊、沈官屯與共軍交戰10余次,接連獲勝。隨後從白浮圖出發,迅速抵達郭莊向共軍發動猛攻,成功為整84師解圍。
9月,該師在袁口整編為第200旅,原師長熊笑三改任旅長。整編後該旅又向丁裏長發動攻擊,在打退共軍的反擊後,該旅即乘勝攻佔丁裏長。
11月,該師駐防于魯西地區開始休整。

1948年
4月,旅長熊笑三升任整編第5師副師長,以整編第5軍副參謀長兼交通輜重兵團團長張毓英繼任旅長。
5月,共軍攻擊民權,該旅奉命開拔越隴海路進入豫東協助友軍作戰。
6月,共軍攻擊定陶,該旅又回援山東。入魯後該旅于曹縣集結,隨後向馬樓發起攻擊。由於共軍利用地形構築據點、鹿砦,該旅往往是以慘重代價才得攻取一、二據點,整200旅在此與共軍膠著7天才攻克馬樓繼續進擊。是月中旬,開封為共軍攻克,該旅奉命向西南迂回,企圖截擊由開封撤退之共軍,但是未能完成任務。
6月下旬,該旅奉命進攻杞縣以南之桃林崗,由於旅長張毓英將兵力逐次使用,遭受共軍猛烈還擊,經一天攻擊,所部傷亡慘重,仍未能前進一步。旅長張毓英當即被撤職查辦,以整編第96旅副旅長周朗繼任旅長。同時將該旅改為預備隊使用。
7月初,區壽年兵團為共軍殲滅後,該旅奉命除留第600團牽制共軍外配合友軍向解放軍迂回攻擊,隨後負責牽制的第600團與迂回部隊分進合擊,終於將共軍擊退。
9月,濟南告急,該師由商邱救援,但是部隊未到濟南已告失守,逐回駐原防。不久該旅恢復第200師番號,原旅長周朗改任師長。
11月初,該師在向黃口移動時,其所屬一個營被共軍包圍,經友軍第45師解救脫離危險。是月中旬,該師集結與徐州。隨後為解救友軍第7兵團,沿林佟山麓攻擊前進。不久該師在林佟山山腰遭到共軍頑強阻擊,經兩天戰鬥始突破阻擊陣地繼續東進。是月下旬,第7兵團被殲,該師回防徐州。當第12兵團被圍後,該師開始撤守徐州,不料在至陳官莊附近時被共軍包圍。團長劉屏玉在指揮部隊集結時陣亡。該師在佔領張廟堂陣地後,即以此為核心陣地固守。

1949年
1月9日,共軍對陳官莊的國軍發動總攻擊,該師與軍部的通信被迅速切斷。隨後在通信兵的聯絡下得知軍部下達了“停止戰鬥,自行設法”的命令後,由師長周朗率領開始突圍。但是不久之後即被共軍包圍殲滅,團長劉明德陣亡;師長周朗、團長蔡香清在衛兵的保護下僥倖逃出包圍圈,但是旋即為地方民兵俘虜;副師長麻心全化裝脫逃。該師另有一部500余人由團長熊道存率領逃至蕭水被擊潰,熊道存被俘。

隸屬關係:
軍事委員會(1938年1月——1938年11月)
新編第11軍(1938年11月——1939年2月)
第5軍(1939年2月——1947年9月)
整編第5師(1947年9月——1948年9月)
第5軍(1948年9月——1949年1月)

序列沿革:
1938年1月成師時序列:
師長杜聿明,副師長邱清泉,參謀長廖耀湘
     第1149團,團長胡獻群(戰車兵團)
     第1150團,團長韓增棟(戰車兵團)
     第1151團,團長洪世壽(汽車兵團)
     第1152團,團長高吉人(機械化步兵團)
炮兵第52團,團長馮爾駿(戰防炮團)
1938年11月戴安瀾接任師長時序列:
師長戴安瀾,副師長彭璧生/高吉人,參謀長張止戈/周之再,
   步兵指揮官鄭庭笈
     第598團,團長高吉人/鄭庭笈
     第599團,團長柳樹人(殉職)
     第600團,團長邵一之(殉職)/吳 福(代)/劉少鋒
     補充團,團長郭 琦
1942年6月高吉人接任師長時序列:
師長高吉人,副師長鄭庭笈/熊笑三、劉少鋒/羅友倫,參謀長呂省吾
   第598團,團長葉 敬
     第599團,團長郭 琦
     第600團,團長董 瀚
1945年3月羅友倫接任師長時序列:
師長羅友倫,副師長熊笑三,參謀長呂省吾
     第598團,團長葉 敬
     第599團,團長郭 琦/陳輔漢
   第600團
1945年4月廖慷接任師長時序列:
師長廖慷,副師長熊笑三,參謀長呂省吾
     第598團,團長葉 敬
     第599團,團長陳輔漢
   第600團,團長董 瀚(空難)/
1946年10月熊笑三接任師長時序列:
師長熊笑三,副師長田鶚雲,參謀長
   第598團,團長
     第599團,團長陳輔漢
     第600團,團長麻心全
1948年4月張毓英接任旅長時序列:
旅長張毓英,副旅長 ,參謀長
     第598團,團長劉屏玉
     第599團,團長蔡香清
     第600團,團長麻心全
1948年6月周朗接任旅長時序列:
旅長周朗,副旅長 /麻心全,參謀長
     第598團,團長劉屏玉(殉職)/劉明德(被俘)
     第599團,團長蔡香清(被俘)
     第600團,團長麻心全/熊道存(被俘)

國民革命軍王牌第200師師長戴安瀾

1943年3月,毛澤東在延安曾寫一首《五律•挽戴安瀾將軍》:外侮需人禦,將軍賦采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這首詩根據1943年戴安瀾將軍追悼會挽聯挽詩登記冊刊印。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毛澤東詩詞全編鑒賞》,第474頁。) 這位被毛澤東稱爲“海鷗”將軍的人,名叫戴安瀾,號“海鷗”。戴安瀾因之成爲了唯一穫毛澤東詩悼的國軍將領。 戴安瀾是安徽省無爲縣風和村人(即牛埠鎮),生於1904年11月25日,黄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畢業後參加北伐戰爭,作戰身先士卒,屢立戰功,後晉升爲團長。抗戰爆發後,先後在國民黨軍隊中任73旅旅長、89師副師長。 1939年,戴安瀾升任國民黨軍第200師少將師長,這一年他僅有35歲。據筆者考證,第200師是中國軍隊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機械化師。 1939年冬,國民黨第5軍軍長杜聿明率部在廣西大明山區與日寇戰於昆崙關(在廣西南寧市東北賓陽縣附近)。昆崙關地形險要,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侵占昆崙關的日本軍隊是在日俄戰爭時期號稱“鋼軍”的第5師團之主力第12旅團,及後來增援的兩個聯隊,由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親自在九塘指揮。杜部戴安瀾將軍率機械化師擔任正面反攻,用火牛戰術,冒着密集的炮火,爬向日軍堡壘,沖毁敵軍層層鐵絲網等防禦工事,重創日寇。 戴將軍親赴戰壕指揮,沖鋒陷陣,首克同興堡。昆崙關戰役一個多月,殲敵6000餘人,俘穫甚多,斃敵旅團長中村正雄和聯隊長三木吉之助於九塘和昆崙關之間。昆崙關戰役使日軍第12旅團已經名存實亡。中國軍隊雖然傷亡14000餘人,但基本幹部仍健全。中國軍隊能全殲日軍一個精銳旅團,基本消滅了其各級指揮官,首次以攻堅戰打敗日本“鋼軍”的戰例。戰鬥中戴將軍身負重傷,仍奮勇作戰,因此榮穫國共兩黨聯合頒發的三黄“寶鼎”勳章。戴將軍初到昆崙關部署陣地時,即發出豪言壯語,說:“中國古時有上元三鼓奪昆崙之佳話,吾擬元旦奪取昆崙關。”後來果然如期攻奪。此役後,戴安瀾被譽爲“當代之標准青年將領”。 1941年12月,日寇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横沖直闖,連陷香港、關島、威克島、菲律賓,侵占號稱東方直布羅陀的新加坡軍港。繼之將其魔掌深入東南亞各國,進犯緬甸,西進印度洋上,直叩安曼群島之門。駐緬甸英軍,一路慘敗,士無鬥志。日寇步步北犯,致使我國西南邊疆遭受嚴重威脅。 1942年初,我國派出遠征軍進入緬甸。3月18日,戴將軍率第5軍200師擔任過遠征軍先頭部隊入緬抗日,進駐緬甸南部的同古(東瓜)地區,同日寇第55師團展開激烈戰鬥,戴以孤軍深入,奉命固守10天,以待援軍。 同古地區乃一片平原,無防守之地勢,3月20日,日軍向駐守同古的第200師各主要陣地發起了進攻。面對數倍於己的日軍,戴安瀾表示了決一死戰的堅定信念,於當日晚召集全師營以上軍官開會,帶頭立下了“誓與同古共存亡”的遺書,他說:“此次遠征,系唐明以來颺威國外的盛擧,雖戰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同古。”並宣布了如下命令:“如本師長戰死,以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以參謀長代之;參謀長戰死,由步兵指揮官替代,各級照此辦理。” 後經十餘日激戰,敵軍終於無可奈何,乃陸續增援,至兵力超過我軍五倍。然其死亡人數亦超過我軍五倍以上。戴安瀾將軍威名令敵膽寒。這是中國遠征軍對英軍、緬軍作出的重大貢獻。當時,英國《泰晤士報》也予以報道,表示讚賞。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遠東戰場上唯一的捷報。 戴安瀾將軍完成固守同古,以待援軍之使命已達,遂奉令突圍,經一天一夜激戰,進克棠吉據點。後因大批日寇由泰國、老撾邊境竄入我軍後方進行圍攻,戴將軍孤軍作戰,四面受圍,形勢危急,上級急令其突圍回國,相機殲敵。戴將軍率部突圍,退入泰、緬、老邊區原始森林地帶野人山,無衣無食,以野草雜菜充饑,爬山越嶺70餘日,備極艱苦。 敵軍據險阻擊,1942年5月17日,大雨滂沱,戴安瀾將軍在一個小平山坡上指揮奪取敵軍陣地時,不幸被敵軍鎗彈擊中胸、腹部,血流如注,當時又無醫無藥,傷口發炎潰爛,進軍至茅邦時,流盡最後一滴血,5月26日下午5時40分與世長辭。年僅38歲。全軍聞之,無不淚下。 回國後,200師官兵護衛着戴安瀾將軍的靈柩,途經昆明、貴陽等地,至全州,將靈柩安放於香山寺内。沿途民眾,隆重奠祭,無不愴然淚下,哀歎痛失英豪!他的精神和業績,在當時曾得到包括國共兩黨和美英盟國在内的各方面的高度評價,稱他是近代以來中國軍人中“立功異域,颺大漢聲威”的“第一人”。 美國官方認爲,同古保衛戰是“所有緬甸保衛戰所堅持的最長的防衛行動,並爲該師和他的指揮官贏得了巨大的榮譽”。蔣介石對此的讚譽是:中國軍隊的黄埔精神戰勝了日軍的武士道精神。重慶的報紙稱同古保衛戰“無論在中國抗戰史或世界大戰史均有其不朽的價值”。英國的《泰晤士報》稱之:“同古之命運如何,姑且不論。但被圍守軍,以寡敵眾與其英勇作戰之經過,實使中國軍隊光榮簿中增一新頁。” 1943年4月1日,國民政府在廣西全州的香山寺爲戴安瀾擧行了國葬儀式。國共兩黨的領導人也紛紛送來挽詩、挽聯和花圈,對戴安瀾的以身殉職給予極高的評價。在重慶的蔣介石獻贈挽聯一副,祭奠戴安瀾:虎頭食肉負雄姿,看萬里長征,與敵周鏇欣不忝;馬革裹屍酹壯志,惜大勳未集,虛予期望痛何如?在延安的毛澤東也撰寫了本文前面所提的那首大氣磅礴的挽詩,遙祭戴安瀾將軍的不朽英魂。(劉繼興)

返回列表

戰略要地重大資訊 關閉


關於要地的異常

將軍正在進行修復, 短期間請大家多多包涵. 主要是要修復一些被修改的設定, 也請大家不要驚慌.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