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戰略要地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5871|回復: 0

裙子的由來+歷史

[複製鏈接]

324

主題

1007

帖子

1421

積分

總區長

Rank: 8Rank: 8

積分
1421

分享勳章

發表於 2016-1-25 10:54: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裙子的由來+歷史

「圖片已全崩」

人們用獸皮樹葉圍在腰間便是最早的裙子,同時也是人類最早的服裝.當然,這時的裙子談不上美觀.從古埃及時就有裙裝出現,開始是把布纏繞在身上或縫成單純的筒形,到了中世紀,又設計出了應用省縫和喇叭形的裁剪法。此時,裙子的製作技術有了顯著的進步。
  服裝的裝飾化,到了16世紀中期,又有一部分人使用了裙環(hooP,為裙子造型用的一種襯裙),把它放入裙子的裡面,使裙子的造型有了膨脹感,在裙子的歷史中,被認為最具有豪華與裝飾性的是18世紀的洛可可時代。從那時以後,由於法國革命的爆發,被加以誇張的裙子也一時消失,再次又流行了把硬襯布襯裙(crinoIine,用馬尾和麻混紡布製作的襯裙)放人裙內的裙子,19世紀末期,又出現了在臀部放入後腰墊(bustle)的裙子。
  20世紀後,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伴隨女性加入社會生活的同時,裙子也變為易於活動的短裙形。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像長裙、超短裙等,根據流行出現了各式裙形,直至如今。



裙子做為女子的服式,起源於我國漢代以前。當時,女性頗注重化妝和服飾的打扮,裙子是風行的服式之一。
中國:男人穿裙子比女人還早在中國,根據記載,早在商代,男性就開始穿裙子,而女性直到漢朝才形成穿裙子的習慣。

商代的服飾,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領開向右邊,衣長到膝蓋;下身穿“裳”,裳長到足踝,在腰部束一條寬邊的腰帶,腹前加了一條上窄下寬、像斧子形狀的裝飾物“齻”,用來遮蔽膝蓋,所以又叫“蔽膝”。
蔽膝:


到了很講究雅致和禮儀的周代,開始把下裳的兩片布合成一個圓筒,類似現在的裙子,比商代的裳更雅觀,就是騎馬不很方便。

春秋戰國時期,上衣和下裳乾脆合在一起,從上下兩截單獨穿的衣和裳,變成了上下一體,走了簡潔的路子,二合一——把三角形的布在身後展開,布的右下角繞過雙腿,從雙腿前包到身子左側,之後把布的左下角按照同樣的方式裹到身子右側,再用腰帶束住,這就是風靡戰國時代的“深衣”。看起來頗有點兒連衣裙的味道。

上面提到的上衣下裳和“深衣”,多用於禮服,也就是說,在某些特別的場合,人們必須穿裙子才不失禮。
深衣:
後來,“深衣”演化成袍子,也出現了褲子,中國男人才告別了穿裙子的時代

前漢美女趙飛燕(漢成帝寵妃)非常喜歡穿裙。一日,飛燕穿雲英紫裙與成帝結游池邊,正當隨樂起舞時,不巧大風將她連裙吹起,幸好侍從及時拽住紫裙才使飛燕落地。因裙子救了如仙女般的趙飛燕,故將此裙稱之“留仙裙”。
留仙裙:

魏晉時期,裙子仍是男女都穿的。《魏志•管寧傳》載:管甯常著布襦布褲布裙。說明這時的男人仍然是穿裙子。唐代後,裙子才是婦女專用的服裝,且成了婦女的代名詞,把婦女稱為“裙釵”

唐代,裙子做工日趨考究,如唐中宗第八個女兒安樂公主,耗去銀兩千貫專門製作一條“織成裙”。
唐代中期的姑娘愛著紅裙,而且還要拖地2~3寸,顯示自已的美麗和飄逸。
紅裙:
“紅裙”、“紅長裙”就成了“美女”的代名詞。從唐永泰公主墓中發掘出來的前、後宮壁畫可看到,宮女幾乎穿著“紅色長裙”。
在天寶年間,女子則喜歡黃色、桔色,如楊貴妃的“黃羅銀泥裙”。
唐代婦女的裙,無論是質料、色彩、式樣、裝飾都超過前代。

元明,女子的裙子以淡泊素雅為主,多配四季百花。當時,褶襇裙也頗為盛行,發展到清代的“百褶裙”、“魚鱗百褶裙”等。明清之後,裙子不僅成了宮廷貴族小姐的日常裝束,而且成了普通人家姑娘的日常服裝。清代婦女下裳多穿裙,顏色以紅為貴,喪夫寡居者只能穿黑裙。清代滿族入關,雖然滿族婦女都穿旗袍,但漢族婦女卻仍把裙子作為禮服。每逢婚喪喜慶大典、親朋拜謁,平時只穿短襖長褲的婦女,也要在褲子外面套上一條長裙,否則就會被認為失禮或不夠隆重。清代裙子的樣式很多,初期仍保存明代習俗,多穿鳳尾裙、月華裙等。有在裙子上裝滿各種飄帶的,有在裙幅底下,綴以小鈴,使之叮噹作響的。崇禎年間的百褶裙,在裙幅底下,繡滿水紋,行動起來,一折一閃,非常美觀。
百褶裙:
魚鱗百褶裙:


========================================

英國:
蘇格蘭人視蘇格蘭短裙為“正裝”,在婚禮或較為正式的場合才穿。現在,蘇格蘭軍還把蘇格蘭短裙當制服。黑色的呢子上裝,白色的襯衫,花格呢裙,羊毛襪,同樣花型的格呢披肩,有獸皮裝飾的繫於腰間的酒壺,一個標準的蘇格蘭男子就在眼前。 蘇格蘭方格裙起源於一種叫“基爾特”的古老服裝。這是一種從腰部到膝蓋的短裙,用花呢製作,布面有連續的大方格,而且方格要鮮明地展現出來。蘇格蘭人看來,“基爾特”是他們愛穿的民族服裝,且是蘇格蘭民族文化的標誌。1707年蘇格蘭與英合併後,“基爾特”作為民族服裝被保留下來。蘇格蘭人穿這種裙服表示他們對英格蘭人統治的反抗和要求民族獨立的強烈願望。1745年,英國漢諾威王朝鎮壓了蘇格蘭人武裝起義後,下了英國歷史上著名的“禁裙令”,禁止蘇格蘭人穿裙子,只能以英格蘭的裝束為標準,違背者將被處以監禁或放逐。蘇格蘭人為此展開了長達30多年的鬥爭,最後於1782年迫使漢諾威王朝取消了“禁裙令”,為自己贏得了穿裙的權利。一套蘇格蘭民族服裝包括:一條長度及膝的方格呢裙,一件色調與之相配的背心和一件花呢夾克,一雙長筒針織厚襪。裙子用皮質寬腰帶系牢,下面懸掛一個大腰包,掛在花呢裙子前面的正中央,有時肩上還斜披一條花格呢毯,用卡子在左肩處卡住。
蘇格蘭短裙:


英語中,蘇格蘭短裙稱為“kilt”,這是蘇格蘭語。關於起源,英格蘭人和蘇格蘭人一直有爭論。有一種說法是:一個名叫湯姆•羅琳遜的英格蘭人最早宣導穿蘇格蘭短裙。據記載,1715年,英國政府採取開放政策,允許英格蘭、蘇格蘭貿易,湯姆•羅琳遜便是從中受益、北上淘金的人之一。他在蘇格蘭北部開了家木炭畫加工廠,蘇格蘭短裙就是他在工人中推廣的工作服。傳統的蘇格蘭服飾“kilt”,原本包括寬大的披肩,披肩和短裙連成一體,在砍樹時很不方便,湯姆•羅琳遜便向裁縫提出,將“kilt”一剪為二,蘇格蘭短裙由此誕生。

但是,也有記載表明,早在1624年,蘇格蘭軍隊就將蘇格蘭短裙作為軍隊的制服了。

“穿蘇格蘭短裙不穿內褲”的說法也一直在流傳。一種解釋是:只有在跳舞的時候才需要穿內褲;如果穿有襯裏的蘇格蘭裙,內褲似乎就成了累贅;穿沒有襯裏的毛料蘇格蘭裙,內褲就不可缺少;是否需要穿內褲取決於天氣、個人習慣以及要出席的場合等。

另一種解釋是。據說,300年前,在蘇格蘭高地的一次保衛戰中,蘇格蘭部隊的一個軍官突然下令,讓士兵脫掉蘇格蘭短裙和內褲,只穿著襯衫向對方進攻。對方的士兵見此情況,以為他們的敵人都瘋了,便調頭而逃。從此,“穿蘇格蘭短裙不穿內褲”的說法便傳開了。

蘇格蘭短裙上的格子,素有一“格”一階級的說法,說“蘇格蘭短裙等於一部大英帝國的歷史”。據說,英國蘇格蘭格子註冊協會記載著幾百種不同的格子圖案,有些以姓氏命名,代表著不同的蘇格蘭家族。黑灰格被稱為“政府格”。也有特別為皇室成員定制的格子圖案,貴族的身份高貴,他們穿著的格子圖案也被稱為“貴族格”。在17世紀和18世紀,蘇格蘭高原部落之間的戰爭終年不休,戰場上的男人們便以所穿的格子圖案來辨認敵我,有點兒像現在的“軍服”。

=========================================

印度族男人的傳統服裝是白袍,腰間紮一根白帶;女子則穿裙子,披紗麗。
=========================================

到了21世紀,裙子大受歡迎,尤其是女僕裝


*****魔獸地圖有送出權限要求的話我有看到就更新*****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行動裝置版|黑名單|Urbase.net  

GMT+8, 2024-4-16 13:26 , Processed in 0.11404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