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約翰韋恩(John Wayne)主演的電影的弟兄們都知道聖邁瑞.埃格利斯鎮(Ste. Mere Eglise)是盟軍空降場之一。該鎮位於尤它灘頭的腹地是D日盟軍必爭之地。受命攻擊該鎮的是馬修.李奇微指揮的第82空降師第505空降步兵團的2營 (營長范德武Vandervoort)和3營(營長柯拉斯Krause)。
聖邁瑞.埃格利斯鎮由德軍第709師防守。深綠圓圈表示第82空降師空降地點。淺綠圓圈表示第101空降師空降地點。尤它灘頭(綠箭頭)由美軍第4步兵師負責攻擊。EXIT 1,2,3 和4表示穿過泛洪區的通道。空降部隊的任務就是控制通道的內陸一側。
攻擊行動打一開頭就不順。月光被烏雲所阻擋使地面漆黑一團。120名先鋒引導傘兵多數都找不著應該標記的位置,他們當中只有38人來得及在大部隊飛抵前設立好空降區的標示。而大部隊低空進入空降區時遭到德軍防空火炮的猛烈打擊。許多飛行員為了規避地面防空火力而違抗命令偏離了航線。結果,多數傘兵沒有被投放到規定地點。有的由於投放高度太低連傘都沒打開被活活摔死,有的淹死在沼澤地,有的乾脆掉進了英吉利海峽。最遠的離預定地點竟有10公里之遙。在此後的幾天裡,這些傘兵們花了很多時間歸建。
在這一片混亂當中,有大約30人的一組傘兵被陣風吹進了聖邁瑞.埃格利斯鎮的中心---教堂前的廣場上。
十一世紀建造的教堂和教堂前的廣場(daharry攝)
本來不應該有什麼事。可恰巧地面上出了一件看起來不相關的事把事情搞糟了。
教堂對面有一幢民房著火了。不是有人故意縱火,而是盟軍的燃燒彈墜落後引發的。教堂趕緊敲鍾報警。一百多居民跑出來救火。有人用手壓水泵取水,其他人排成兩行向前傳水。駐紮在教堂周圍的德軍是一支後勤部隊。他們也聽到警報後急忙出來警戒,端著槍監視著在那兒忙著救火的老百姓。
裝甲車所在地就是起火房子的原址(daharry攝)
圖為教堂前救火用的手壓水泵,(daharry攝)
大火映紅了天空,也照亮了正在下降的雪白的降落傘。
德國人立刻開始對空射擊。廣場上頓時大亂。
教堂正前方的一幢民房,煙囪上有當年打仗時留下彈洞。(daharry攝)
一個傘兵連人帶傘掛住了教堂的塔尖懸在半空。他抽出傘兵刀想割斷傘繩。心裡一急,傘兵刀滑脫了手,掉了。緊接著不知那裡就飛來一梭子子彈,有一顆打在他的右腳上。疼得他半死。往下看看,不得了,德國的增援部隊不斷進入廣場,大約有二十幾個傘兵降落在教堂周圍,他們一個接一個地被德國人幹掉。有十幾個德國兵把所有的子彈全都射向一個纏在樹上的傘兵把他打成篩子。看到自己的人的下場,掛在教堂尖的這位頓時明白了,要想活,唯一的辦法就是別動彈。於是他倆手下垂腦袋耷拉著開始裝死。這著還真靈,居然把德國人蒙過去了。當年在聖邁瑞.埃格利斯鎮打過仗的美國老兵也都對掛在教堂上的那個「死」傘兵有過深刻印象。
這個裝死的傘兵叫什麼名字呢?他叫裝死地(John Steele)。
名如其人。
裝死地時年31歲,軍銜二等兵。他屬於第505空降步兵團的2營F連。裝死地在塔樓上吊了兩個半小時,教堂巨大的鍾聲就在耳邊不斷轟鳴,加上傷痛和緊張,人早暈呼了。後來有人問裝死地到底掛在教堂的哪個角,裝死地死活講不清楚。因此,關於裝死地降落傘位置的辯論一直持續到今天。(daharry攝)
德國人打掃戰場時發現了裝死地,不由分說就將其拿下。裝死地就成了戰俘被押在鎮裡。
德國人打了勝仗,消滅了美國兵,挺高興。不過這一高興不要緊,德國人自己犯糊塗了。這支後勤部隊的軍官眼瞅著美國兵全給收拾乾淨了,像小菜一碟兒,敵機也不來了,周圍槍聲也消停了。下麵該幹什麼呢?
睡覺。
對, 睡覺。這一宿叫這火和傘兵給攪的,覺也沒睡好。現在沒事了,補覺吧。軍官一發令,全體回屋睡覺。軍官也許覺得美國兵再也不會來了。
他那裡知道,82空降師的人正在聖邁瑞.埃格利斯鎮以西兩公里的地方忙活那。幹什麼那?找人,找自己人。3營長柯拉斯中校在跳出機門的那一剎那,看見了先導兵在地面放置的綠色T型指示游標。他不偏不依正好降落在戰前為自己的指揮部選好的那塊三角形莊稼地裡。寸勁兒。別的人就沒那麼走運嘍。
柯拉斯只找到了15個自己人,他把這15人分成4組,派往各個方向進行聯絡。說好了45分鍾後回來集合。這幫人在夜暗中憑著兒童玩具蟋蟀聲音尋找失散的同伴。一個小時後,柯拉斯聚集了180人。不到全營的四分之一。任務在身,柯拉斯再也等不及了,他就率領弟兄們進了莊。
著名的D日聯絡工具---玩具蟋蟀。當年售價5美分一個,英國生產。美國空降部隊在英國商店買的,用於夜間聯絡和鑑別用的。101空降師全體以及82空降師部分人有。只在D日淩晨用過。按下去的時候嘎的一響,鬆手時答的一響。聯絡時先嘎答一次,對方要回應嘎答嘎答兩次。原裝蟋蟀當前售價600美元。 (daharry收藏的複製品)
柯拉斯的兵進了莊,四周靜悄悄的,人呢?原來,駐紮在鎮裡頭的大多數德國兵特慫,飛機淩空時怕挨炸,撒丫子就跑,一直跑到鎮外的一塊高地上躲著。柯拉斯小心翼翼地來到教堂前面也沒見人,連德國哨兵也沒發現。他派人放出警戒,把教堂周圍的房子搜查一番,發現還有德國兵正在床上呼呼大睡,於是來了個連鍋端,打死了十個,抓了三十。也是小菜一碟。順便把裝死地給放出來了。
就這麼一捉一放,裝死地就能得兩塊獎章。一個是紫心勳章,獎給傷兵的,另一個是戰俘章,獎給作戰被俘的。
誰都沒有想到,運氣十足的裝死地掛在教堂尖兒上的形像日後竟成了整個空降行動裡最富有戲劇性和最具象徵性的標誌。戰後,心存感激的法國人做了個裝死地的偶像掛永久性地在教堂尖兒上,以此來紀念為瞭解放聖邁瑞.埃格利斯鎮而犧牲的82空降師的官兵。
裝死地的蠟像。(資料照片)
裝死地原來不過是部隊裡一個賴兵,平常沒人拿眼兒夾的。但他陰差陽錯不由自主地在D日演了一齣好戲,戰後居然成了82空降師,甚至D日最出名的士兵。在法國,知道他的人比知道師長李奇微的還多。不但如此,每一本有關D日的歷史書都會毫無例外地提到裝死地。他幾乎每年都被恭恭敬敬地請回來參加紀念活動,住在教堂旁邊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旅館裡。在美國一文不名的裝死地一到法國就是名人。每次他來的時候,這活動自然就熱鬧得多。裝死地回回鬧個白吃白喝加風光,就這樣一直到1969年5月16日他去世為止。直到今天,裝死地的偶像仍然掛在教堂尖兒上,提醒著每一位遊客,這裡當年曾是盟軍第一個解放的法國城市。
以裝死地命名的旅館(daharry攝)。
圓圈中為上了年紀的裝死地在教堂前面的留影(daharry翻拍)。
如今,教堂的巨型彩色玻璃窗上繪有空降兵的圖案,非常華麗並且極具藝術感染力。數數有幾個空降兵。
教堂裡另一巨型彩色玻璃窗上也繪有降落傘的圖案。下方用英法兩國文字寫著:1944年6月6日。他們來了。(資料照片)
一座小小的紀念碑,它矗立在尤它灘頭後面一個不起眼的地方,被農田團團圍繞,周圍即沒有房屋也沒有什麼熱鬧去處。它孤零零地守候著1944年的一個歷史片段。
紀念碑所在位置是在聖邁瑞.埃格利斯鎮東北3公里一個叫作比尤茲維爾(Beauzeville)的村莊,是一架C-47運輸機墜毀的地點(daharry攝)。
紀念碑建於2000年。它的形狀像C-47的垂直尾翼。這架屬於第九航空隊第439運兵隊的飛機和其他1431架從英國出發的C-47相比毫無特色可言。就是普普通通的一架塗了進攻條紋(Invasion Stripes)的運輸機。D日那天這架飛機上面搭載了5名機組成員,17名傘兵和許多爆破筒。然而,這架運輸機還沒有進入空投區就被德軍的防空火炮直接命中。
他們是誰呢?
五名陣亡的機組人員屬於第439運兵機隊,而陣亡的空降兵則屬於101空降師的第506空降步兵團。換句話說,就是溫特斯的E連所屬的那個團。
記不記得電視劇第二集有這麼一段,溫特斯在D日淩晨空降後只集合了少數部隊。天亮後他們與傘兵大部隊匯合後問咱們米漢連長在哪裡。有人說:「不知道。"當日,溫特斯被任命為E連的連長。
這架墜毀的C-47載著的正是的連長湯瑪斯.米漢中尉。對,這架飛機上所有17名空降兵全部都是的人。
陣亡者名單。第439運兵隊機組成員5人。第506空降步兵團2營E連17人,包括連長米漢中尉以及連部的8名士官和8名士兵。(daharry攝)
紫色圓圈:兄弟連預定空投點黑茨維爾村。深綠圓圈:比尤茲維爾村東側C-47墜毀地點。比例尺單位:英里(1英里=1.6公里)。(daharry標記)
米漢中尉的C-47本應在黑茨維爾村空降。他的C-47是領隊機,配屬了領航員和接收地面先導傘兵的發出的導航無線電信標的設備。C-47機群從康坦丁半島底部的西海岸進入,穿越康坦丁半島上空,這段時間大約有十分鍾,按照事先計畫好的,C-47應在預定地點上空200至300米高度投放傘兵然後從東海岸退出。但是,他的座機還沒有到達空投區就被擊中,後面跟隨的C-47乘員在夜暗之中看到曳光彈不斷從米漢那架飛機機身進進出出,最後引燃了油箱。這架C- 47就墜落在黑茨維爾村以北6公里的比尤茲維爾村。這架C-47的墜毀時間是D日零時,因此,它被認為是D日最早被擊落的飛機之一。比尤茲維爾村的一位婦女被了飛機墜落的巨響所驚醒,趕緊跑出來救人,但是被熊熊大火和不斷爆炸的彈藥所阻擋。兩天以後,飛機的殘骸仍然在冒煙。
戰後,在清理殘骸的時候,沒有發現屍骨,只發現了米漢中尉的結婚戒指。
紀念碑所在地並非米漢中尉的C-47墜毀地點。精確的墜毀地點是在路牌後方的樹籬處。(daharry攝)
米漢中尉的C-47殘骸。注意圖中的戒指是米漢中尉的。圖中的標準像是駕駛員哈樂德.開普魯托中尉。在飛機墜毀時他被甩出,屍體完整。他後來被葬在奧馬哈灘頭的美軍墓地。而其他人因為屍骨無存沒有被埋在該墓地。(daharry翻拍)
比尤茲維爾村。中間那所房子的女主人試圖營救米漢中尉的C-47飛機的倖存者。(daharry攝)
和在電影裡演的一樣,米漢中尉在D日之前的確被派到E連接替餿包兒任連長。
電影裡沒演的是,米漢中尉在登上這架飛機之後給太太寫了一封短信,在臨起飛之前(6月5日22時15分)遞了出去。內容是:最親愛的安:幾小時後我就要帶著世界上最優秀的連隊進入法國。我們要給那些雜種點顏色。很奇怪,我沒害怕,但我特別特別地想摟著你。我永愛你,甜心。你的湯姆。
E連連長米漢中尉(資料照片)
米漢中尉給愛妻留下了心裡話,此時他無法預料他只能在這個世界上再活兩個小時。除了這17人之外,E連在D日還有另外7名官兵陣亡。因此,E連的D日陣亡總數是24人。這就是戰爭殘酷性的真實寫照。
注意,紀念碑上有三個徽記。最上面那個是第九航空隊的,中間那個是101空降師的嘯鷹頭大家一定很熟悉,下面那個是第506空降步兵團的,印著 CURRAHEE字樣,比較少見。這個紀念碑雖然小而簡樸,但是對於軍迷,特別是喜愛的軍迷來說具有非凡的意義。許多的軍迷到諾曼第參觀的都要特意到這裡參觀。以至這個小小的紀念碑現在已被稱為「兄弟連紀念碑」。
第506空降步兵團
兄弟連紀念碑的位置詳圖。圖的右上角箭頭所指處就是比尤茲維爾村外的兄弟連紀念碑。圖的左下角(西南方向)是聖邁瑞.埃格利斯鎮。該鎮以北(圖的左上角) 就是騰布中尉阻擊德軍反撲的陣地,也就是羅伯特.奈蘭德陣亡的地方。順便說一下,騰布中尉在撤往聖邁瑞.埃格利斯鎮的第二天被88毫米炮的彈片齊眉削掉了半個腦袋陣亡。(資料照片)
塗有進攻條紋的C-47運輸機
二戰時期各國空軍除使用機徽外也廣泛使用不同的色彩和條紋裝飾戰機以便目測識別。美軍飛機多以不同的字母和色彩塗裝垂直尾翼。這些塗裝的目的主要是為飛行員提供作戰單位的鑑別。比如,B-17轟炸機組在規定的匯合點發現紅色垂直尾翼的P-51,他們知道這是按規定為他們提供掩護的第99戰鬥機聯隊。
然而,誰都沒有意識到,這種五花八門的塗裝並不適於大規模地海空協同登陸作戰。1943年7月在義大利西西里島登陸戰時,問題開始暴露。7月11日一大早,德軍出動481架飛機轟炸盟軍的灘頭陣地,使美軍陷入一片混亂。當德機向高級將領乘坐的旗艦撲來時,遭到盟軍飛機拚命攔截。雙方混戰成一團,美軍的岸上和艦艇上的防空火力不分敵友見機就打。到了晚上,巴頓命令李奇微向灘頭實施空降增援。李奇微派了144架C-47運送2000名傘兵乘夜暗來到灘頭上空。當C-47從海上進入時,由於沒有明顯鑑別標誌,夜暗之中難以辨認。盟軍軍艦上的防空炮手誤認為是德軍的轟炸機又來攻擊,便立即開火。低空低速的C- 47在猛烈的防空火力中毫無招架之力。有23架被擊落,37架受傷,傘兵傷亡318 人,損失極為慘重。以至此後有一段時間,盟軍對使用空降部隊作戰喪失了信心。
諾曼地登陸規模遠遠大於西西里登陸,地海空協同極其複雜。由於多數士兵都沒有參加過實戰,盟軍大本營非常擔心更嚴重的誤擊事件再次發生。有鑑於此,參謀部門在制定諾曼第作戰計畫時專門設計了著名的進攻條紋(INVASION STRIPES)以便防止誤擊。條紋為並列三白兩黑,每條寬12至18英吋(30至46釐米),環繞兩翼中部和機身後部。進攻條紋非常簡潔,醒目,巨大,從任何角度都可以清楚地看到。白色條紋特別有利於在低能見度條件下的敵我鑑別。
戰前為了保密,條紋塗裝的工作並沒有進行。在臨戰前的六月四日各部隊突然接到命令,要求在24小時之內把參戰的一萬一千駕各種型號的飛機和三千五百架滑翔機全部塗上進攻條紋。時間非常倉促工具也不夠,士兵們充分發揮了他們的想像力,使用掃帚,墩布甚至木棍上綁布條代替刷子亂刷一氣,以至很多塗裝工作完成得非常潦草,連線都沒塗直,氣得軍官們發瘋。諾曼地登陸作戰開始時,盟軍的防空火炮和飛機受命可以自行攻擊任何沒有進攻條紋的飛機。事實證明,進攻條紋使地面和海面的防空部隊能清楚地區別敵我。在白天,防空部隊在其火力射程之外的距離上就可以決定是否要開火。儘管缺乏經驗的新兵在戰鬥中依然緊張和恐懼,但是他們一看到進攻條紋就會鬆一口氣,不再亂打炮。在整個諾曼第戰役期間盟軍的飛機被自己人誤擊事件大大減少,盟軍的地海空戰術協同也相當順利。可以說進攻條紋的使用是極為有效的。
由於D-DAY 之戰非常有名,它有時也被稱為D日條紋。
在諾曼地登陸後,戰線不斷向內陸發展。德軍地面防空部隊和戰鬥機可以輕易發現盟軍飛機,進攻條紋對開始顯出它不利的一面。經權衡利弊,盟國遠征軍下令除去機翼上的進攻條紋。這項命令於1944年8月底開始執行。其結果是減弱了地面德軍攻擊的效果。不過仍有少數低空飛行的飛機保留了機腹下方的進攻條紋。
俯視一架A-20攻擊機。其進攻條紋極為明顯。如果您再仔細看就會發現機翼上的進攻條紋塗得亂七八糟歪歪扭扭
就在裝死地掛在教堂的鍾樓上裝死的時候,另外一個人也降落在聖邁瑞.埃格利鎮(Ste. Mere Eglise)。他不是別人,正是第101空降師506空降步兵團2營E連一排排長迪克.溫特斯中尉。聖邁瑞.埃格利斯鎮是第82空降師的降落區,而屬於第101空降師的兄弟連本該被投放到聖邁瑞.埃格利斯鎮東南方向的黑茨維爾村以南。這個小村子與聖邁瑞.埃格利斯鎮直線距離有6公里。上級給E連劃定的攻擊目標是黑茨維爾村東方2公里的聖馬赫-杜芒鎮(St. Marie du Mont)。該鎮的東北方向3公里處就是尤它灘頭一號和二號通道內陸一側的出口。兄弟連所屬的二營受命佔領並鞏固該鎮及其周圍的陣地以策應從一號二號通道出來的大部隊。
可溫特斯怎麼會被扔在這兒呢?
美軍空降兵在D日淩晨搭載C-47運輸機飛越英吉利海峽。然後從西向東橫穿科坦丁半島的底部,然後從半島的東岸退出返回英國。C-47的每個編隊都由一架領隊機帶領。領隊機上載有一名領航員和領航設備。領航員的任務是確認空投點。後續C-47沒有領航員,只能根據領隊機的信號投放傘兵。飛機橫穿半島時的規定速度是應為每小時140英里(220公里)。進入空投區時應下降為每小時110英里(176公里)。因此,穿越半島所需時間應為11分半鍾。
D日空降路線示意圖。從左向右橫穿科坦丁半島的是搭載傘兵的C-47,於D日零時後進入。從右向左橫穿科坦丁半島的是拖曳滑翔機的C-47,於D日淩晨進入。(資料)
人算不如天算。在進入科坦丁半島時,C-47 機隊遇到了一條濃密的雲帶。它給空投造成的災難性後果使所有的傘兵至今都耿耿於懷。E連連長米漢中尉的領隊機飛入雲帶後,緊跟其後的其他C-47也跟著飛了進去。不過駕駛員們為了防止空中相撞,立即採取規避動作向兩側散開,因此不能繼續保持V字形的飛行編隊。
麻煩就從這裡開始。
米漢中尉的C-47飛出雲層後很快就被擊落。喪失了領航的E連的編隊在野暗之中處於盲飛的狀態。
正常情況下,領航員在預定空投區只有60至秒鍾對地標進行確認,前提是地面上的先導兵設置好導航地標。前文提到,在大隊機群進入前,只有四分之一的先導兵來得及放好地標。失去了領隊機和地面導航,多數C-47的駕駛員在漆黑的夜空中只能靠經驗估計空投點。
天哪,估計。
這還不算,德軍的地面防空火力打擊實在是太猛烈了。多數飛機都連續中彈,駕駛員在空投區上空不但不敢減速,連高度都不敢保持。預定的空投高度是800至 1000英呎(250-300米),在這個高度上,巨大笨重而緩慢的C-47簡直是天空中的活靶。駕駛員們眼看著一串串的曳光彈朝自己飛來,心理上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為求自保,他們紛紛違抗命令進一步降低了高度,有的不得不進行隨機機動。這樣一來,飛行編隊整個亂了套。
C-47機內的傘兵在空投前20分鍾就起立掛好了傘鉤,他們在焦急地等待。這時候眼瞅著防空火力不斷地擊中自己的飛機和戰友,幹挨打沒辦法,簡直就是等死。他們一次次地催著駕駛員趕緊放行要馬上跳出鐵棺材一樣的C-47。
(您要想體驗一下C-47駕駛員這會兒的心情,可以做一個試驗。找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開一輛沒有頭燈的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超速行駛,兩邊不斷有人往你的車上扔大石頭,車上的乘客歇斯底里的大喊大叫。試試在這種情況下您能不能安全準確地把乘客送到10公里之外的一個商店)。
夜暗,雲層,迷航,炮火,傷亡,咒駡,就在這一片混亂之中,絕望的駕駛員打開了綠燈。
溫特斯第一個跳了出去。
而溫特斯一跳出機艙門就遇到了麻煩。
溫特斯的投放高度是大約是500英呎(150米)!投放速度是每小時150英里(每小時240公里)!在降落傘張開時,超乎尋常的巨大的減速震動把溫特斯的步槍和武器甩了出去。在他迎著從地面飛來的曳光彈下降時看到了聖邁瑞.埃格利斯鎮內的火光,也聽到了從裝死地那個塔樓上傳來的鍾聲。
溫特斯算是相當走運的,他沒有被擊中,能夠安全著陸。E連的維爾士中尉(WELSH)投放高度僅僅有80米左右!根本不足以減速安全著地。就在他快要著地摔死的時候,一架C-47在其側下方墜毀,爆炸產生的氣浪把他向外上方推了出去,延緩了下降,才救了他一命。
運載二營的30架C-47有一半把傘兵投到了第82空降師的地盤。沒有一架C-47把二營的傘兵投放到預定空降場黑茨維爾村。距離黑茨維爾村最近的一隊傘兵也在三公里開外。有4架C-47甚至把人扔進了三號和四號通道附近的沼澤地,另外12架C47把二營的人投放到聖邁瑞.埃格利斯鎮附近。溫特斯中尉的那一隊傘兵的著陸點是離該鎮中心最近的,離鉤住裝死地的教堂只有一個街區。
第101空降師506團空降示意圖。每個圓點代表一架C-47。
黃色圓點代表一營的C-47。
紫色圓點代表二營的C-47。
綠色圓點代表三營的C-47。
蘭色圓點代表501團三營的C-47。
地圖的正中心被黃色圓點包圍的是二營的D日目標,聖馬赫-杜芒鎮(St. Marie du Mont)。二營的預計空降場為該鎮西南方向2公里。聖邁瑞.埃格利斯鎮在地圖的左上,靠邊線,形狀像個十字。那裡的紫色圓點密集。鎮中心的那個紫色圓點就是溫特斯的那架C-47。(資料)
溫特斯的著陸點是聖邁瑞.埃格利斯鎮市政廳馬路對面的房子背後。他發現自己的武器只剩下一把插在傘兵靴裡的刺刀。
從聖邁瑞.埃格利斯鎮的市政廳向西看,馬路(N13號公路)對面的房子背後就是溫特斯的降落地點(daharry攝)。
他落地後碰到的第一個人並不是電視劇裡說的HALL,而是另外一個傘兵。和大多數傘兵一樣,他們壓根兒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落在了什麼地方。最先確認自己位置的是李普頓軍士(LIPTON)。他降落的地點離溫特斯很近,就在市政廳的後院。李普頓軍士繞到市政廳前面,沿N13公路向北走到鎮邊發現了一塊牌子,在夜暗之中,看不清字跡,他只好把臉貼在牌子上從左到右慢慢移動,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拼出了S-T-M-E-R-E-E-G-L-I-S-E。李普頓向北轉移,一路上他遇到了瓜尼爾和莫拉基等人最後發現了溫特斯中尉。他們匯合後,沿著馬路向北退出了聖邁瑞.埃格利斯鎮。
李普頓的標準像(資料照片)
聖邁瑞.埃格利斯鎮的市政廳(大門朝西)。法文的(HOTEL DU VILLE)是市政廳的意思,不是指旅館。李普頓軍士就降落在市政廳的後院。D日淩晨4時27分,第82空降師的柯拉斯中校就是在這裡升起了美國國旗。對於每一個法國人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daharry攝)
法國人把聖邁瑞.埃格利斯鎮的市政廳看成是D日零公里點,後來修了個大水泥墩子以示紀念。(daharry攝)
從市政廳向北看N13號路有個小上坡。當年溫特斯和李普頓就是從這個方向退出聖邁瑞.埃格利斯鎮的。(daharry攝)
聖邁瑞.埃格利斯鎮全景空中照片(1944年)。N13號公路筆直地從鎮中心穿過(照片方向是上南下北)。溫特斯,李普頓和裝死地降落的地點分別用箭頭指示。
圖下方綠色箭頭指出溫特斯帶領E連殘部退出聖邁瑞.埃格利斯鎮的路線。他們先向北,然後向東走D17號路,再上D115號公路。
他們根據傘兵指北針定向,出了鎮北頭以後向東拐,走到D115號公路上,然後沿著D115公路朝著東南方向的聖馬赫-杜芒鎮搜索前進。一路上不斷有傘兵加入,走到了D115和423號路交界的丁字路口時,溫特斯有了大約30人。
美軍傘兵用指北針,只有指甲蓋大小。傘兵們被告知,如果被俘,一定要把它塞到屁股眼裡藏著,以備逃跑時用。傘兵們立即給它改了名字,叫屁眼兒指北針。(資料照片)
D115號路與D423號路的交界點和聖邁瑞.埃格利斯鎮的相對位置。
藍色箭頭為聖邁瑞.埃格利斯鎮。
綠色箭頭為D17號公路。
紅色箭頭為D115號路與423號路的交界點。
紫色箭頭為聖馬赫-杜芒鎮。
黑色箭頭為大哲民。(daharry掃瞄並標圖)
D17號公路。溫特斯從聖邁瑞.埃格利斯鎮出來後就沿著這條路上了D115公路。
淩晨3時,尖兵發現D115公路上有四輛德軍馬車相向而行,溫特斯中尉立刻組織了一場伏擊,把德軍的後勤部隊打了個稀里花啦。這就是電視劇第二集(DAY OF DAYS)裡演的橋下伏擊那一段。所不同的是這個丁字路口並沒有橋。而瓜尼爾當時在佇列後方,因此不可能違抗命令率先開槍。這支敵軍隨說是德軍,但其編成內的士兵卻是蘇聯戰俘。那時許多蘇聯戰俘為了不死在集中營,只好接受條件為德國人服務。德國人自然不會把他們送回東線作戰,於是就把他們放到諾曼第這種地方。蘇籍士兵在法國有吃有喝,長時間不打仗,活得也挺自在。不過為了看住這幫人,德軍專門派了德國人擔任士官和軍官,以防不策。總的來講,打仗的時候,只要軍官看不緊,蘇籍士兵就會投降。D日淩晨被溫特斯伏擊的這支部隊還是有一定戰鬥力的,
他們進行了抵抗和反擊,其士兵並未被全殲。也許是軍官們看得緊士兵們沒辦法吧。
D115和423公路交匯的丁字路口的路牌。溫特斯帶著E連從Beuzeville 方向而來,德軍從St. Germain方向而來。(daharry攝)
D115和D423公路交匯的丁字路口。丁字路口的那一橫是D115公路。丁字路口的那一豎是D423號公路。溫特斯帶著E連沿著D115公路從左向右前進。德軍運送給養的後勤部隊沿著D115號公路從右向左前進,他們一點也不知道聖邁瑞.埃格利斯鎮內發生過的事情,也沒有放出警戒。這一點要歸功於法國抵抗組織。他們有效地切斷了德軍在諾曼第的通訊線路,使德軍對發生在身邊的情況一無所知。(daharry攝)
D115號公路,溫特斯來的方向。(daharry攝)
D115號公路,德軍來的方向。(daharry攝)
早晨6點的時候,溫特斯遇到了二營D連和營部的殘部共80餘人。這時他們離聖馬赫-杜芒鎮還有8公里。
早晨7點的時候,溫特斯只找到9名E連的士兵和兩名軍官。
8點左右,溫特斯終於在大哲民(LE GRAND GERMIN)村跟二營的大部隊匯合了。此時,沒有一個人知道米漢連長的下落,溫特斯從這一刻起就成了E連實際上的指揮官。
大哲民不過是幾間房子組成的小村子,在地圖上很不起眼兒,它位於聖馬赫-杜芒鎮以西1.5公里處。
早上8點半溫特斯接到命令,清除布瑞科特莊園(BRECOURT MANOR)外的德軍炮陣地。
這次戰鬥使溫特斯的名字銘刻在西點軍校的步兵戰術教科書裡直到今天。
直到多年之後,溫特斯才知道他們消滅的這個德軍炮陣地對尤它灘頭登陸有什麼樣
的影響。
由於米漢連長的失蹤,溫特斯中尉成為E連殘部的最高指揮官。
D日早上8時30分,也就是溫特斯中尉帶著E連殘部到達大車民村不久,就接到海斯特
上尉的一道簡短命令:清除布瑞科特莊園外的德軍炮陣地。除此之外,海斯特上尉
沒有給溫特斯提供任何進一步的戰情。
這個德軍炮陣地在布瑞科特莊園和大哲民村之間的一塊田地裡。長300米,寬大約為250米
左右,為不規則的形狀。三面是茂密的灌木樹籬(典型的諾曼第地形),朝著東方的
猶他灘頭這邊是一排高大的樹木。精明的德軍在樹蔭之下由南向北部署了的四門105毫
米榴彈炮,即隱蔽又涼快。盟軍在戰前的多次空中偵照壓根也沒發現這裡的秘密。
德軍105毫米榴彈炮模型(資料照片)。
這四門炮隱蔽得很好,從這張1944年的空中偵察照片上根本看不出來。炮位之間用
曲折的交通壕相連。照片的下方的房子為布瑞科特莊園。
這張圖清楚地標出了炮兵陣地的位置。在大車民(北)和布瑞科特莊園(南)之間四個
炮位呈「7」字形部署。而溫特斯的出擊部位就在那「7」字的拐彎處。
在炮陣地的對側樹籬之中,德軍部署了一條南北方向的散兵線,用以保衛炮兵陣地。
散兵線的防禦方向朝西,背對著尤它灘頭。這種部署方式似乎非常奇怪。但是德國
人有他們自己的想法。在尤它灘頭和大車民之間有大約三公里寬的地段已經被他們
放水徹底淹沒。聰明的德國人甚至想到盟軍坦克涉水的問題,他們在放水之前挖了
許多巨型壕溝,放水之後這些壕溝根本看不見,坦克要是掉進去,再也別想出來。
通過尤它灘頭泛洪區的四條通道也有重兵把守。因此,德國人覺得盟軍要來攻擊炮
兵陣地最可能的方向就是從西方。這就是為什麼步兵陣地的部署沖西。
從一大早,這四門榴彈炮就對著尤它灘頭的盟軍登陸部隊猛轟。他們的炮兵觀察所
就設在尤它灘頭,用一條電話線和炮兵陣地聯絡,為炮兵提供了準確的校正座標。
在西方的戰爭學中有一條非常經典理論,叫做「戰爭之霧」(FOG OF WAR),意思是
無論在戰前計畫和偵察如何周密,也絕不會掌握對方所有情報的細節。德軍的計畫
雖然周密,但沒有料到的是,溫特斯中尉卻是從近在尺口尺的大車民村發起對炮兵
陣地的攻擊。
大車民村離德軍炮兵陣地的距離只有300米。第101空降師第506團二營的人在村裡集
結時,並沒有被德軍發現。
溫特斯接到作戰命令後叫所有士兵輕裝,只攜帶武器彈藥出發,參加戰鬥的一共有
13人。